4.借勢獨創,推出“麥金托什”電腦成英雄
自蘋果Ⅱ型獲好評後,喬布斯自認為對工業設計具有了出神入化的功夫。為了降低成本,他棄用了兩張線路板間的接頭不會腐蝕的金屬,而改用便宜的金屬,結果到1980年秋,發現接頭已被腐蝕。但因為喬布斯早已脫手這一計劃,結果參與這個計劃的工程師成了替罪羊。
為了能使蘋果公司設計出一部全新的電腦適應個人電腦市場的迅速發展,喬布斯從惠普公司請來兩位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經理鍾·考曲與康·羅斯米勒,他為這次設計行動取名為麗莎計劃(LisaProject),以此來紀念他與柯琳的私生女。自這項計劃於1979年開始以來,喬布斯自我膨脹也越來越嚴重。當時擔任公司總裁的麥克·史考特及董事長馬克庫拉對喬布斯越看越不順眼,於是兩人密切合作,由董事會於1980年8月做出決定,新的麗莎計劃交由鍾·考特負責。蘋果Ⅱ型與Ⅲ型的產品及生產線交予經理湯姆·惠特尼管理,而喬布斯被推選為董事長,負責公司股票上市問題,但是公司中沒有一個部門是在喬布斯的掌握之下。喬布斯被趕出麗莎計劃後,使他無所適從。
此時拉斯金小組正在開發一種“麥金托什計劃”。因該計劃與蘋果公司的電腦發展方向不很吻合,因此不被重視。該計劃想開發出一部小巧而廉價的大眾化電腦。該電腦的成本價約370美元,大約為較大型且價格昂貴的“麗莎”電腦的1/4。正在“麥金托什計劃”即將遭到史考特的否定時,喬布斯出現了,他決定插手“麥金托什計劃”。喬布斯的加入使小組成員的士氣大振。當史密斯按喬布斯的要求於1980年底研究開發出粗糙的原型機組時,喬布斯心中靈感頓起:麥金托什電腦就是80年代的蘋果Ⅱ型。而這時史考特也圖個清靜,把冷門的“麥金托什計劃”交給喬布斯處理。
麥金托什電腦很容易操作,原因在於用戶在操作時不必強記各種命令,隻要移動手上的鼠標,讓屏幕上的光標移動代表某命令的圖符上麵,再按一下鼠標器的鍵,電腦便完成一項操作,它集中了視窗、插圖及功能表於一體。
有關圖形顯示界麵的開發史可追溯到60年代初期,當年喬治·埃文斯與伊凡·薩瑟蘭合作在大型電腦上進行應用圖形方麵的研究。薩瑟蘭在撰寫的文章中說,圖形顯示將對電腦的普及應用發揮重要的和積極的作用。
幾年以後,斯坦福研究中心的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在薩瑟蘭“繪圖板”研究的基礎上引伸出“視窗”(Windows)的概念。恩格巴特的“視窗”界麵在屏幕上可同時顯示幾個模塊的程序功能。
70年代初,施樂公司在加州的波羅阿圖建立的帕羅阿圖研究中心,雲集了一批電腦精英。他們開發的“阿爾托”電腦(AltoComputer)可以讓幾個“視窗”同時出現在屏幕上,而且每個視窗的內部可獨立操作。當1979年12月,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到PARC參觀時,看到顯示效果,十分興奮,不禁問道:“這玩意兒太棒了!這是革命性的發明,你們為什麼不大幹一場呢?”
回到蘋果後,喬布斯迅速納入“麗莎”電腦的開發中,在他被趕出麗莎計劃後,他又把PARC圖象界麵顯示納入“麥金托什”電腦的開發中。
1982年秋,麥金托什小組的陣容急劇擴張,幾乎每天都有新麵孔出現。麥金托什電腦處於不斷開發與改進之中。喬布斯打算在全國電腦會議開幕那天——1983年5月16日宣布麥金托什機的研製成功,讓世人震驚一番,但到1983年2月份仍有無數的疑難有待解決,譬如,就磁盤驅動器係統而言,阿卑斯公司答應6個月內提供麥金托什所需的磁盤驅動係統。這勢必使麥金托什電腦的推出再往後延至1983年8月15日。這無疑對麥金托什小組來說是一次嚴重打擊,原定於1983年1月15日前將該電腦的硬、軟盤完成的計劃完全落空。不僅如此,因麥金托什機上市的各種準備計劃仍需很長一段時間,因此上市時間不得不推到1984年初。
麥金托什機的花費非常大,到1983年夏季為止,蘋果公司為發展麥金托什電腦已花費7800萬美元,公司製作成本是一台500美元。其中,83%為原料成本,16%為間接管理費,人工成本占1%,而且在以後的100天內廣告預算將達到1000萬美金。而整個年度的廣告預算更高,將達到2000萬美金。其中包括《新聞周刊》與《商業周刊》為麥金托什機發表的頗具影響力的文章。這些都是在吉斯·麥克納的協助下完成的。到1983年11月份為1984年全美橄欖球賽所製作的廣告已大功告成,並經麥金托什小組評審後通過。麥金托什上市的所有計劃都按部就班進行,而且來自報業的反應遠比預期要好。到1983年年底,在喬布斯的整體指揮與調度下,完成了一項電腦界有史以來最驚人的新電腦上市計劃。唯一沒有做的就是大眾的反應。
在1984年年初,第10屆全美橄欖球聯賽的第3場比賽中(來自洛杉磯的突擊隊以38比9的分數擊敗華盛頓的紅人隊),蘋果公司那部名為《1984》的麥金托什機廣告片播出了。據尼爾森公司調查,當年的全美聯賽的收視率已達46.4%,即全美國有50%的男子與36%的女子觀看了比賽。
廣告的風格獨出新裁:
廣告一開始是走調的音樂合奏曲,畫麵上出現數千雙沉重的腳步聲並配以令人不安的節奏。在經淡化處理的灰色世界裏,成排剃光頭的人出現了,一個接一個拖著疲憊的腳步在走著,人數之多難以數清。其中出現一張大臉(暗指大哥,即IBM)麵無表情地在說些沒有意義的長篇大論。每幾妙鍾就插播一位年輕貌美、身穿紅短褲與麥金托什T恤的金發女郎,她是整個廣告中唯一色彩鮮明的部分,隻見她在迷宮式建築物中亂闖,外麵是灰慘的世界。她雙手持著一雙鐵槌在奔跑,身後一群戴頭盔的“思想”警察在追趕。最後她跑到一個大廳中,一大群麵無表情的人坐在成排的木凳上,瞪視他們領袖的臉。當她接近前方牆上的屏幕時,突然停下腳步,揮舞著大鐵槌,朝大型顯示器的中間擲去,隻見一陣強烈的風吹向大廳的群眾。最後屏幕出現一行字,旁白念出:1月25日蘋果電腦公司將推出麥金托什電腦,你將了解為什麼它不同於《1984》這本小說。
於是全美國人的談話主題集中在這一廣告上,各種不同反應紛至遝來。突然間幾百萬美國人注意到一件名為麥金托什的產品,而它有意無意間表達出他們想在電腦業做老大的企圖。這就是喬布斯想要的狀況。
1984年1月24日蘋果電腦股東年會的當天,蘋果電腦公司隆重推出麥金托什機,這揭幕的一天是喬布斯最得意最神氣的一天。前天晚上為了所需的軟件,他不敢睡覺,一直等到第二天淩晨3點鍾,合眼沒多長時間,一大早起來打上他最好的蝴蝶結,穿上雙排扣的正式燕尾服。在麥金托什電腦展廳,前麵幾排坐滿了麥金托什小組的成員,大家都穿上有麥金托什標識的T恤衫,沉浸於興高采烈的氣氛中。大家就座後,由擴音機傳出曾風靡全美國的電影《火戰車》的主題曲,主題曲由音樂大師汪吉利斯演奏,該片展示了一個反敗為勝的故事。這次揭幕活動目的是要告訴大家世界需要電腦,電腦能使大家的生活過得更好,個人電腦是好的產品,而麥金托什是好中之好(bestofbest)。麥金托什就好比是一個信仰,而喬布斯就是傳道師。
在麥金托什電腦推出後,立即造成轟動效應。喬布斯從電腦業界人物,一躍成為對美國文化有重大功績的英雄。從車庫起家到麥金托什的傳奇故事使他一炮走紅,家喻戶曉。當時電腦業已形成一種傳統,即若不跟著IBM的腳步走,就必定陷入失敗的命運。因此蘋果Ⅱ型與麥金托什電腦無疑是對這種傳統的迎頭痛擊。因此,在財富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美國國度,喬布斯不僅作一位億萬富翁是成功的,而且還表現出美國人崇拜的另一項人格特質——獨創精神。人們對喬布斯的崇敬感油然而生。
5.雄心再起——喬布斯的第二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