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Kamprad)(1 / 3)

公司職務:宜家創辦人

年齡:79

身價:230億美元

成功理念:將時尚帶進千家萬戶。

出名事跡:有些偶像崇拜式的宜家公司。坎普拉德還是個孩子時就開始做生意,先賣火柴,然後賣魚和鉛筆。

他17歲時用父親的錢創辦了一家公司,該公司就是後來的宜家;公司1953年開始賣家具,1955年開始銷售自己設計的家具。他的產品設計簡約,價格合理而平等,因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到目前為止,宜家擁有222家商店,營業額超過145億歐元。幾乎所有西方家庭都有這家瑞典巨擘的產品。宜家最終由一家荷蘭信托公司擁有,股權結構異常複雜。有人宣稱,坎普拉德實際上仍擁有宜家,如果這樣他就是世界首富。

他說:“我不怎麼洗一次性塑料杯了。”(傳說他很節儉)

有人說:“在瑞典,去宜家就像去超市大量采購紙巾一樣稀鬆平常,但在美國,宜家是超凡設計的奇跡。”——瑞典駐舊金山總領事巴爾布魯·奧謝爾(BarbroOsher)。

1.童年就有生意天分

坎普拉德從小在家族經營的農場艾爾姆塔裏德長大,天生就是個做商人的料。5歲時,他就懂得在小夥伴中間推銷火柴。一天上午,坎普拉德開始了他的“第一樁買賣”。一個小夥伴想要讓他陪著去買火柴,夥伴一直在抱怨,去商店的路途很遠,他說寧願用自己的零花錢搭上一些,即使貴點,也不要走這麼遠的路去買火柴。坎普拉德記得自己的家裏有多餘的火柴,就和小夥伴說自己可以和他做這筆買賣。下午他們就成交了。交易的成功使坎普拉德嚐到了冒險和兜售快樂的滋味,以及說服他人的滿足感。也使坎普拉德明白一個道理:風險和機遇並存。

稍大點的時候,坎普拉德開始騎著自行車在周圍地區繼續兜售火柴。坎普拉德發現,從首都斯德哥爾摩可以以很便宜的價格把一些貨品批發來,雖然在當地也是以較低的價格賣出去,但還是有利可圖。

於是此後,小坎普拉德開始買進賣出任何認為可以牟利的商品,從打火機、聖誕卡、聖誕樹裝飾品、花種、圓珠筆和鉛筆等。有時他還騎車將釣來的魚送到別的地方去賣。

坎普拉德說,從年幼時開始,他就有著強烈的掙錢願望,打定主意今後要做個商人,這與他父親費多爾有關。費多爾受過係統的林業教育,他有很多設想,但總是因為缺錢而無法實現。坎普拉德回憶說,小時候他經常跟父親在林中散步。10歲那年,有一次他父親指著一片林地對他說:“我想在這裏修一條路,但這要花很多錢。”從那時起坎普拉德就想,以後要掙好多錢,幫助父親實現他的計劃。

11歲那年,坎普拉德從一家種子店販賣樹種到一家農場,賺了一筆錢,將媽媽給他的那輛舊自行車扔掉,買了輛新自行車和一台打字機,那是他一生中第一筆“大買賣”。

此後,賣東西對坎普拉德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嗜好,他並不缺錢花,但卻從賺錢中感到了無窮的樂趣和力量。他開始細心地觀察周圍人們的生活,大家在生活中的不便,他都會想辦法看是否能解決。他已經開始相信這個世界沒有發現不了和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是它尚未被發現和解決而已。一般人遇到困難抱怨一下就會過去了,坎普拉德卻把這當成了一次挑戰,他不相信有解決不了的困難,這種愈挫愈勇的精神從他的孩提時就開始了。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時,經常了解到鄰居們的困難和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使他發現了與人相處的快樂和滿足。起初他還是以抬高價格的方式出售,後來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更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少利潤。這樣鄰居都喜歡買他的火柴。他的生意範圍不斷擴大,每次他都會詢問鄰居有什麼短缺的,有什麼需要,都記在自己的本子上,到下一次進貨的時候,看是否能進到貨滿足大家的需要。後來他賣過魚、聖誕樹裝飾物、種子、圓珠筆和鉛筆等,他的貨郎宗旨是“你需要,坎普拉德滿足”。坎普拉德時常背著一個大包,騎著自行車到處兜售商品。每一個周末都是一臉大汗,他會笑容滿麵地敲開鄰居家的大門,不論你是否買東西,他都會和你熱情地聊天,問你有什麼需要。他那一臉的憨態,滿心的真誠,是許多農場裏的老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這個年輕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以至於無法再徒步沿街叫賣時,他購得當地牛奶卡車的遞送服務,並且開始用筆記本作為臨時代用的郵購目錄。他的每一步都給當地的居民帶來了驚奇,這個小男孩的腦子裏總有許多新奇的想法,並且會毫不猶豫行動起來。一心琢磨怎樣才能以最簡捷和最廉價的方式把商品輸送給顧客。很多小孩子童年的時候都有一定程度的自閉傾向,坎普拉德也不例外,他患有閱讀困難症。他曾經有膽怯和自卑的心理,但是為了推銷自己並且兜售自己的商品,他必須變得勇敢起來。興趣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坎普拉德的興趣在於兜售,朝著這個方向走,他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他從未把賺錢看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在他眼裏那是一種幸福,是這個世界對他的肯定。在買賣的王國裏,他是一個主動出擊的人,一個時刻戰鬥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