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Kamprad)(2 / 3)

少年時代的“小貨郎”經曆影響了坎普拉德的一生,那時他已經對做生意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善於發現別人需要的,同時又善於用各種形式為自己的商品宣傳。可以說即使今天他沒成為一個出色的家具商人,他也會是一個在其他方麵令世人矚目的生意人。

總之,坎普拉德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商業精靈。

2.衝破樊籬——在艱難的環境下崛起

1953年,坎普拉德放棄了所有的其他行業,專門從事低價位的家具經營,由此開創了宜家家居時代。但是,當時瑞典國內家具業市場幾乎被製造商卡特爾和零售商卡特爾所壟斷,它們相互間的訂貨合同實質上排除了任何競爭對手進入家具行業的可能,這種壟斷局勢對宜家的經營和發展極為不利。如果按照當時遊戲規則,宜家無法擠入家具業,最終也難以逃脫夭折的命運。

坎普拉德,這位5歲時就表現出頗有天分的生意人沒有理睬卡特爾的遊戲規則,而是另辟蹊徑以家具製造商身份直接賣家具給消費者,同時又以零售商身份直接向獨立生產廠家采購家具。坎普拉德開創的融製造商和零售商於一體的經營方式大大地降低了家具產品的終端價格,深受消費者歡迎。然而,宜家獨特的經營手法卻觸動了競爭對手們的既得利益,激怒了這些仍不習慣新的遊戲規則的同行們,他們很自然地聯起手來抵製宜家,家具行會立刻宣布禁止宜家在家具展上直接展銷家具。脾氣倔強的坎普拉德一怒之下找了間被廢棄的舊廠房,並把它改造成第一個宜家倉庫,倉庫兼用於家具展廳,從此第一間“宜家專賣店”正式誕生了,周圍的居民們甚至排著隊到這裏購買家具。生意日益紅火的宜家使得那些心存嫉妒的競爭對手們惱羞成怒,他們一不做二不休,繼續聯手擠壓宜家,拒絕向宜家銷售家具,打擊那些敢於向宜家提供商品的製造商。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坎普拉德並沒有屈服,更沒有退縮,他信奉“隻要我們動手去做,事情就會好起來”。秉持著這一信條,憑著“愈挫愈堅”的意誌,坎普拉德一步一步地向著既定的充滿陽光的方向前進。

正當宜家處於非常艱難的時刻,坎普拉德做出了人生最富意義的決策:走出國門。坎普拉德帶著公司設計的大樣,跑到當時還信奉共產主義的國家波蘭尋找機會,並與波蘭的低成本家具生產廠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宜家不僅與這家波蘭家具廠保持著買賣合同關係,而且還幫助對方建立起現代化的生產體係。現代化生產體係一方麵有利於提高家具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麵還能降低生產成本,因而這對宜家維持“大眾價格”的經營理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坎普拉德波蘭之行的成功催生了宜家第一家海外生產基地,為他帶領宜家進軍國際市場無疑開了一個好頭。在大多數人還缺乏全球化意識的時代,坎普拉德就已經開始了進入不同國家市場的嚐試。

在坎普拉德的帶領下,宜家開始走向世界,在不同的國度落戶生根,開花結果。1963年坎普拉德首先在挪威奧斯陸開了第一個瑞典以外的分店,而後很快便發展到丹麥和瑞士。1974年宜家開辟了全球最大的德國家具市場,然後揮旗進軍北美大陸——加拿大,繼而轉戰荷蘭。1985年和1987年宜家成功打入美國和英國市場,從而將其發展成為當前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市場。有人說,宜家是在一次次國內同行的抵製下成長和發展起來,並已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家具龍頭老大。但是更正確地說,宜家的崛起與騰飛在於坎普拉德——這位宜家創始人臨危不懼的頑強性格、獨辟蹊徑的創新精神及其與眾不同的生意天分,所有這些才是締造宜家王國的真正根基。

3.有價值的低價格

一次偶然的機會,坎普拉德去參加一個家具展覽會,看到展覽會上極具豪奢的展品,他想到了普通人的家具,難道不富裕,就不能享受最好的家具嗎?畢竟富人隻是少部分,給大多數人生產家具才會有最大的市場,他決定,將少數人才能享用得起的奢侈品改造成大眾能接受的產品,要生產大多數人的家具。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宜家”經營理念——有價值的低價格。

宜家的秘密是什麼?許多人認為宜家的成功在於它創造了一種特別的購物感受,如商店布局、沒有銷售員、瑞典美食,以及由顧客自己組裝家具等等。但這些隻是表麵現象,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它以低價格銷售高質量的商品。這才是它征服市場的武器。與競爭對手相比,宜家銷售的家具價格平均要低30%至50%。同時,它還在不斷降價,與此相反的是,不少家具零售公司的價格卻往往隨時間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