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職務:三星集團董事長
年齡:63
身價:43億美元(家族財富)
成功理念:理解品牌的重要性。
出名事跡:將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從低質量的大規模生產商,改造為亞洲最有價值的科技企業。李健熙沒有在日本企業的授權下製造電視機和錄像機,而是將三星發展成為擁有自身聲譽和威望的品牌。
如今,三星成了全球電子品牌,是前沿技術和時尚設計的代名詞。1987年,李健熙繼承了父親20年前創立的大型集團企業,業務涉及造船、化學品生產、房屋建造和手機製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李健熙改組該集團的意願挽救了三星,也為三星在國際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三星從一個不為韓國以外地區所知的企業,發展成為具有極高價值的國際品牌。三星是世界領先的液晶顯示器和內存芯片製造商,也是三大手機製造商之一,因集電視和MP3播放器功能於一體的出色手機而名聲大噪。
他說:“一位天才可以養活數百萬人。在即將到來的時代,創造力將成為商業成功的最重要動力,我們需要雇傭最優秀的人才。一位天才的經濟價值超過10億美元。”
有人說:“向三星學習。”——索尼(Sony)前董事長出井伸之。
1.子承父業,使三星發揚光大
1987年,50歲的他子承父業,成為韓國三星集團的CEO,以變為本地提出了“第二次創業”宣言。
1993年,56歲的他不甘人後,迎著“隻配給別人係鞋帶”的嘲諷,以變求生地展開“新經營”戰略。
2004年,67歲的他寶刀未老,直麵“知識經濟洶湧澎湃”的挑戰,以變化為筆鋒勾畫著“人才庫”遠景。
在他的努力下,三星成為了韓國的標杆企業,成為韓國這個擁有高度自信的民族的最大驕傲。他就是這個驕傲的創造者三星的領導者——李健熙。
1938年,李健熙的父親李秉哲開了一間米麵加工坊,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經營,這家小加工坊逐漸壯大起來,業務範圍也有了新的開拓,於是李秉哲開始涉足漁業產品和蔬菜水果的出口,從而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在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亂後,到了50年代,李秉哲已經在製糖和毛紡織行業嶄露頭角,隨後又廣泛地參與石化、造船、航空、電子、通訊和金融業。到80年代,一些無論如何也扯不上關係的商品生產部門,如食品、汽車、飛機等也都囊括在三星公司內,三星成了韓國經濟領域中規模最大的財團。世界著名的通用電器、東芝、鬆下、洛克希德等公司都與三星建立了聯合企業。
1987年11月,韓國的“企業之神”李秉哲去世,三子李健熙接管了三星的所有業務。李健熙早年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獲得經濟學學位,並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接受了MBA教育。繼承了遺產後,李健熙一步登頂韓國商界巔峰。然而作為“含著銀勺出生”的一代,他有著完全不同於父輩的頭腦和判斷。
上任伊始,李健熙就大刀闊斧地對三星集團進行徹底整改,這主要緣於他那強烈的憂患意識——“過去,企業隻須在向前展望1~2年便能發展壯大;現在,企業必須超前遠望5~10年才能繼續生存。這種咄咄逼人的前瞻態勢,正好應驗了中國一句古語:‘此一時,彼一時’。如果三星不能成為世界一流企業,不僅二流、三流都保不住,而且很有可能陷入滅亡的深淵而無力自拔。尤其是從1992年以來,這種危機感經常使我身冒冷汗,徹夜難眠。未來的企業隻有立誌成為一流、超一流,才能在你爭我奪的國際競爭中得以生存、發展和壯大。怎樣才能成為超一流企業呢?就要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產品,售後服務價格最低;企業員工應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和高尚的敬業精神;企業具有為人類社會長久幸福貢獻自己所有一切的企業精神和向上的風氣……”
如何使危機感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動力源?如何實現成為超一流企業的遠大目標?李健熙在深入調查和廣泛考證基礎上,大膽冒險地推出了以“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改變”為宗旨的“新經營策略”革新運動。他甩出了“變化先從我做起”的改革殺手鐧,18萬名員工都是早上7點上班,下午4點下班,巧妙避開了上下班高峰的交通堵塞,使員工們更能有效地充分把握工作時間,難怪有一位叫樸聖勳的的管理人員深有感觸地讚歎道:“早勤製度使我們有機會改變了對時間如何巧妙利用的觀念。以前,我把許多寶貴的時間白白耗費在擠車過程中。現在,我學會了遊刃有餘地分配和利用時間,輕鬆自如地安排好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為了最大限度地縮短每天早晨7點25分召開的例會時間,他令人不解地利用中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沙漏”來計時,例會必須不差分秒地立即結束;為了保證質量第一,他果敢實施“全線停產製度”,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整條生產線必須全部停產,直到找出失誤原因並加以糾正後方可重新運行;為了實現“攥起拳頭重擊”的轉軌變型,他不計得失地全力進行結構調整,忍痛割愛地賣掉電子、化工、新材料等無關集團發展大局的子公司,以便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拓高附加值行業。為了早日圓了“走向世界”的國際化之夢,他不僅竭力增強全體員工的國際化意識,而且確立“既有利於三星,又有利於所在國”的國際化基本原則,並製定了“周到細致的事前分析和規劃,充分利用世界各國的專家,選擇最合適的基地”的國際化總體戰略。為了打破商品組合化、工廠組合化、銷售組合化、行業組合化的“組合化戰役”,他先從手下的建築公司入手,要求其不僅要建好公寓的土木工程,而且要把廚房器具、電子產品、起居用品等生活事先設置好,盡善盡美地進行整體配套施工;為了根除集團內部的個人主義和小集團主義,恢複人性美和道德美,他要求每一位員工都必須做到“德藝雙馨”,因為“對於一個職工來說,即使能力再強、技藝再精,如果沒有最基本的向善人性和起碼的良心道德,就會不自覺地陷入自私自利的怪圈,最終也是不會幹好本職工作的”。所以,隻有每位員工的生活質量和德行質量提高了,才能促使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的提高,進而促使企業的信譽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