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李嘉誠2(1 / 3)

3.成功而獨到的用人策略

“創業之初,忠心苦幹的左右手,可以幫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並不能跟上形勢。”

“到了某一個階段,倘若企業家要在事業上再往前跨進一步,他便難免要向外招攬人才。”

“一方麵以補元老們胸襟見識上的不足,另一方麵是利用有專才的人才,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

偉大的企業家必有偉大的慈善心

長江大廈是李嘉誠的發福地,既是他地產大業的基石,又是他贏得“塑膠花大王”盛譽的老根據地。

70年代後期,香江才女林燕妮為她的廣告公司租場地,跑到長江大廈看樓,發現李嘉誠仍在生產塑膠花。

此時,塑膠花早過了黃金時代,根本無錢可賺。

長江的產業當時的盈利已十分可觀,就算塑膠花有微薄小利,對長江實業來說,增之不見多,減之不見少。

仍在維持小額的塑膠花生產,林燕妮甚感驚奇,說李嘉誠“不外是顧念著老員工,給他們一點生計”。

“長江大廈租出後,塑膠花廠停工了。不過,老員工亦獲得安排在大廈裏幹管理事宜。對老員工,他是很念舊的。”

在一些場合,有人提起李嘉誠善待老員工的事,說:“怪不得老員工都對你感恩戴德。”

李嘉誠說:“一間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一輩,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你的所作所為很令人感動,很多廠子當員工老了的時候,老板就不管他了,而你卻不同。這批員工,過去靠你的廠養活,現在廠沒有了,你仍把他們包下來。”

李嘉誠急忙解釋道:“千萬不能這麼說,老板養活員工,是舊式老板的觀點。應該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

賺錢是商人創業的目的,當工廠不能盈利時,理所當然的就要關閉工廠。

都說商場是無情的。李嘉誠卻化無情為有情,上演一幕幕動人的人情戲。

李嘉誠“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的觀念也值得我們深思,給予我們教益。

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為官之道,李嘉誠將其用在了商場上。

確實,沒有廣大的員工賣力苦幹,最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難鳴,成不了氣候的。

相反,企業富有凝聚力,員工精誠團結,為老板出力,這個企業必定大有前途。

②找到自己真正的左右手

知人善用是一個公司求得發展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李嘉誠的用人之道在香港曾傳為美談。

香港某周刊在《李嘉誠的左右手》一文中,探討李嘉誠的用人之道說:

“創業之初,忠心苦幹的左右手,可以幫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並不能跟上形勢。

“到了某一個階段,倘若企業家要在事業上再往前跨進一步,他便難免要向外招攬人才。

“一方麵以補元老們胸襟見識上的不足,另一方麵是利用有專才的人才,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

“故此,一個富豪便往往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李嘉誠用人之道,非常卓越。如果長江實業的發展過分依賴那些元老重臣,就不會有現在的規模。

“長實在80年代得以急速擴展及壯大,股價由1984年的6(港)元,升到90元(相當於舊價),和李嘉誠不斷提拔年輕得力的左右手實在大有關係。”

元老重臣經驗豐富,老成持重,但拙於開拓,缺乏闖勁。

事業處於上升期,則需要勇於開拓。企業越來越大,就需要科學管理,就需要專才。

如果說,創業之初需要忠心耿耿、同甘共苦。隨著事業擴展,單憑這些便很不夠了。

這時候,十分需要青年人的闖勁。

霍建寧、周年茂、洪小蓮是李嘉誠最得力的助手。

霍建寧是一個專業管理人才,是長實管理層的一個後起之秀,他畢業於香港大學,後赴美深造,1979年回港後即到李嘉城旗下,李嘉誠十分欣賞他,1985年任命他為長實董事,兩年後又升為董事副經理。

那時,霍建寧才35歲。

傳媒稱他是一個“渾身充滿賺錢細胞的人”。長實的重大投資安排、股票發行、銀行貸款、債卷兌換等,都是由霍建寧策劃或參與抉擇。

這些項目,動輒涉及數十億資金,虧與盈都在於最終決策。

從李嘉誠如此器重他,則可知霍建寧是一個有非凡才能的人。

霍建寧的年薪和董事袍金,以及非經常性收入如優惠股票等,年收入在1000萬港元以上。

人們說霍氏的點子“物有所值”,他是香港食腦族(靠智慧吃飯)中的大富翁。

李嘉誠還要霍建寧培育他的兒子李澤楷。

從這裏看出,李嘉誠十分重視專業管理人才,將之視為事業拓展的基石。

李嘉誠在實踐中證實霍建寧確實具備超常的經商才華後,能夠不拘一格(年紀輕)委以大任。

再者,讓霍建寧得到與其付出相應的收益。

與霍建寧任同等高職的少壯派,有一位叫周年茂的青年才俊。

周年茂的父親是長江的元勳周千和。

周年茂還在讀書時,李嘉誠就十分看重他,把他作為長實的骨幹培養,送他去英國專修法律。

周年茂回港即進長實,李嘉誠指定他為公司的發言人。

兩年後的1983年即被選為長實董事,1985年後與其父周千和一道被擢升為董事副總經理。

周年茂任此要職的年齡比霍建寧還小,才30出頭。

有人說周年茂一帆風順,飛黃騰達,是得其父的蔭庇——李嘉誠是個很念舊的主人,為感老臣子的犬馬之勞,故而“愛屋及烏”周年茂的“高升”,不能說與李嘉誠的關照毫無關係。但最主要的,仍是周年茂的實力。

據長實的職員說:“如果這樣說,那真是太不了解我們老板了,即使是皇親國戚,如果沒有才能,他是一個也不會用的。年茂年紀小,可確實有本事呀!”

周年茂任副總經理,是頂移居加拿大的盛頌聲的缺——負責長實係的地產發展。

茶果嶺麗港城、藍田彙景花園、天水圍的嘉湖花園等大型住宅屋村發展,都是周年茂具體策劃落實的。

周年茂肩負的責任比盛頌聲還大。他不負眾望,得到公司上下“雛鳳清於老鳳聲”的好評。

長實參與政府官地的拍賣,原本由李嘉誠一手包攬。現在同行和記者常能見著的長實代表,是一張文質彬彬的年輕麵孔——周年茂。

隻是金額巨大的項目,“李超人”才親自出馬。

周年茂外貌像書生,卻有大將風範,臨陣不亂。該競該棄,都能較好地把握分寸,令李嘉誠感到放心。

長江的地產發展有周年茂,財務策劃有霍建寧,樓宇銷售則有女將洪小蓮。

在長江地產至長江實業的初期,這些工作全由李嘉誠親手操縱。

現在,李嘉誠的領導角色,由管事型變成管人型。

正如商場戰場流行的一句話:“指揮千人不如指揮百人,指揮百人不如指揮十人,指揮十人不如指揮一人。”

指揮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當然,對集團的重大決策與事務,李嘉誠仍得親力為之。

從這裏看出,李嘉誠確實很念舊,以至愛屋及烏。

更重要的是他尊重及任用賢能。假如周年茂隻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那麼,李嘉誠要答謝周千和的方法有許多許多,簡單地說,可以送他一筆錢,但絕不可能拿自己的事業作兒戲。

李嘉誠得到他們的協助,使他放下了對瑣事的管理,而將精力放在更大的事業上。

“指揮一人”的觀念是上乘的法則,李嘉誠就是這樣實踐著的。

洪小蓮年齡也不算大,她全麵負責樓宇銷售時,還不到40歲。

洪小蓮在60年代末期,長江上市時,就跟隨李嘉誠任其秘書,後來又任長實董事。

洪小蓮是長實出名的“靚女”,人長得靚,風度好,待人熱情,在地產界,在中環各公司,提起洪小蓮,無人不曉。

長江總部,雖不到200人,卻是個超級商業帝國。每年為長江係工作與服務的人,數以萬計。

資產市值高峰期達2000多億港元,業務往來跨越大半個地球。大小事務,千頭萬緒,往往都要到洪小蓮這裏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