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全詩從對方入手:詩人對月懷念妻子,卻設想成妻子對月懷念自己。“獨”字為下二句鋪陳。設想兒女不解母親憶念之情,體貼入微;設想妻子因思夫而夜不能寐的情景,深情無限。末二句表示對團聚的期望。以設想團圓的情景收尾,仍扣月夜。
首聯中的“閨中”,即“閨中人”,古代婦女多居閨房,所以這裏是作為妻子的借代用法。明明是詩人自己在長安望月憶妻,可詩人偏偏另辟蹊徑想象妻子獨自在鄺州望月。一個“獨”字,極寫妻子的孤單寂寞,詩人由懷念妻子又想起了家中的“小兒女”。頷聯寫“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兒女年紀尚小還不懂戰亂頻繁中親人天各一方的離情別苦,不懂得擔憂身陷賊營的父親的安危,不理解更不可能分擔母親此時此刻的憂愁。一個“憐”字,極寫詩人對小兒女及妻子的牽腸掛肚之情。頸聯想象妻子的神態。妻子獨立在月下,無限感傷,霧濕雲鬟,月寒玉臂,全然不覺,充分表現了夫妻之間的真摯感情。尾聯表達詩人的願望:什麼時候夫妻能共倚薄幔,同賞明月,傾訴離情,歡慶團聚。但戰亂現實是殘酷的,詩人對著明月,對著蒼天發出了“何時”才能團聚的疑問,這就使天各一方卻心心相印的夫妻之情表現得纏綿悱惻,蕩人心魂。
李商隱——錦瑟①
錦瑟無端五十弦②,一弦一柱思華年③。
莊生曉夢迷蝴蝶④,望帝春心托杜鵑⑤。
滄海月明珠有淚⑥,藍田日暖玉生煙⑦。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⑧。
【注釋】
①錦瑟:繪有織錦紋飾的瑟。瑟是古代一種弦樂器。②無端:沒來由。③柱:支弦的木柱。華年:青年時光。④莊生曉夢迷蝴蝶:此處以莊周夢蝶、不辨物我之典來傳達一種如夢如幻,令人迷惘的心境。莊生,莊周。⑤望帝春心托杜鵑:典出《華陽國誌》《蜀王本紀》。據說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暮春啼鳴直至口中流血,其聲淒苦哀怨。此處用以表現一種華年已逝的哀婉之情。望帝,蜀帝杜宇,號望帝。⑥滄海月明珠有淚:典出《博物誌》,據說南海有鼓人,水居如魚,哭時眼淚成珠。⑦藍田:山名,產玉,在今陝西藍田縣。⑧“此情”二句:這種感情哪用等到追憶時才有,在當時我就已經張然失意了。可待,豈待。惘然,失意的樣子。
【譯文】
美麗的古瑟啊,你為何無緣無故有五十根弦呢?像我一樣,不知不覺就快到五十歲了。撫摸著古瑟上每一根弦每一個柱,都令我回憶起逝去的年輕光陰。年輕之時,開始是牛黨令狐相公(令狐絢之父令狐楚〕的門生,後來卻又成了李黨王公(王茂元)的女婿,受到了牛黨的猜忌。我本無門戶之見,可此時十分惶恐,就像莊周夢醒後被蝴蝶迷惑般,不知自己究竟是牛黨呢,還是李黨。後來牛黨長期執政,自己輾轉下位,十分抑鬱;像蜀主杜宇把失國傷春之心托付給杜鵑的悲啼一般,自己隻好憑借詩文表達哀傷。我生平最崇敬的政績卓著的名相李公,在牛黨得勢後被貶到南海的崖州,之後死在那裏。他就像是滄海上升起的一輪明月;他的貶死,令海裏的珍珠都為之垂淚。我的同學和舊友令狐絢,已成為宰相,在朝廷執掌權柄。他是牛黨,與我早有很深的隔閡,我即使和他有聯係,也不能得到他的援引。這就像“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一樣,可望卻不可接近。以上這般失意悲傷的情懷,隻是到成了回憶的時候才有的嗎?事情發生的當時,我就已惘然。
【賞析】
首句由錦瑟勾起詩人對往事的追憶,是移情於物,通過埋怨錦瑟五十弦,感傷巳經逝去的青春歲月。“華年”猶美好的青春,借指過去美好的生活時代。但這“華年”是誰的,彈瑟者又是誰呢?開頭就把讀者帶入一種哀怨迷惘的境界。頷聯用典寫情思,寫回憶中的感受。出句意思是昔人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令人深深迷戀,仿佛它才是真實的存在,而此刻的困頓狀況反而像是一場夢。對句寫詩人對“華年”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都不會讓“春心”自生自滅,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魂化為杜鵑,唱出自己的悲哀。頸聯借典故“滄海月明珠有淚”營造意境。自古就有以珠喻淚,而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月,這樣,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溶於淚波之間,月、珠、淚三者為一,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對句借“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傳說,申述此情雖在,但如今卻可望而不可及,牽動人的情思。此聯對仗工巧,令人稱奇。結句意思顯豁,語意遞進,情感得以強化。如此情懷,當時便巳讓人不勝悵惘,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感傷,不堪回首。
全詩意蘊含蓄深遠,聯想奇麗,曆來是人們樂道喜吟的名篇。
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①,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②,蠟炬成灰淚始幹③。
曉鏡但愁雲鬢改④,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⑤。
【注釋】
①相見時難別亦難:因相會難,故離別也難。②春蠶到死絲方盡: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有“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句,“絲”字與“思”諧音雙關。此句化用其意。③蠟炬:蠟燭。④曉鏡:清晨照鏡。雲鬢改:指頭發由黑變白。⑤“蓬山”二句:對方所居之地離這兒不遠,希望有信使為我傳遞消息。蓬山,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青鳥,西王母的神禽。
【譯文】
相見機會十分難得,離別難分難舍;東風十分柔弱無力,百花紛紛凋謝。我對你的相愛相思,像春蠶吐絲,直到死絲才吐完;我思念你的眼淚,像燭淚,燭燒成灰,淚才流幹。我想,你肯定也在把我苦苦思念。清晨你對鏡梳妝,隻愁濃雲一般的黑發變白,錯過了青春時光;夜間你吟詠著相思的詩章,也覺月色淒涼。從這裏到你居住的蓬山仙境,無多少路程;送信的青鳥啊,請你懇切地代我送去問候,為我彳質訴衷情。
【賞析】
此詩是詩人抑鬱之時所作,因此帶有傷感情調。詩歌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既是詩人感情的寄托,也暗指自己的政治理想難以實現。
首聯以抒情開篇,再用景物作烘托,顯得搖曳多姿。詩人以委婉曲折的筆調表達了與戀人難分難舍的惜別之情。中間四句寫別後兩人對對方的思念,“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寫詩人思念對方,用諧音雙關、比喻象征的手法表達了至死不渝、真摯執著的真情。寫對方思念自己則是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來刻畫。詩人想象戀人對著鏡中的白發,感受著月光的清寒,日夜體味著相思之苦,更襯托出這段戀情的無奈與坎坷。最後,引用神話傳說,表示希望有人能為自己傳遞消息,給自己和對方以寬慰。
此詩以新穎巧妙的構思、細致入微的想象,描繪出了優美動人的意境,表達了自己深沉綿遠的情思。此詩構思新穎,想象奇妙,寓意深刻,形象鮮明,容納了豐富的思想內容,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②。
【注釋】
①巴山:今四川、陝西、湖北交界處的大巴山。這裏泛指四川東部的山。②“何當”兩句:是設想重逢時的情景。何當,何時。卻話,回憶、追溯過去而談起。卻,回溯。
【譯文】
你問我何時歸去,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回去。今夜,巴山下了大雨,我心中的愁池很快就漲滿了。何時我們能在西窗下一起把蠟燭剪得亮亮的,回過頭來我好好給你講一下巴山夜雨時我想你的愁苦心情。
【賞析】
這首詩抒寫了相思離情,蕩人心腸,讀來令人回味不盡。
全詩圍繞“歸期”這個焦點發生和展開。首句一問一答,寫妻子來信問何時能還鄉,詩人卻無以作答。這既寫出了客居他鄉的羈旅孤獨不得歸之苦,又流露出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次句轉入寫景,在這異鄉客地,在這深秋不眠之夜,瀟瀟秋雨下個不停,門外池塘也漲滿了。詩人手捧家書,聽著窗外淅瀝的雨聲,自然倍感孤獨,愈發思念故鄉親人。三句撇開今夜之孤獨,讓思緒從眼前飛馳到將來,從巴山飛馳到北方,遐想來日重逢的歡樂。其構思之奇,完全出人意料。“何當”這個詞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中迸發出來的,熱烈的盼望中又流露出難以名狀的惆悵。“共剪”形容二人談話時間之長,夜巳深,而談興正濃。末句承上句而來,將今日的情景融入對未來的想象之中,構思亦極為奇巧。
李白——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譯文】
一片平遠的樹林之上飛煙繚繞有如穿織,秋天的山巒還留下一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暮色已經映入高樓,有人獨在樓上心中泛起陣陣煩愁。她在玉梯上徒勞無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鳥兒飛回棲宿多麼匆急。什麼地方是你回來的路程?一個個長亭接連一個個短亭。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感傷思念的詞。詞的開頭以平林一帶升起的炊煙和寒山上的碧綠色來描寫愁緒的狀態,非常符合愁緒的情狀,緩緩而停滯。接著詞描寫黃昏時分,有人站在樓上發愁。季節和時序的變化對敏感的人來說常常是引發愁思的原因。黃昏,是感情容易激蕩的時刻。
詞的下片轉而從樓上人的角度描寫愁思。她久久地在台階上佇立,看到鳥兒都飛回自己的巢穴,想到自己的家裏空蕩蕩。遙想她的丈夫不知道何日才能歸來。古人在驛路上十裏設立一個長亭,五裏設立一個短亭,供路人休息。這是指女人等待丈夫歸來時遙望遠方,看到一個接一個的亭子引起的愁緒,她希望丈夫正在遠方的某一個亭子中休息,她希望丈夫早日歸來。
李白——秋風清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譯文】
秋天的風是如此的淒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葉飄飄聚了還離散,連棲息在樹上的鴉雀都心驚。想當日彼此親愛相聚,現在分開後何日再相聚,在這秋風秋月的夜裏,想起來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地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賞析】
這首詞在結構上非常獨特,全詞一共四節,字數一節比一節長,因此非常適合詞人將自己的思緒一點點展開。
這首詞所描寫的季節是秋季,這是一個容易51起人們思緒波動的季節、容易讓人感傷的季節。
詞的第一節一共六個字,描寫秋風和秋月,突出其清明的特點,這時也是詞人的思緒剛剛萌動之時,秋風和秋月也是容易引起人愁思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