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感情篇(2)(2 / 3)

張先——千秋歲①

數聲題鴂②,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③,梅子青時節。永豐柳④,無人盡日飛花雪⑤。

莫把麼弦撥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⑦。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注釋】

①唐教坊大曲有“千秋樂”調。②韙鴂:即杜鵑。③風色:即風勢。④永豐柳:唐時洛陽永豐坊西南角荒園中有垂柳一株被冷落,白居易I武《楊柳枝詞》,以喻家妓小蠻。後傳入樂府,遍流京師。後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比喻孤寂無靠的女子。⑤花雪:指柳絮。⑥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借指琵琶。⑦天不老,情難絕:天是不會老的,愛情也就永無斷絕之時。

【譯文】

幾聲鳥叫告知人們,春天的美景已經過去。我惋惜逝去的春光,在花叢中流連,選好的一枝來折。一片細雨,一陣暴風,正是梅子剛熟的時候。如永豐坊中的那棵柳樹,盡管無人觀看,也終日飄飛著柳絮,就像下著一場大雪。不要撥弦彈琴,那種幽怨的曲調更令人愁腸百結。天因無情天不老,人緣有情情難絕。我的心似雙絲結成的網,其中有無數的結,天色漸亮時才把那盞如豆的孤燈吹滅,又是一個孤獨難熬的長夜。

【賞析】

上闋主要是寫景,而又景中寓情。開頭兩句以烏鳴聲起興,點明暮春時節,暗喻美好的愛情行將終結。“又”字加重語意,巳含痛惜的情緒。“惜春更把殘紅折”承上點明本詞惜春的主題,“更”字與上文“又”字相呼應,而“折殘紅”則應是象征著對被破壞的愛情的堅持與珍惜。“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表麵是寫時令,寫景物,實際應該理解為語意雙關,指青春初戀遭受了人間風暴的無情打擊。“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意境與首句杜鵑哀鳴相互映襯,寫出了被冷落的受害者的無限的孤獨悲涼、淒愴。柳當是喻人,飛花雪當是喻愛情。

上闋運用景物烘托,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沉痛之情,下闋則轉為直抒胸臆,上闋含蓄之情在此全爆發出來了。“莫把麼弦撥,怨極弦能說”以自警之語避其憂上添憂,寫出了愁情之濃與難以排遣之烈。“天不老,情難絕”既是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又是對深愛之人的鏗鏘誓言,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化反為正,出新意且更深刻有力。“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既寫出了情難絕的原因,又寫出了情難絕的具體狀態。“絲”諧“思”,“千千結”形象地比喻愁緒之重與相思之深。這兩句是全詞表達思想感情的高峰。最後以夜將盡的孤燈之景作結,讓整首詞的氛圍蒙上一層幽暗之色,極富抒情效果。

張先這首詞寫悲歡離合之情,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張先--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瀠瀠。嘶騎漸遙①,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②。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③。

【注釋】

①騎:名詞。乘坐的馬。②橈:船槳。此指船。③嫁東風:以花為女,嫁於東風。

【譯文】

在高樓上眺望而傷感,苦苦地思念著遠方的心上人,這樣的事何時才能結束呢?看來在這世界上再沒有什麼東西能比愛情更為強烈的了!離愁別恨正牽連著千絲萬縷的柳條紛亂不已,更何況東陌之上,垂柳已是飛絮蒙蒙了呢。我眼前還浮現著你的馬兒嘶鳴著,越跑越遠,一路不斷揚起灰塵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裏尋找你的蹤跡呢?池水溶溶,一對鴛鴦在戲水,這水南北可通,時見有小船往來。雕梁畫棟的樓閣上梯子已經撤去,黃昏以後,依然還是獨個兒麵對簾櫳,望著斜照在它上麵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懷著深深的怨恨,我反複思量,我的命運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們倒還能嫁給東風,隨風而去呢。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寫一位女子在戀人離開後獨處深閨的相思和愁恨。上闋用倒敘的手法渲染女主人公的愁緒。下闋寫相思的無奈之情。詞的結尾兩句,通過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對青春的珍惜、對幸福的向往、對無聊生活的抗議、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曆來廣為傳誦的名句。經曆了長久的離別、體驗過多次傷高懷遠之苦以後,盤鬱縈繞胸中的感情傾瀉而出。“雙鴛”與“斜月”勾出無限的憂思,傷離的女主人公對隨風飄拂的柳絲飛絮有特殊感受。傷情處,便是登高憶舊。整首詞緊扣“傷高懷遠”,從登樓遠望回憶,收歸近處池沼、眼前樓閣,最後收拍到自身,由遠及近,次第井然。

歐陽修——訴衷情

清晨簾幕卷輕霜。嗬手試梅妝①。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②。

思往事,惜流芳③,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④,最斷人腸。

【注釋】

①梅妝: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無意中額上作梅花妝,宮女爭相仿效。②遠山:指眉。③流芳:流光,好時光。④顰:皺眉。

【譯文】

清晨起來,將簾幕卷起,看見滿地清霜。天氣太冷,你用熱氣嗬著纖手,試著描畫梅花妝。都因離別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雙眉畫成山的式樣,淺淡而又細長。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更是令人感傷。想要唱歌卻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卻又愁上眉頭,這真是最令人斷腸的事情。

【賞析】

這首詞抒寫了一位歌女的離愁別恨。既寫出了人物的姿態,又寫出了人物的神情,曲折含蓄而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上闋以敘事為主。首兩句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冬晨少女梳妝圖。“遠山”既寫出了其眉之美,又暗寓離愁別恨之情,用典貼切無痕。

下闋主要是抒情,重在挖掘女主人公的神情心態。起首之句是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她鬱鬱寡歡,憂思百結,而又淒苦悲涼無限。末之句則正麵表現歌女故作歡笑而苦楚難掩的神態。一係列動詞的選用寫盡其內心的矛盾與痛苦。詞中一“斂”、一“顰”,都是寫眉,強顏歡笑,最斷人腸。

全詞最需注意的一個特點就是以虛襯實,虛實相生。眉作遠山,未必即愁,隻因作者深受歌女“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感染,才有全篇的生發。如此寫來全詞中透出的傷離感舊之情淡薄、委婉,卻又含蓄雋美。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①。

雨橫風狂三月暮②。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釋】

①章台路:漢朝長安有章台街,歌妓居之。唐朝許免佐有《章台柳傳》,後人因以章台為歌妓聚居之地。②雨橫:雨下得猛。

【譯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她登樓向遠處望去,卻看不見那通向章台的大路。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隨著狂風大作,再是重門將黃昏景色掩閉,也無法留住春意。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秋千外。

【賞析】

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貴族少婦獨守幽閨的苦悶心情,其中大概寓有個人抱負不得施展的感慨。

上闋描寫少婦的生活處境,整日獨處深宅之中,其夫君則終日遊蕩於歌樓之內,為下闋鋪墊造勢。起句連用三個“深”字,寫盡少婦所居環境的幽深寂寥。次二句緊接著作答,由遠而近,逐步推移,頗具層次感。“堆”字寫出了楊柳之密,霧氣之濃,宛如一幅水墨畫;“無重數”則與“深幾許”交相對映,相映成趣。至“玉勒”二句才最終點出少婦的形象,並說明她“怨”的原因;通過鮮明而強烈的對比,襯托出了她寂寞痛苦的處境。

上闋做盡鋪排,造足懸念,然後才讓人物出場;下闋則著重寫少婦的心情。“三月暮”點明季節,“風雨”點明氣候,“黃昏”點明時刻,三層渲染自然點出“無計留春住”這句來。“滿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包含著無限的哀愁。人愈傷心,花愈惱人。

今詞景深、情深、意境深,含蓄蘊藉,讀來讓人心生憐惜。

歐陽修——蝶戀花

幾日行雲何處去①?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②,香車係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③,依依夢裏無尋處。

【注釋】

①行雲: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蹤不定。②寒食:節日名,農曆清明前一曰或二日。③撩亂:紛亂。

【譯文】

你就像天上飄浮不定的雲,不知去了哪裏?隻知遊玩卻忘記了回來,也不管春天就要過去,在花團錦簇的寒食節氣,你的車馬不知停在何處。

我含著眼淚獨自倚靠在樓台上自顧自語,問那雙雙歸來的燕子,來時可曾與你在路上相遇?我心中繚亂的愁絮就如同空中迷蒙紛飛的柳絮,在迷蒙的夢中你的蹤影也無處尋覓。

【賞析】

這是歐陽修以女子口氣寫的一首閨怨詞,主旨與“庭院深深”同調詞一樣,表現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癡情。上闋寫愛人遊蕩在外,春色將盡,百草千花紛呈,寒食路上遊人成雙,閨中之人自然深懷愛戀。

柳永——定風波①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②。日上花梢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④,膩雲嚲⑤,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⑥。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隻與蠻箋象管⑦,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注釋】

①定風波:唐教坊曲名,唐崔令欽《教坊記》有記載。②是事:所有的事。

③日上花梢:太陽升起來了,天已大亮。④暖酥:本意指乳酪因溫度升高而融化,這裏比喻女子鬆軟的皮肢。酥,原本指乳酪,這裏代指女子白皙的皮肢。⑤膩雲詳:在古詩詞中常用雲比喻女子的頭發,這裏指頭發蓬鬆,未經梳洗。⑥無那:即無奈。⑦雞窗:指書齋。蠻箋:唐時高麗紙的別稱,亦指蜀地所產名貴的彩色箋紙。象管:象牙製的筆管,亦指珍貴的毛筆。

【譯文】

自入春以來,見到那綠葉紅花也像是帶著愁苦,我這一寸芳心越顯得百無聊賴。太陽已經升到了樹梢,黃鶯開始在柳條間穿飛鳴叫,我還擁著錦被沒有起來。細嫩的肌膚已漸漸消瘦,滿頭的秀發低垂散亂,終日裏心灰意懶,沒心情對鏡梳妝。真無奈,可恨那薄情郎自從去後,竟連一封書信也沒有寄回來。早知如此,悔當初沒有把他的寶馬鎖起來。真該把他留在家裏,隻讓他與筆墨為伍,讓他吟詩作詞,寸步不離開。我也不必躲躲閃閃,整日裏與他相伴,手拿著針線與他相倚相挨。有他廝守,免得我青春虛度,苦苦等待。

【賞析】

這首詞是代言體的閨怨詞,從女子角度出發,描寫女子懷思之情。上闋寫婦人的慵倦情態。盡管春日,應當是心情舒暢的節令,但在她看來是一派慘淡不堪。心裏懸浮無可著落,以自己落寞的情感投射到身旁的景物,才有這樣的感覺。正是內心不安寧,才慵懶地日高遲不起床,亂發不事梳理。“無那”一歎,才道出婦人之所以呈病懨懨狀態的原因,原來自打她那“薄情郎君”離家之後,音書巳斷,無個消息,怎不叫她嘟噥幽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