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枕痕印上紅霞似的俏臉。一覺醒轉,衣冠淩亂。畫屏間香墨描繪的圖畫透著冷意,隻見她眉峰緊縐壓著的愁顏,淚珠兒帶著脂粉不住灑濺。堂屋幽深白晝漫漫。燕兒交翅雙翩翩,天井裏風兒卷帷簾。隻恨沒有人,跟他訴說相思哀怨,近日來圍腰的農帶全變寬。一再回憶當年。殘燈照著的朱紅的帷幔、淡淡月兒映著的紗窗,那時情景旖纏綿。而今歡愛的陽台相去遙遠。重溫雲歡雨愛的美夢,沒有定準亦枉然。待他歸來,先指著花梢教他看,隻把青春蹉跎的心事細問詳談。問他為何怠惰、拖延,誤了青春年華,你怎能心安?
範成大——憶秦娥
樓陰缺。闌幹影臥東廂月。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隔煙催漏金虯咽①,羅幃黯淡燈花結。燈花結。片時春夢②,江南天闊。
【注釋】
①金虯:裝置在漏上形狀如魷的飾物,龍嘴吐水計時。虯,無角的龍。②片時春夢:語本岑參《春夢》:“枕上闋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
【譯文】
樓房掩映在樹蔭中,月光映照一角,樓影殘缺。東廂月色朦朧,欄杆陰影躺臥在地。月照東廂,經過一天的風滋露潤,杏花疏朗如雪。燈昏簾垂,鍾漏聲聲,金虯哽咽不息,帳幢漸漸幽淡,燭花暗結。紅燭結花,枕上片時春夢,行盡江南數千裏。
【賞析】
這首詞寫春閨少女念遠懷人之情。
上闋描繪園林景色,以環境之幽靜,狀寫出思婦內心的惆悵與寂寞。“臥”字貼切形象地見出孤淒氛圍。“杏花如雪”則與溶溶月色極為諧和,以白描手法寫出環境的清雅,以美景襯托哀情。
下闋轉寫室內,以幽怨的意境表現其人內心的愁苦,尤為真切。“催”字以情入物,表情達意,深摯婉曲。觀燈不眠反映出思婦心中對佳音的苦苦期盼。“片時”與“天闊”時空對比強烈,寫即便入夢也是渺茫難尋其人,與夢幻本身構成雙重虛幻,尤其加重淒婉意味;雖短短八字,卻意蘊豐贍,耐人尋味。
嚴仁——木蘭花
春風隻在園西畔,薺菜花繁蝴蝶亂。冰池晴綠照還空①,香徑落紅吹已斷。
意長翻恨遊絲短,盡日相思羅帶緩②。寶査如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
【注釋】
①冰池:指水麵光潔如冰,瑩澈清碧。②緩:寬鬆
【譯文】
暮春的風光隻在庭園的西邊,薺菜花開得正好,蝴蝶也飛來飛去忙亂著。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綠。香徑上的花兒已經落盡,就連落在/J、路上的花瓣也被風吹得老遠。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搖曳的遊絲太短。整日裏為相思煎熬,以致體瘦而衣帶漸漸鬆緩。打開梳妝鏡,鏡如明月,不會騙人,鏡中的人容顏已憔悴,等明日君歸來看鏡,親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顏,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
上闋寫滿園春色,有動有靜,動靜相較,暗襯出思婦情懷。“隻在”二字暗示閨中之人心情不暢、了無春意。“花繁”則見出其人無心踏青掘菜,暗示她因懷人而無意遊賞春天之美。“蝴蝶亂”既寫出花之生機盎然,又反襯出閨中女子的寂寞傷春意緒。“冰池晴綠”二句,一個“空”字明是形容冰池在陽光之下的瑩澈清碧、透明無比,實則是以美景寫哀情,托出思婦內心的空虛;“吹巳斷”則表達出她對大好春景凋零的傷感,隱隱透出離愁。
下闋承上抒寫佳人的相思之情。“意長”一句以遊絲之短反襯情意之長、之深;“盡日”一句化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見出相思之苦。“寶奩如月”二句寫出思婦的內心活動,委婉曲折,深情動人。
此詞在為數眾多的閨情詞中於含意和手法上都有所創新,有其獨到的藝術成就。
史達祖——雙雙燕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①,試入舊巢相並。還相雕梁藻井②,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相卩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注釋】
①差池:燕子飛時羽翼參差不齊貌。②相:看。藻井:俗稱天花板。
【譯文】
春社已經過了,燕子穿飛在樓閣的簾幕中間,屋梁上落滿了舊年的灰塵,清清冷冷。雙燕的尾輕輕扇動,欲飛又止,試著要鑽進舊巢雙棲並宿。它還又飛去看房頂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選地點築新的巢。她們軟語呢喃地商量著。飄飄然輕快地掠過花梢,如剪的翠尾分開了花影。
小徑間芳香彌漫,春雨滋潤的芹泥又柔又軟。燕子喜歡貼地爭飛,顯示自身的靈巧輕便。回到紅樓時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盡情賞玩。歸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遊子的芳信傳遞。使得佳人終日愁眉不展,天天獨自憑著欄杆。
【賞析】
這首詞詠燕子,是作者詠物詞的代表作。
上闋寫了春社到來之時,歸燕飛來飛去、穿堂過室的情景。“欲往”“試”“相”“軟語”“不定”,都是擬人化的用詞,十分生動地描繪了燕子們活躍、富有生機、可愛的動態和形象,甚至還模擬了其心態活動,顯得很有趣味。“翠尾分開紅影”,以春景靜態的美麗來襯托燕子的動感活躍,十分逼真、傳神。
下闋繼續描寫春燕的神態,它們俏皮、好玩、炫技,高飛低飛翻飛,竟至於將所捎來的天涯芳信都忘了,自顧自困倦地甜蜜睡去。這就害苦了那位多情愁思的女主人,讓她仍然陷在苦思之中,愁眉難展。整首詞以輕靈活潑的筆調,通過精巧的構思,描繪了一群頑皮、活潑的春燕,含蓄地抒發了婦人的春思難解,乍看是詠物詞,其實是閨怨文字。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①,最難將息②。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④,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①乍暖還寒:初春忽冷忽熱的天氣。②將息:休養。③怎生:怎樣。④這次第:這種情狀。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隻有冷冷清清的環境,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湧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麼能說盡。
【賞析】
這是一首賦體慢詞,以悲秋寫自身的孤寂與苦痛。
開篇先以冷清淒慘而悲戚的氛圍籠罩全篇,再如春蠶抽絲,一樁樁敘寫愁苦情事:天氣乍暖還寒,讓人生愁;三杯兩盞淡酒,難以消愁;雁過舊時相識,不見傳書,無可慰愁;黃花堆積,滿地憔悴折損,更添哀愁;守窗獨坐,長曰漫漫,難耐孤愁;梧桐細雨,淅淅遊7曆,催人離愁。層層進逼,末了以“怎一個愁字了得”戛然收住。前人言愁或如萬斛江海,或如飛花細雨,皆極言其多。此結句獨辟蹊徑,化多為少,亡國之恨、孀居之悲、淪落之苦,深廣而紛茫的思緒不是一個“愁”字能包容得盡,其收束欲說還休而又傾瀉無餘。楊慎《詞品》雲:“《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其實此詞非“婉妙”二字能涵蓋,作者以縱恣之筆寫愁苦之懷,腸斷心碎滿紙嗚咽,不假雕飾,也不作委婉,筆力矯拔,音調悲愴,這正是李清照後期詞的淒厲之處。
納蘭性德——木蘭辭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
如果相愛永遠像初識,就不會出現婕好怨秋扇的舊事。當薄情郎輕易變心時,男女的感情中本來就會出現這類事。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難熬棧道雨聲鈴聲聲聲怨。現在我身邊的薄幸錦衣郎,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願。這首詞中有兩個典故。“秋風悲畫扇”:借用漢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妃子,卻遭到趙飛燕的妒忌、讒害而打入冷宮。南北朝梁的劉孝焯就曾經寫過《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於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遺棄的女子。
【賞析】
這首詞站在女子的角度,斥責那些不能堅守忠貞愛情的男人。納蘭性德是出了名的性情中人,他對待愛情的態度非常忠貞,因此他不但看不起那些負心薄幸、始亂終棄的男人,連那些遇到了困難後就與愛人分離的人,他也是非常看不起。他在《蝶戀花》中寫道:“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成環,夕夕都成玫。若似月輪終皎潔,不惜冰雪為卿熱”足可見其性情。
詞的第二句引用漢代班婕妤的典故,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妃子,因為成帝聽了趙飛燕的讒言,便將其打入冷宮,南北朝梁時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從此後人以“秋扇”代指被拋棄的女子。
三、四句斥責男人:明明是自己的心變了,偏偏說女人的心變了。這根本就是在給自己找借口。
詞的下闋引用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典故。按照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說法,唐明皇和楊貴妃是古代的經典之戀。但是在納蘭性德這裏,唐明皇的做法卻不高尚。下片前兩句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夕己在*山修建的宮殿上的愛情生活和愛情誓言。而下片三、四句轉而責怪唐明皇。當在馬嵬坡的時候,唐玄宗為了自身的安危,不去舍身保護楊貴妃,致使楊貴妃慘死,這是他的責任,是他在愛情麵前經不起考驗的一種表現。納蘭性德巧妙地諷刺了唐明皇,說他是“薄幸錦衣郎”,而他所謂的愛情誓言,隻不過是“比翼連枝當日願”,是哄女孩子的,是經不起推敲的。
納蘭性德對於愛情的態度讓人感歎,但是他過於追求完美愛情的性情並不值得人們學習。
關漢卿——大德歌·春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賞析】
《春》這支小令,首二句“子規啼,不如歸”,意思是講:春天的杜鵑鳥(即子規鳥)啼叫了,啼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子規鳥的啼叫聲,聲聲都響在閨中少婦的耳旁,回旋在閨中少婦的心上,因而深深觸動了她懷念遠人的情懷。故第三句便落筆到:“道是春歸人未歸”。意思是講:你走的時候對我說過春天就歸來,而今春天巳到,卻不見你的蹤影。話語之間,流露出少婦對遠人的不滿。正由於盼人不至,心煩意亂,精神飽受折磨,於是才又引出“幾日”兩句對少婦愁苦的描繪。“幾日添憔悴”,是說她近日的麵色巳顯得枯槁瘦弱,憔悴多了。
這是從外形上描繪少婦的愁苦。接著又進一步從內部揭示少夕3心靈上的創傷。“虛飄飄柳絮飛”,表麵寫的是景,實際是借喻少婦的心理狀態。少婦因情侶久去不歸,在外是凶、是吉、是禍還是福,都不得而知,怎不令人擔心。因而心緒不定,忽上忽下,正像虛飄飄的柳絮,漫天飛揚,無所適從。作者這樣從外而內兩個方麵刻畫,便把一個愁苦的少婦寫得真實感人。
柳絮楊花,又正是暮春的景象,作者從中又巧妙地暗示出少婦在等待中度過了一個漫長的春天,同時也使下句的“一春”二字有了依據。既然少婦一等再等,結果春光巳過,不僅人未歸,連信息也沒得到,最後就不能不傷感地明確點出“一春魚雁無消息”了。在這七個字中,雖未有“思”字,而少婦思念遠人的熾烈感情巳溢於言表。不用說,這時的少婦痛苦巳極,淒迷紛亂,百無聊賴。妙的是作者卻未從正麵明白寫出這種感情,而是宕開一筆,用“則(隻)見雙燕鬥銜泥”加以反襯。
在寫作手法上,本曲開頭以子規鳥的啼叫引起少婦的思念,用的是起興手法。中間寫閨中少婦的離別之苦,由表及裏,層層深入。最後又以雙燕銜泥反襯一春未得信息的少婦的孤獨之苦。全篇緊緊圍繞一個“春”字,從各個側麵描繪,突出了少婦的思念。
關漢卿——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裏綠楊堪係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岩岩羞帶石榴花。
【賞析】
這支小令,是寫少婦對遠方情人的猜疑和抱怨。開頭一句“俏冤家”是婦女對情人的昵稱,可如今他遠走天涯,一去不歸,怎能不叫人懷疑。
第三句,“偏那裏綠楊堪係馬”,更明顯地由懷疑流露出抱怨的情緒。如把前三句連起來,意思就是說:我那心愛的人兒,遠在天涯,你怎麼在外貪戀新歡,而偏偏不願回家呢丨“偏”在這裏用作副詞,表示發生的事,把少婦愛極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盡致。“綠楊堪係馬”句,一語雙關,既點明夏日的時令,又比喻滯留異地、拈花惹草的負心郎。“困坐”“數對”兩句,雖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大有深意,它進一步刻畫出少婦對遠人思之彌深、愛之彌篤的感情。而少婦究竟“思念他”什麼呢?下文就是給我們的答案:“蛾眉淡了教誰畫”?這是少婦借漢代張敞為妻畫眉的故事來表示她對夫妻恩愛生活的回味和渴望。然而好事難成,希望終無由實現,以致愁得“瘦岩岩羞帶(戴)石榴花”。“瘦岩岩”,瘦骨嶙峋貌,它比“憔悴”狀瘦弱不堪之狀,更具體,更形象。“羞帶(戴)石榴花”句中的“羞”字,尤為傳神之筆,它既含戴花與體貌不相稱的自我嘲諷之意,又表露出戴花無人欣賞的寂寞,刻畫出少婦難以言狀的複雜的心理態。
(本曲首句“俏冤家”,是統領全篇的關鍵句。)
少婦的思念、懷疑以致抱怨,都由此而發。少婦對她們過去美滿生活的回味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以及“為悅己者容”的心理,也是以此為依據。
關漢卿——大德歌.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賞析】
這首小令寫少婦因“人未歸”而引起的煩惱,“風飄飄,雨瀟瀟”,是說風雨交加,突然而至,聲勢咄咄逼人。這開頭兩句,就給脆弱的少婦帶來很大壓力。常言“秋風秋雨愁煞人”,況憂心忡忡的少婦值此悶人天道,又如何禁受得了!心緒不寧,夜難成寐,所以第三句就說“便作陳摶睡不著”。這是借唐五代時在華山修道的陳摶(傳說能一睡百日不醒)的故事,極言少婦被哀思愁緒煎熬著,說她即使做了陳摶,也難以入睡。憂思如此之深,終至煩惱、悔恨、傷心、落淚。所以第四、五句又寫道:“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如果說在《春》《夏》兩支小令裏,尚局限於由於憂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話,那麼在《秋》這支小令裏,她的憂思就勢如潮湧,終於衝決感情的堤壩,傷心的淚水滾滾而下了。不言而喻,“撲簌簌淚點拋”,就是對這位女主人公的悲涼心境的具體展現。最後兩句“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漸零零細雨打芭蕉”,作者又借外界的景物,強烈地襯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獨、寂寞和難以言喻的久別之苦。此時此刻,窗內:枕冷衾寒,形單影隻;窗外:秋蟬寒蛩,輪番聒噪。窗內:淚如泉湧,揩不幹,擦不淨;窗外:細雨敲打著芭蕉,連綿不斷。這一切都溶化在一起,從而使女主人公的離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