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隻有抱著積極的心態,才能使你有勇氣迎戰突如其來的挫折,不被挫折所擊垮。也隻有這樣,你才能從挫折中獲取有益的經驗和教訓,繼續走上成功的道路。
頓悟舍得:
對得與失的認知,看似平淡,卻折射出一種對人生使命的思考,以及對物質和精神關係的透徹理解。人的一生,就是得與失互相交織的一生。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個人為了實現人生目標,體現人生價值,暫時放棄一些物質上的享受,去追求讓更多的人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這種精神不僅讓人尊敬,而且那種目標達成後的精神愉悅是一般人所體驗不到的,是超越物質的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和享受。
8.忘記失敗的痛苦,發現失敗的價值
失敗有多可怕?怕到你必須讓它來折磨自己,你才不會忘記失敗的痛苦嗎?很多人談失敗色變,或者一直背負著失敗的陰影無法正常地麵對未來,這些人無疑是真正的失敗者,這樣的人也是無可救藥的。人生難免遇到困境,難免失敗,但聰明人不會將失敗時時掛心,長存於恐懼之中,他們會忘記失敗的痛苦,發現失敗的價值,利用失敗,為下次成功做準備。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古羅馬的一位將軍被埃及人打敗了,逃回了羅馬。皇帝不但沒有處死他,反而再次給他一支大軍,讓他繼續出征。朝中的大臣紛紛表示反對,認為不能信任他。皇帝問:“為什麼不能信任他?”“因為他失敗過。”“這正是我相信他的原因。”皇帝說。不久,捷報從前方傳來。
失敗,未必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你吸取教訓,以至於在同樣的問題麵前不犯同樣的錯誤,可以讓你掌握本領,讓你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更多的成功。
敢於麵對成功的,不一定是英雄,但不敢於麵對失敗的,必定是一個對時間流逝長歎的懦夫。但是麵對失敗,需要有非凡的勇氣。隻有麵對失敗,才能找到失敗的原因,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努力走向成功。總之,一個敢於麵對失敗的人,其實已向成功走了一大半的路。
因為學習上有了挫折與失敗,才會懂得如何奮力地撐著那隻在逆水中行駛的獨木舟,懂得蔑視驕傲、珍重謙遜,懂得在穀底再次站起來去迎接更多的挑戰。
因為生活上有了挫折與失敗,我們才能真正感悟到成功不是永遠的,隻有屢敗屢戰、鍥而不舍才會獲得每一次的成功。應該以衝破逆境時那股幹勁和力量作為生活的原動力,感激身邊親人給予的關愛。
因為人生有了挫折與失敗,我們才學會了戒驕戒躁、精益求精,也學會了珍惜生活中自己所擁有的每一份愛,造就更堅強的自我,在悲歡離合交融的世界裏給自己留下一片空間,反省自身,再創奇跡。
要感謝挫折與失敗。若不是它們,我們或許會被一切成功的喜悅衝昏了頭腦而不思進取,也或許會永遠地忽視了愛的偉大,令人生的太陽被遮擋在密布的煙雲之後。
有這樣一段話:“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誌;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喚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隻要願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
頓悟舍得:
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麼順利,但隻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心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但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麵價值。既然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還不如用一顆感恩的心坦然接受每一次失敗、每一個逆境,並把失敗的教訓變成成功的經驗。
9.大氣地放下過去的不如意
遇到挫折和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無可否認,每個人遇到挫折都會難以避免地產生焦慮、煩躁、懊悔等種種不安的情緒,但也有人對自己的失敗坦然一笑,然後繼續工作,我們不得不說,這種大氣真的很難得。一味地沉浸於消極情緒中,無疑是有害的。而大氣的人在遇到挫折或失敗時,知道生活的重點是什麼,他們會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這樣的人才會遠離生活的煩惱,得到命運的垂青。
溫斯頓·丘吉爾說:“成功,是一種從一個失敗走到另一個失敗,卻能夠始終不喪失信心的能力。成功是一位貧乏的教師,它能教給你的東西很少。我們在犯錯而招致失敗的時候,學到的東西最多。因此,不要害怕錯誤和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你不可能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永遠沒有失敗過的人。”
而生活中經常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麵對失敗不能自拔,他們的頭腦中充滿了消極,充滿了那些讓人悲傷、痛苦和感到恥辱的事情,以至於得不到一刻的平靜和快樂。
“如果我那樣做的話,事情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發生了。”有些生意人想著昨天的生意,歎息道。而當他擔心過去的時候,他可能又錯過了今天生意上更大的機會。
“真是糟糕,我怎麼可以忽視這種問題!”有些學生總是在交完考試卷後充滿憂慮,擔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致影響了下一階段的學習。
其實,願意奮鬥的人,沒有一帆風順的。麵對失敗和挫折,古人得出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結論。“天”是不存在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裏。一個人一生不可能永遠幸運,也不可能永遠被厄運羈絆。要相信,命運由我們自己創造,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除了再接再厲,別無良策。
所以,做人不妨大氣一些,坦然笑對失敗,鼓足勇氣麵對未來,不斷努力,最終一定會取得成功。
有個叫安迪的人年輕時曾創辦過一份勵誌雜誌。當時,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創辦這份雜誌,所以就和印刷工廠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然而,安迪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事業已對其他出版商構成了威脅。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家出版商買走了他合夥人的股份,並控製了這份雜誌。安迪以一種非常屈辱的心態離開了他那份以愛為出發點的工作。
不過,盡管感到屈辱與不平,但安迪並沒有沮喪,他很大氣地放下了過去的不如意,反倒認真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他覺得,自己失敗的最大原因在於忽略了以和諧精神與合夥人合作,而是常因為一些出版方麵的小事和他們爭吵。另外,他在業務上不夠謹慎,說話也有些太武斷。
生意雖然損失不小,但是,安迪卻能夠從這次的失敗中找到等值利益的種子,而且繼續培育這粒種子,以圓他人生最大的夢想。後來,他去了另一個地方,在那裏又創辦了一份雜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兩年之後,這本雜誌的發行量竟比以前的那本雜誌多了兩倍!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你奮鬥了、努力了、拚搏了,但你依然屢遭挫折、連栽跟頭,也不用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要理智地接受和承認現實,並進一步分析遭到挫折和失敗的原因,進而改變現狀,改變命運,這才是成功的選擇。
當我們動手去做一件事情,如果認為自己永遠不會失誤的話,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至少在某個方麵一定會有失敗之處,畢竟,失敗是進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嚐試一件新事物的時候,要堅持下來,請不要忘記下麵這個取得成功的公式:
失敗——再做一些努力;
失敗——堅持下去,對自己寬厚些;
失敗——繼續幹,直到成功。
下麵是一位美國人的“敗績”,看完之後,你是否會覺悟點什麼?8歲時,被趕出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謀生;21歲時,經商失敗;22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24時,向朋友借錢經商再度失敗,後來花了17年時間才把債務還清;26歲時,愛侶去世;27歲時,精神崩潰,臥床6個月;29歲時,參加國會大選失敗;36歲時,角逐聯邦議員,再度失敗;40歲時,尋求眾議員連任,失敗;41歲時,想擔任州土地局局長被拒絕;46歲時,競選國會參議員,再度失敗;47歲時,爭取副總統提名,落選;49歲時,再度競選國會參議員,再度失敗。
這個一再失敗的人,就是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他當選總統時已52歲。多次的失敗和挫折並沒有擊倒他,而是終於把他推向了人生的高峰。
人一旦失敗就心灰意冷、不再嚐試,雖然免除了再犯錯誤的恐懼,擔憂也隨之減少,再也沒有挫折、失誤、失敗,然而,不幸的是,他再也不能與成功牽手。
應該知道,失敗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的挫折,暫時的挫折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暫時的挫折,在致力於成功的人眼裏,都不會成為永久的失敗,而是把它當作是一種教訓。事實上,在挫折中,都存在著一個持久性的教訓,這種教訓是無法憑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獲得的。
失敗者常常感歎命運的不濟,現實也確實如此。競爭機製的引入,優勝劣汰,必然要求更好的心理素質。現實中常有這樣的事,一個人頗具實力,卻不能在競爭中取勝,甚至一敗塗地。究其原因,就是對競爭的心理準備不足造成的。進一步而言,就是害怕失敗,缺乏信心。
莎士比亞說:“聰明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哀歎,情願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所以,麵對失敗,我們應該多一些坦然,少一些憂慮;多一些總結,少一些埋怨;多一些信心,少一些悲觀;多一些堅強,少一些懦弱;多一些動力,少一些鬆懈;多一些微笑,少一些苦悶;多一些勇氣,少一些退縮;多一些奮鬥,少一些沉淪。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失敗是正常的,是成功之母,懂得了這個道理,失敗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頓悟舍得: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你奮鬥了、努力了、拚搏了,但你依然屢遭挫折、連栽跟頭,也不用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要理智地接受和承認現實,並進一步分析遭到挫折和失敗的原因,進而改變現狀,改變命運,這才是成功的選擇。
10.放下失意,另尋一片天空
人生的航船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有風平浪靜,也有大浪淘天。風平浪靜時,不喜形於色,風吹浪打時,不悲觀失望,我自巋然不動。隻有這樣,人生的大船才能順利地駛向成功的彼岸。
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也是如此。情場失意、朋友失和、親人反目、工作不得誌……類似的事情總會不經意地糾纏我們,此時我們的情緒可能已經跌至低穀。其實,生活中的低穀就像是行走在馬路上遇到的紅燈一樣,不妨把它看做是為了維持我們人生的某種秩序而設的,不妨利用這段時間來做個短暫的休息,放鬆繃緊的神經,為綠燈時更好地行走打下基礎。若沒有這樣的紅綠燈,或許某個時候,人生的道路會突然堵車,給我們一個措手不及,讓我們無所適從。
古人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而人生失意時也不能停下腳步,也應該積極進取。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不妨換條路試試,來個“情場失意工作補”。處在人生的低穀,悲觀、痛苦、怨天尤人都沒有用,隻會讓自己越陷越深。越是逆境,我們越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智,全麵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反省一下,重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可以撫慰自己那顆受傷的心,讓心情歸於平靜,重新鼓起勇氣,走出低穀;發現自己的弱點與缺點,是一種進步,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超越。
曆史上許多偉人,許多有成就者,都有過失意的時候,但他們都能失意不失誌,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司馬遷因李淩一案而官場失意,但他沒有被打垮,反而成就了他“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傳世之作。蒲鬆齡一生夢想為官,可最終也沒能如意,但他是幸運的,因為他能及時反省,能及時調轉人生的航向。俗話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他不能及時省悟,便不會有後世留芳的《聊齋誌異》問世,他的大名也不會永載史冊。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林肯曾有兩次經商失敗、兩次競選議員失利的經曆,但他最終還是得到了成功女神的垂青,成為美國曆史上與華盛頓齊名的偉人。試想,如果他在經商失意時不能及時醒悟,不能及時易轍,那他可能連成功的門都摸不著。
失意並不可怕,隻要及時醒悟,可能我們會從此踏上另外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失意時最忌情緒低落,最忌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一定要想著做點什麼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失意時可以先大哭一場,把失敗的苦痛徹底盡快釋放出來。痛苦之後必輕鬆,哭過以後,一定要及時反思,思考自己錯在何處,如果還有挽救的餘地,那就不要輕言放棄,如果實在是無藥可救,自己在這一方麵沒有什麼優勢和天賦,那就到了下一步:痛下決心,改弦更張,重新繪製人生的宏偉藍圖。
頓悟舍得:
朋友們,失意並不可怕,隻要不失誌。學會善待失意,才能走出人生的低穀,贏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