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道全集:生活中的狼性法則5(3 / 3)

為了在全世界人民麵前樹立美國軍人的良好形象,美國政府向他訂購了大量的剃須刀,發給每個士兵使用,他的銷售情況更趨火爆。

戰爭結束後,美國士兵也已離不開他的剃須刀了。他的固定消費者每年都在增長,直到產品最終完全占領了美國市場。1931年吉列因病去世時,公司的資產已經達到創紀錄的六千萬美元。

我們每天都會麵臨無數機遇和考驗,我們必須牢牢掌握經營的主動權,把自己的命運和事業的成功穩穩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BT3]狼道之二十一:

[BT2]以積極的心態麵對困境

現在活下來繼續奔馳在草原的狼,都是餓狼的後代。原來那些衣食無憂的“貴族”狼,後來都讓逃荒而來的餓狼打得落花流水。狼時時刻刻都在戰場之上,隻有那些最強壯、最聰明、最能吃能打、吃飽的時候也能記得住饑餓時的滋味的狼,才能活下來。這是關於狼生存的辯證法。

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要想改變環境都需要許許多多的條件,但最重要的是信心與智慧。其實,這二者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改變的決心,肯定能夠想出改變的好辦法。弱者往往對改變環境沒有信心,所以最後就被環境所改變;而強者則剛好相反,他們首先具有必勝的信念,有決心,最後才能戰勝環境,成為強者。

在太平洋上的一座荒島上,生存著一種狼。這種狼是怎樣來到這個荒島上的,目前沒有人能說得清楚。讓人們感興趣的是他們是如何生存的,因為島上的食物奇缺,狼的獵物也很少很少。後來,科學家發現,這座荒島上的狼,有一種特殊的本領——捕魚。是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狼這種似乎不該有的本領。

人的生存須臾離不開環境,隨著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有時環境的發展,與我們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愛好等發展是不合拍的,環境有時甚至會阻礙、限製我們欲望和能力的發展。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環境,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當然,大的社會環境是我們普通百姓所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到的隻有改變自己身邊的小的生存環境。

一個學音樂的大學畢業生,分配到某企業的工會做宣傳工作。剛一開始,他很苦惱,認為自己的專業才能與工作不對口,在這裏長幹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會耽誤,而且日久生疏,自己的專業也可能被荒廢。於是,他四處活動,想調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中去。可是,幾經折騰,終未成功。之後,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他發誓要改變“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況。他找到單位工會主席,提出了自己要為企業籌建樂隊的計劃。正好這個企業剛從低穀走出來,扭虧為盈,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自然也想大張旗鼓地宣傳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計劃。他來了精神,跑基層、尋人才、買器具、設舞台、辦培訓,不出半年,就使樂團初具了規模。兩年以後,這個企業樂團的演奏水平已成了全市一流,而且堪與專業樂團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較高的樂隊經理。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變了自己所處的環境,化劣勢為優勢,不但開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養了自己的領導管理才能,為他以後尋求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改變環境需要許多條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這二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改變環境的決心,肯定能夠想出改變的好辦法。

幾年之前,一位華裔美國人立誌競選美國州長。為實現這一目標,他跑回中國,整日到長城上引吭高歌,並錄製成錄像帶。當時許多人不理解競選州長和唱歌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怎麼胡亂地摻和在一起。他說,要競選州長,就要有足夠的知名度。錄製幾盒在長城唱歌的錄像帶,就是為了提高我自己的知名度,特別是在華裔美國人中間的知名度。

知名度高,可以拓寬交際麵,獲得更多的朋友。知名度高,意味著有較多的人知道你、較多的人願意和你交際。而多一個朋友、多一個熟人,意味著多了一條成功之路,多了一個夥伴和幫手,對事業極為有利。

但現實生活中,弱者卻不是這樣,他們不是去努力尋找、開創環境機遇,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他們消極地認為,這一切都是不可改變的。這樣就把自己逼到了死角,想有所作為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其實,能不能改變環境,化劣勢為優勢,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積極主動的心態和精神,就像狼一樣極積主動地去適應環境。

[BT3]狼道之二十二:

[BT2]主動可以占據優勢

在狼的生活中,它會主動出擊。因為它知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狼為了在殘酷的優勝劣汰的動物界生存,從不守株待兔,而是認真主動地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主動攻擊一切可以攻擊和捕獲的對象並獵取它們。

比爾?蓋茨說:“一個好員工,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去做事,積極主動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這樣的員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觸發他的主觀能動性。”

然而在如今社會的眾多企業當中,很多員工經常要等老板吩咐做什麼事、如何去做之後,才開始去做。這樣的員工沒有半點主觀能動性,不僅做不好事,而且也難以獲得老板的認可。

在微軟,任何一個具有專業技術水平能力、有競爭力的員工,都必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主動性,因為微軟需要那種采取直接的、重要的行動為公司獲得更大收益與取得市場成功的優秀員工。

做事情積極主動的員工,不論是掃地的,還是高級程序員,任何事情都會做得漂漂亮亮。這樣的人不僅能把事情做好,還會經常對上司說:“我還有一個想法能夠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積極主動、喜歡找事做的員工,不論做什麼樣的事情都容易成功。

是否積極主動是最能夠體現優秀員工還是普通員工差異的地方,一個積極主動的員工,才是一個能把任何事都做得圓圓滿滿的員工,才是老板所值得倚重的員工。

在現代職場當中,有兩種人永遠也無法取得成功,一種人是隻做老板交待的事情,另一種人是做不好老板交待的事情。這兩種人都是老板首先要炒“魷魚”的人,或者是在卑微的工作崗位上耗盡終生的精力而無所成就的人。

李開複曾說過:“不要再隻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地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麼,並且規劃它們,其後全身心地努力地去完成它。想一想在如今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幾個是唯唯諾諾、等人吩咐的人?對待工作,你需要以一個母親對孩子般那樣的責任心和愛心全力投入,一步步地努力。如能做到這樣,便沒有什麼目標是不能達到的。”

曾經有一位成功學家聘用一名年輕女孩當助手,替他拆閱、分類信件,薪水與相關工作的人相同。有一天,這位成功學家口述了一句格言,要求她用打字機記錄下來:“請記住: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製。”

她將打好的文件交給老板,並且有所感悟地說:“你的格言令我深受啟發,對我的人生大有價值。”

這件事並沒有引起成功學家的注意,然而,卻在女孩心中永遠地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從那天起,她開始在晚飯後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不計報酬地幹一些並非自己分內的工作——譬如替老板給讀者回信。

她認真研究成功學家的語言風格,以致於這些回信和自己老板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堅持這樣做,並不在意老板是否注意到了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一天,成功學家的秘書因故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老板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這個女孩。

在沒有得到這個職位之前已經身在其位了,這正是女孩獲得提升最重要的原因。當下班的鈴聲響起之後,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不計任何報酬的情況下,依然刻苦訓練,最終使得自身有資格接受更高一級的職位。

故事並沒有結束。這位年輕女孩能力如此優秀,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其他公司紛紛提供更好的職位邀她加盟。為了挽留她,成功學家一次又一次地提高她的薪水,與最初當一名普通速記員相比已經高出了四倍。

主動去做老板沒有交待的事情,而且還能夠把這些事做得很好,你就當然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就會被調升到更高的職位,獲得更大的成功。

現在市場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大浪淘沙,如果不付出努力,最後終將被摒棄掉。任何企業、任何老板都希望用積極主動的員工。任何老板都需要那些主動尋找任務、主動完成任務、主動創造財富的員工。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們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成規”的智慧和判斷力。那些工作時主動性差的員工,墨守成規、避免犯錯,凡事隻求忠於公司規則,老板沒讓做的事,決不會插手;而工作時主動性強的員工,則勇於負責,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必要時會發揮創意,以完成任務。

對於每一位身在職場想取得一番成就的員工來說,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是至關重要的。

要想在現代企業中獲得成功,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主動意識,在工作中要勇於承擔責任,主動為自己設定工作目標,並不斷改進方式和方法。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被動就會挨打,主動才能占據優勢地位。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們主動去爭取的。如果你主動地行動起來,你不但鍛煉了自己,同時也為自己爭取這樣的職位積蓄了力量。

積極主動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增加進步的機會,增加鍛煉自己的機會,增加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社會、企業隻能給你提供道具,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練,能演出什麼精彩的節目,有怎麼樣的收視率其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於你自己。

在工作中積極主動、時時刻刻地與公司製定的長期計劃保持相一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良好的業績來敦促自己,這樣才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才能成為一個老板所賞識的人。

孫權在荊襄之戰後,為了擺脫被動,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敢於忍辱負負重,就是理智的典型。

自從關羽遇害以後,東吳的孫權就預感到有一場即將來臨的軍事危機。特別是他的移禍之計被曹操挫敗之後,確實存在著被蜀、魏兩麵夾擊的危險。如果東吳當時隻是單純對付前來報仇雪恨的劉備,還並不是力不能及。然而,剛剛稱帝的曹丕倘若同時來襲,東吳就難以招架。

在這種不利的形勢下,孫權的頭腦十分清醒。他為了擺脫被動,勇於忍辱負重,在政治上和外交上采取了一係列靈活的手段,鬥爭策略運用得極為成功。

首先,孫權為了力爭避免和劉備發生軍事衝突,不惜屈尊下就,向劉備“上表求和”,並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讓步:一、將孫夫人送回成都;二、縛還糜芳、傅士仁等降將;三、將荊州“仍舊交還西蜀”;四、與劉備“永結盟好,共滅曹丕,以正篡逆之罪”。孫權的這些讓步,就是要回到以前的策略上來,使吳、蜀重修舊好,孤立曹魏。從長遠的利益來看,這樣做對吳、蜀兩家都有好處。

其次,當他的讓步遭到劉備拒絕之後,他看到吳、蜀交兵已經不可避免,又立即對曹丕“寫表稱臣”,向許都伸出了屈尊求援之手。後來,曹丕曾派使者到東吳,“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當時,東吳的群臣百官紛紛勸諫孫權,皆認為“主公宜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之位,不當受魏帝封爵”。但孫權卻反駁道:“當日沛公受項羽之封,蓋因時也;何故卻之?”他不顧顧雍、徐盛等人的極力阻撓,親自率領百官出城迎接魏使,恭順地接受了曹丕的封爵。孫權對曹丕“稱臣”,是受當時形勢所迫,目的在於爭得曹魏的軍事援助,從而孤立劉備,恢複荊襄之戰時那種以“二對一”的有利局麵,即使這一上策達不到,也要爭取一個中策——促使曹丕保持中立,避免兩麵作戰的被動境地。

孫權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能夠在關鍵時刻保持理智,並克製自己的言行,從戰略全局著眼,以政治、外交上的靈活性,力避兩麵受敵的不利局麵,促使戰略態勢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麵轉化。為此,孫權不顧一些文臣武將的阻撓,敢於放下架子,卑躬屈膝,向劉備“求和”,對曹丕“稱臣”,表現出超人的理智。試想,孫權當時如果不能夠克製自己,也不講策略,在不利的形勢下,還像關羽敗走麥城時那樣硬著頭皮充好漢,勢必將東吳引向滅亡的深淵,更談不到後來的猇亭之勝了。

狼的背景

狼是自然界的強者,無論在任何險惡的環境下。狼的一生是充滿艱辛的。在狼的世界裏,適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則依然持續運行著,如同最虛弱的美洲馴鹿為狼所捕獲一樣,最虛弱的狼也會消失。狼的生存主要是依托在戰勝對手、吃掉對手的方式上,否則就會被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