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道全集:生活中的狼性法則6(1 / 3)

第五章 冷靜達觀的強者心態

我,一生都在朝高處攀登,不為虛幻的榮耀和顯赫,隻因那裏沒有同類的傾軋,更少天災的侵害。我保持高昂的熱情,不惜忍辱負重,當我置身於群山之巔,麵對天高地闊,誰能看見我猙獰的微笑?

[BT1]狼性心態

[BT3]狼道之二十三:

[BT2]理性地克製自己的言行

學習狼性心態,首先必須理性地克製自己的言行。我們常說,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指的就是能夠理性地克製自己的言行舉動。一個人再怎麼偉大,都不可能像動物一樣自由。人類受到的是比動物多得多的束縛,要想成功,必須知道該做什麼,而又不該做什麼。社會生活中,一個人受不受他人尊重的關鍵,不是他有多麼自由,而是他是不是有足夠的克製力。

自然世界中,狼可以為得到食物而不知疲倦地等待,它們具備了足夠的克製力。社會中成功的人,同樣也懂得如何克製自己,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得到信息這樣一個:成功需要忍耐!

能克製自己的人,是理性的人,也是一個偉大的人。

[BT3]狼道之二十四:

[BT2]事在人為

事在人為也是一個重要的狼性心態。所謂機遇隻是成功的有利條件,能否成功還是要取決於你的主觀努力。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海倫?凱勒女士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生病,導致雙目失明,並且又聾又啞。由於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她家裏人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蘇麗文小姐。海倫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漸改變了。她了解每個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他們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體認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後來更進一步學習寫作。幾年以後,當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海倫?凱勒能夠不因殘疾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所以最後才有卓絕的成就。

隻要你想做,下定決心努力地去實現你的目標,你就可能做得到。

怎麼樣才能通過努力取得成功呢?

第一,有一個明確的行動方向,即努力的目標。

第二,透徹地了解“事在人為”。

確定了行動的目標和要幹的事情,就要采取行動,爭取成功。《說苑?說叢》中說得好:“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先計劃好了再開始行動,就能成功,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先幹了以後再開始計劃,就會招致失敗。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有準備,有計劃,不能倉促上馬,魯莽從事。計劃要建立在對客觀情況的深入了解和科學分析之上。打仗要了解敵情、友情、我情,辦企業要了解市場需要和同行的情況。在掌握客觀情況的基礎上才能製訂出正確的行動方針和工作計劃。了解情況不僅要了解有利情況,還要了解不利情況。

《孫子兵法》說:“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聰明的人考慮問題一定要顧及利和害兩個方麵。了解有利的條件,才能提高完成任務的信心;了解不利的因素,才能消除禍患,防患於未然。如果辦一件事缺乏信心,應該多想到有利的條件,以堅定信心,提高勇氣。當信心已經建立、決定行動的時候,就要冷靜地分析不利因素,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問題和風險。

製定計劃要有理有據,抓住重要的環節,多方麵、多角度考慮問題。謀劃要集思廣益,抓住決斷權。行動要果斷迅速。“為”要為得有道理,能讓人信服。具備了上述幾個環節的條件,你就可以“事在人為”地幹你的事業,從而不必擔心會失敗了。

下麵的故事如果在你的身上能夠找到其中一個的原形,那麼你就沒有做好“事在人為”。

第一個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連年戰亂不斷,習武尚武之風盛行。楚國的年輕人們都隨身帶著防身兵器,人們也都會兩手功夫。

一天,一位青年要渡江會朋友。他腰間所佩的劍很名貴。青年隨人流到了船上,坐了下來,便將劍解了下來抱在懷中。在過江一路上,風景美不勝收。他細細觀賞著周圍景色,小心地護著自己的寶劍。船到江中,一個小浪打來,船頭一偏,身邊的乘客一個趔趄,向他撞了過來。青年一失手就把寶劍掉進了江中。那人一見寶劍落入江中,忙著就要跳江去撈,但被青年一把拉住。隻見青年不慌不忙地從袖中掏出一把小刀,在掉劍處的船邊刻了一個記號。見那人不解何意,他笑了笑說:“我自有妙計!”

船到對岸,他忙著下船,順著刻印下水撈劍,可怎麼也找不到,他皺起了眉頭。乘客見此情景,恍然大悟,便大笑了起來。人們紛紛議論說:“這人真傻!劍掉江中就沉到江底,又不會同船一起走動。哈哈哈……”

第二個故事

有一個在江邊過路的人,看見一個人正領著一個小孩子要把他投入江裏,小孩子正在嘀哭,那個人問他這是什麼緣故。

他說:“小孩的父親善於遊泳。”

小孩子的父親善於遊泳,那他的小孩就會遊泳嗎?

上麵的故事雖然隻是寓言故事,但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蠢事不是處處在發生嗎?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時勢的變化,不斷修改行動的計劃和方案,而不能死守“常規”,一成不變。

在人生道路上,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會遇到突發的事變和嚴重的困難。這是對一個人的素質的嚴重考驗。有的人鎮定從容,處變不驚,可以找到應對的妥善辦法,從而克服困難,達到勝利的彼岸。有的人則驚慌失措,悲觀失望,無所作為,結果隻能是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其實在做“事”的時候,怎麼“為”是其中的關鍵。

《左傳》記載:孫武去見吳王闔閭,與他談論帶兵打仗之事,說得頭頭是道。吳王心想,光紙上談兵管什麼用,讓我來考考他。便出了個難題,讓孫武替他訓練姬妃宮女。孫武挑選了一百個宮女,讓吳王的兩個寵姬擔任隊長。

孫武將列隊訓練的要領講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時,這些女人笑作一堆,亂作一團,誰也不聽他的。孫武再次講解了要領,並要兩個隊長以身作則。但他一喊口令,宮女們還是滿不在乎,兩個當隊長的寵姬更是笑彎了腰。孫武嚴厲地說道:這裏是演武場,不是王宮;你們現在是軍人,不是宮女;我的口令就是軍令,不是玩笑。你們不按口令操練,兩個隊長帶頭不聽指揮,這就是公然違反軍法,理當斬首!說完,便叫武士將兩個寵姬殺了。

場上頓時肅靜,宮女們嚇得誰也不敢出聲,當孫武再喊口令時,她們步調整齊,動作如一,真正成了訓練有素的軍人。孫武派人請吳王來檢閱,吳王正為失去兩個寵姬而惋惜,沒有心思來看宮女操練,隻是派人告訴孫武:先生的帶兵之道我已領教,由你指揮的軍隊一定紀律嚴明,能打勝仗。孫武沒有說什麼廢話,而是從立信出發,換得了軍紀森嚴、令出必行的效果。

做人難,做個優秀的人才更難。但是隻要做事的時候,能夠講究方法策略,能夠出奇製勝,你就優秀地做到了“事在人為”。有時我們遇到孫武這樣的問題,製定一些政策出來在推行的時候卻因為觸及了一些人的固有利益而無法施展。這些人或者是比自己職位更高,或者有很多自己開罪不起的背景,他們形成的阻礙會讓你進退兩難。正所謂慈不掌兵,管理者就應該堅持正確的原則,雖然推行的結果可能是得罪一些高層人士導致自己的職位不保,但如果你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你的前途同樣堪憂。

作戰之計已定便執行,決定發兵便馬上行動;將帥不需懷疑計劃,士兵也不需亂想心疑。我們再來看一下東晉發生的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看謝安是怎麼出色的完成他的“為”的。

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統兵80餘萬人,大舉南下。強敵壓境,東晉處於危急之中。謝安當時任宰相,一身係東晉之安危。他緊張地進行軍事部署,令謝石指揮全軍,謝玄任前鋒,統領8萬兵馬抵抗秦軍。謝安內心全神貫注,觀察分析戰局的變化,表麵上則鎮定自若,整天下棋和遊山玩水。戰鬥開始後,晉將劉牢之襲擊秦將於洛水,然後各路兵馬水陸並進。至淝水,待秦軍後移,過淝水決戰。苻堅想等到晉軍半渡時襲擊,於是命令秦軍稍退。這時朱序大呼:秦軍敗矣!秦兵驚恐大奔,無法阻止,以至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死者蔽野塞川。

謝安收到秦兵大敗的驛書時,正在和客人下棋,客人問驛書講了什麼,謝安平靜地說了句:小兒輩遂已破。然後繼續和客人下棋。

東晉為什麼能夠以少勝多戰勝強敵?就是因為謝安大事當頭,充分做好了“事在人為”。其實他的內心卻是無比激動的,下完棋急忙奔回內室,過門檻的時候,把木屐的齒都碰斷了。重臣將帥都應該有這種處變不驚的風度,這樣才能穩定人心。淝水之戰的勝利,東晉的內部團結和部署指揮得當自然是根本原因,但謝安的鎮定自若,“有事常如無事時鎮定”,對於安定人心,提高信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普通的人也是這樣。遇到意外事變和嚴重困難時,如果能保持鎮定,總可以找出克服困難、進而擺脫困境的方法。這就是要做好“為”的因素。做一件事情,可能常常會失敗,但失敗並不是重要的,愛迪生說過:“失敗也是我所要的”。隻要你經得起考驗,你定會成功。杜牧有一首寫項羽的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未來可知。杜牧在詩中對項羽有同情,又有寓於惋惜之中的批評。如果項羽能忍受眼下失敗的恥辱,返回江東,認真總結失敗的教訓,依靠江東子弟重整旗鼓,說不定會卷土重來,和劉邦再決雌雄了。項羽之所以徹底失敗,是因為他不懂得“事在人為”,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世界上失敗得最而可怕的當數諾貝爾了,但是他卻成為世界上最為偉大的發明家。

在諾貝爾之前,很多人研究和製造過炸藥,如中國的黑色火藥和意大利人發明的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爆炸力比黑火藥大得多,但它不易控製,容易自行爆炸,也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製造、存放和運輸都很危險,人們不知道該怎樣使用它,所以在發明以後的十幾年間,人們隻用它來治療心絞痛。

諾貝爾就從硝化甘油的製造和研究入手。起初,他用黑色火藥引爆硝化甘油,後來又發明了雷管引爆,取得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初獲成功之後,接著就是實驗室大爆炸的巨大挫折。諾貝爾隻好把實驗室移到船上。後來幾經波折,他在一個叫溫特維根的地方找到一處新廠址,在那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硝化甘油工廠。

在諾貝爾研究的道路上,真是困難重重,多災多難。他製造的硝化甘油,經常發生爆炸:美國的一列火車給炸成了一堆廢鐵;德國的一家工廠,全部成了一片廢墟;一艘海輪,船沉人亡。

這些慘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國對硝化甘油失去了信心,有些國家下令禁止製造、貯藏和運輸硝化甘油。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諾貝爾沒有灰心,不解決硝化甘油的不穩定問題,他絕不罷休。經過多次反複試驗,他終於發明了用一份矽藻土(一種名叫矽藻的極小的生物殼堆積而成)吸收三份硝化甘油的辦法,第一次製成了運輸和使用都很安全的工業炸藥。諾貝爾再接再厲,又把發明的成果向前推進了一步,用火棉和硝化甘油為原料發明了爆炸力很強的膠狀物——炸膠;再把少量樟腦加到硝化甘油和炸膠中,製成了無煙火藥。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有價值的,隻要我們能懂得利用它,隻要我們能夠做到事在人為。諾貝爾在試驗的過程中,火藥爆炸炸死了他的弟弟,炸傷了他的父親。但他沒有退縮,他研究總結了以前的失敗原因,終於成功地研製成了現代炸藥,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為後人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BT3]狼道之二十五:

[BT2]氣量

不可否認,狼是自然界的強者,強也表現在極大的氣量上,狼不會為了所謂的尊嚴在自己弱小時攻擊比自己強大的東西。狼不會為了嗟來之食而向施主搖頭晃尾。因為狼知道,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這就是強者的氣量,隨時機而動,不計較一點一滴的得失。但又絕不會低頭獻媚,出賣自己的靈魂。

世上成大事者,都有一顆寬大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常可以看到一些為小事而斤斤計較的人,這樣的人都是極度平庸的人,也是十分可笑的人,有一個關於棕熊的故事,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原形。

棕熊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科迪亞克島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它的體重一般為500公斤,身高4米,最大的可達700公斤。棕熊的主要食物有各種昆蟲、鮭魚等魚類、鳥類及野兔、土撥鼠等獸類,也對鹿、野牛、野豬等大形動物發動攻擊。在山林中很少有動物抵得過它。棕熊走路緩慢,但跑起來卻很快,很多動物以為它很笨,結果往往被它突然咬住而丟了性命。

但棕熊也有它的缺點,就是容易發怒。比如樹上的猴子摘野果時不小心掉下一顆正好打在了棕熊的頭上,它便咆哮著要找猴子算賬。結果,機靈的猴子幾個跳躍便跑得無影無蹤了,它還抱著那棵樹不停地撕咬著。

狐狸是森林中最狡猾的動物,它常愛捉弄像棕熊這樣體形龐大而氣量極小的動物。狐狸喜歡躲在濃密的樹葉中,專等棕熊笨重的身影出現,它便用樹上的果子砸向棕熊。棕熊果然咆哮著向狐狸呆的那棵樹撲去,就在棕熊張開血盆大口撕咬那棵樹的時候,狐狸又靈巧地跳到了另一棵樹上,繼續用野果向棕熊砸去。

一隻小小的猴子,一隻體重不足20公斤的狐狸,一顆輕飄飄的野果,原本就對棕熊這種體形龐大的動物構不成任何威脅,可棕熊一定要與它計較,結果最終因此而受傷。

生活中很多人也像棕熊一樣喜歡與他人計較,結果被小事牽引,整天煩惱不堪。那顆從樹上突然掉下來的野果子,如果你不去理會,毫不介意,野果還是野果,你還是你,互不相幹;但是你理會了,便會引來重重煩惱,將自己弄得心力交瘁,將原本美好的生活攪得一塌糊塗。

三國周郎,容不得諸葛亮之才為東吳所用,三次計害之,三次不成,反而被諸葛亮氣死了。更有曹真軍師司徒王朗,口出狂言,認為隻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不料兩軍陣前,沒有說動諸葛亮分毫,倒叫他一頓臭罵,氣塞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誌氣那麼大,氣量這般小,王朗之死,讓人哭笑不得,但我們對這種人,也隻有笑笑而已。

氣量太小者,往往是會自取滅亡的。

範仲淹《嶽陽樓記》中有句話,叫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達觀的處世態度。遇事要看得開一點,想得遠一點。古語說的好:“將相頭上堪走馬,公侯肚內可撐船!”我們要做就要做現代社會中的“將相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