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節日老風俗(3)(2 / 2)

我國民間祭月、賞月的風俗很多。據唐人《玩月詩》序言中記載:冬天寒冷,不宜於戶外賞月;夏季,天空常有浮雲,月色的光輝被逮住;隻有秋高氣爽的中秋,才是賞月的好時機。

每到中秋佳節這一天,夜幕降臨,玉兔東升,千家萬戶便在庭院、樓台、地坪擺起月餅、瓜果等禮品祭月。待到月兒當空,全家人便在清澈的月光下賞月敘談,分享祭月禮品。

中秋賞月最興盛的時期莫過於宋代。據宋代孟元老著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宋代的中秋夜“貴家結錦台榭,民間爭占酒樓觀月”。這天晚上,“弦篁鼎沸,近內庭居民,深夜逢聞笙年之聲,宛如雲外。閭裏兒童,連官嬉紅。夜市驕闐,至於通曉”。到了明代,八月十五祭月,在庭院裏擺上桌子,上放瓜果、月餅等,燒紙並向月跪拜,然後,邊吃祭月物品,邊賞月。到了清代,中秋之夜,家家擺上酒宴,慶祝中秋佳節。人們觀看今夜的晴雨,推測明年正月十五的陰晴,諺語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中秋節又是我國人民互相送禮的三大節日(另兩個是春節、端午節)之一,中秋節的禮品多為月餅、糍粑、酒等。中秋宴席也各地有異,安徽等地必食魚,江蘇一帶食烤鴨或鹽水鴨,湖南民間說這天是芋頭生日,喜歡蒸一盆“粉蒸芋頭肉”作宴席上的豐盛佳肴。晚上,全家圍坐在月光下,一杯瓊液,幾盤月餅,共同賞月、賞菊、賞桂,談論月球天體知識、宇航新聞、聯係古代神話故事,已成為今天歡度中秋的新風尚。

我國少數民族也有不少歡度中秋的有趣風俗。這一天,拉祜族人民要選出最好的瓜果,獻祭給為人們分出耕種時令的月亮。祭品用篾桌擺設,全寨大人小孩在月光下圍著跳蘆笙舞,慶祝豐收。他們還為之取了一個確切而優美的名字,叫月亮節。鄂西苗族則是在寨中舞坎上燒起樅木油柴禾照月,一家有幾口人,就帶有幾條腿的木凳椅(當地有五、六、七等條腿的凳椅)到舞坎跳“板凳舞”,邊跳邊唱,共頌番薯神的恩德,以祈番薯豐收。半夜子時,各家下地挖番薯,回家蒸煮,全家共食,並求番薯神多多保佑全家老幼平安幸福,又美其名曰番薯神節。在國外,也有中秋節,異域的節日風俗也豐富多彩。日本的中秋稱月圓節,人們用瓜果、食餅、香燭祭月。在外的人要趕回家過節團聚,晚上合家在庭院裏賞月、歡宴。朝鮮稱中秋為秋夕節,夜晚邊賞月邊吃月餅,朝鮮月餅是以豆粉做餡的蒸月餅和煎月餅等,既別致又美味可口。坦桑尼亞人在中秋要過月圓節,當月亮升起之時,男女老少便在庭院裏默默地圍成一個圈坐著,直到月亮下沉後,人們才開始歡宴說笑,並舉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