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參的品種較多,以加工不同而定名,區別如下:
紅參長8~18厘米,直徑07~08厘米。表麵棕紅色,半透明,有大縱皺紋,環紋不明顯,有支根痕,根莖上部土黃色,頂端有碗狀莖痕,即稱“蘆碗”,一般蘆碗5~6個,習稱“油蓋頭”。本品特性:質堅、體重易脆,頂端蘆碗正,頸粗而短,斷麵平坦,角質狀,中心有淺棕色的圓心,分支3~4條,氣香,味微苦。商品分為2支、3支、4支、5支、小貨等5個等級。
邊條紅參外形略同紅參,不同點:主根短,支根較長,身徑圓分支少,一般1~2條分支,蘆碗不正略小,一般碗狀莖痕4~5個。商品分為16支、25支、35支、45支、55支、80支、小貨等7個等級。
白糖參長6~15厘米,直徑02~2厘米。表麵淡黃色,上部有較多的續斷環紋,體周有表皮剝落及細根痕跡。本品特征:質重而脆,頸細,體周明顯見到糖的結晶狀物,斷麵平坦,有糖質狀粉性,黃白色,中心有放射紋,氣香,味甜而微苦。商品分為1~4個等級。
全須白人參長10~20厘米,表麵黃白色,體形略同野山參,但多為順直體,蘆略長於紅參,須根分散,短而特別脆。本品特征:質脆體實,蘆碗細長,斷麵白色,有放射狀花紋,分枝順直。氣香,味甘而苦。商品分為1~5級。
生曬人參長10~15厘米,表麵土黃色,橫紋及縱紋呈棕黃色。一般分帶須和不帶須兩種,不帶須的細枝根均除去,僅有須根痕,呈帶蘆斷狀;帶須的頂部有蘆碗,下部有支根及須根,習稱“全須生曬參”。本品特性:質鬆,體粗而蘆頸略細,表皮縱紋深而環紋淺,斷麵平坦,色白,有放射性裂隙。氣香,味苦,商品分為2~5個等級。
白千參長5~10厘米,表麵淡黃或白色,表皮、枝根均除去,體表有支根痕,橫紋亦不明顯。本品特征:外形略同生曬參,但表皮除去,皮色比生曬參淡,質實而略重,無須根及支根,斷麵色白,有放射花紋,是帶蘆斷狀。商品分為1~4個等級。
掐皮參長10~18厘米,直徑1~15厘米。掐皮(用骨製片狀物將參皮表麵刺成小四點),表麵淡黃色,上端環紋不明顯,支根和須根淺棕色,用線紮成鼠尾狀。本品特性:外形略同移山人參,質實而脆,斷麵白色,有放射狀花紋。氣香,味甘微苦。商品分為1~4級。
大力參表麵淡棕黃色,略帶半透明狀,有明顯縱皺紋,上橫有棕色橫紋。
本品特性:外形似紅參。蘆細,體粗而短,質硬而脆,斷麵平坦,角質狀。氣香,味苦。商品分為1~4級。
以上商品白人參均以身長、質堅、體重、支粗、漿足、紋細、蘆長、碗密、珍珠點多者為佳。紅參以身長、質堅、體重、支粗、蘆粗者為佳;以皮瘦、聲細短、紋粗線、珍珠點少、糖重者為次。
朝鮮參產於朝鮮,又名別直參、高麗參。商品分為朝鮮紅參和朝鮮白參,以朝鮮紅參為勝。
(1)朝鮮紅參。長10~18厘米,直徑1~2厘米。生有雙馬蹄蘆與肩齊,習稱“粗蘆”。
表麵紅棕色,有順紋,上部棕黃色(略顯黃色),體周有明顯縱棱紋,分支粗略彎而交叉。
本品特性:質堅而重,粗頸蘆短,上部顯黃色,斷麵角反光亮,有菊花紋。氣香濃,味甘微苦。以質堅、體重、頸粗,紅棕色,縱棱明顯、氣香濃者為佳。商品分為天字10~80片、地字10~80片、人字10~80片、翁字40~80片等規格。
(2)朝鮮白參。體呈圓柱形,短而粗,略有分支,無須根,有細根殘痕,表麵黃白色,有淺棕色細紋,質鬆,斷麵有圓心。氣微香,味甘做酸。以黃白色、質重、縱棱明顯、氣香者為佳。商品分為15片、20片、30片、50片、80片、120片、140片、160片等規格,每個片級又分1~3個等級,以及小片、大尾、中尾、皮尾等幾個等級。
麝香鑒別法
麝香又名臍香、射香、當門子、無寸香。為鹿科動物林麝、原麝或馬麝的雄獸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幹燥而成。
麝香是名貴藥材,其功能為開竅、辟穢、通絡散瘀。對中風、痰厥、驚病、中脘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痛疽腫毒有特效。
整麝香呈球形,橢圓或扁圓形。直徑3~6厘米。開口麵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細短毛,呈旋渦排列,中心有一個小孔即為囊口,去毛後顯棕色革質皮,另一麵為黑棕色的皮膜,無毛,手捏略有彈性。用剪刀剪開,可見中層皮膜呈銀灰色且透明,稱“銀皮”,內層膜呈棕紅色,稱“油皮”,再內包滿著粉末狀或顆粒狀的麝香仁,質較柔軟,有特異的香味。商品分為:四川殼香、西藏毛殼香等規格。
散麝香為棕黃色或紫紅色的粉末,質較柔軟而富有油性,並夾有細毛。其中呈塊狀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為不規則圓表或扁平形狀,多見紫黑色,微有林紋,油潤光亮。手撚成團而不粘乎,不結塊,味微苦而略辛,香氣特異。商品分為四川香仁、西藏、雲南香仁等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