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商務起名寶典(10)(2 / 3)

最典型的是便宜坊燜爐烤鴨店。創出這字號的是兩百年前的孫子久。他在賤賣多賣上下了功夫,他製做的生雞鴨胚和桶子雞等,盡管貨色比別家好,但賣價卻比別家低廉。日子一長,不管是王府大戶,還是全城的大飯莊、大飯館,都管孫子久的雞鴨作坊叫便宜坊。一來二去便宜坊的名字便傳了出去,後業者便幹脆用來作了店名。

標誌命名法

宋代的劉家功夫針鋪,其標誌就是“認門前白兔兒為記”。這種做法後來發展成圖畫商標。

標誌命名法也有以實物為標誌的,例如著名的黑猴兒帽店就是如此。

黑猴兒帽店指楊小泉帽店、楊少泉帽店、田老泉帽店。其來源是這樣:明末山西來了個手藝人開了家楊小泉帽店,買賣混得不錯。掌櫃的沒有什麼嗜好,隻是養了一隻全身黑色的猴兒陪伴在身邊。日子長了來往的人們雖然不知道他姓什麼、名叫什麼,但隻要一提那個“黑猴兒的”,就知道指的是他。後人又買了一隻黑猴兒,與死去的那隻形象大小一樣,以招攬生意。結果買賣很興旺,黑猴兒的名聲也就傳開了。清初,由於來自關外的清朝貴族需要大量皮帽、氈帽,鞋帽的生意越來越好。於是,在楊小泉後,又有人辦起了楊少泉帽店。為了招攬生意,取得信譽,楊少泉帽店也依照楊小泉店在店門用木頭做了一個黑猴兒,買賣也十分興旺,甚至超過了楊小泉帽店。楊少泉帽店的出現使不少人看到,經營黑猴兒商品不但保險,而且有利,於是又有人開了田老泉帽店也請人在店門口用木頭做了一個黑猴兒。從楊小泉帽店到田老泉帽店不僅字號上的輩分一個比一個大,就其規模來看,也一個比一個大。最後,楊小泉帽店銷聲匿跡了,楊少泉帽店也不景氣了,田老泉黑猴兒帽店一躍成為鮮魚口內最出名的帽店。

標誌命名法現在在國際上已發展成了CIS(企業識別係統)。

原料命名法

這是以產品原料特點來命名的一種方式。

例如著名的五芳齋點心店,其“五芳”即指該店生產的糕團,主要采用米、玫瑰、桂花、芝麻、糧五種原料。

百年老酒家“老半齋”的命名也與原料有關。“齋”意思是喝酒、不沾葷。而“葷”在上古指的是薑、蒜、蔥等有辛臭氣味的蔬菜,佛教傳入後則指雞鴨魚肉。佛教徒又相信各種肉食中吃牛肉的罪孽最大,不吃牛肉就有了一半功德,“一生不食抵半齋”(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卷上)。這就是“老半齋”命名的由來,說簡單點就是供應的食物中沒有牛肉。

別名命名法

這裏的別名指的就是綽號。

這往往是商品有了一定的信譽後,顧客們交口稱讚,主人隨口取出的外號。由於外號比本名響,店主人就順水推舟拿來作自己的招牌。北方有名的全素劉、鋼刀王、烤肉季等都是如此。

其中,有名的是王麻子刀剪鋪。該店始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原為雜貨鋪。店主王姓有麻子。因該店經銷的刀剪質量好,人們不約而同地稱為王麻子刀剪鋪。但直到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由王麻子後代接辦,這家雜貨鋪才正式掛出了“三代王麻子”的招牌,以經營剪刀為主。

天津著名的狗不理包子也是如此。它原先是個小攤,主人高貴有,小名“狗子”,從製餡、捏包、上屜到出售,前前後後隻有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他就在攤頭上放一把筷子,一摞碗,顧客要吃,就把錢放在碗裏遞給他,他按錢給包子,顧客吃完,放下筷子就走,自始至終他可以不說一句話。於是人們就開玩笑說:“狗不理。”後來攤子發展成鋪子,“狗不理”也就成了店招。

品牌命名法

有的公司、工廠創造出了名牌產品以後,反過來用品牌名作為公司、商標名稱的。上海以前的綠寶金筆廠便是如此。該廠女老板湯蒂經商起家,向一家工廠定製由她自己命名的“綠寶金筆”,獨家經銷。後來才開設金筆廠,打出“綠寶”這一塊招牌。

這一命名法由於行業上的“品牌戰”而變得非常流行,廠仗牌紅火,牌助廠神威。對一般消費者來說,究竟是先有品牌名還是先有公司廠商名,有時已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例如著名的日本先鋒公司、索尼公司,美國的可口可樂公司、柯達公司,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等都是如此。上海的鳳凰自行車公司也是以其名牌“鳳凰”自行車命名的。

業務命名法

所謂業務命名法是結合本商店的業務特色,力求在商店的名稱上有所體現。這種努力抓住了商業的命名實質,是值得讚許的。

用業務命名企業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