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含長纖維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蒜苗、菠菜等,因其會增加胃腸消化時的負擔,並加重腹瀉,故纖維素較長的食物應忌食。如需食用,必須切細或作菜泥食用,這樣才易於消化。
嬰兒腹瀉飲食宜忌
嬰兒腹瀉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征,多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兒。
症狀多為腹瀉或嘔吐,大便性狀改變,水分增加,可含有不消化食物,黏液或濃血等,嚴重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1)急性腹瀉的飲食。短期內應禁食,減輕腸道負荷。禁食時間6~8小時,營養不良者禁食時間短些,禁食期間予靜脈輸液。給予脫脂奶,其脂肪含量為05%~15%,根據病情可以再行適當稀釋,配以5%米湯,約經7日左右過渡到全脂奶。給予胡蘿卜湯,因富有電解質及果膠,有利於大便成形。
(2)一般腹瀉的飲食。清代張錫純說:“山藥之性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腎兼補脾胃。”山藥又富含蛋白質,既補充營養又能止瀉,可煮麵亦可作糊。焦米有吸附收斂作用,有助於止瀉、解毒,且易消化。將粳米炒焦黃,然後熬粥。胡蘿卜含鉀、鈉、維生素A原、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同時還有吸附、解毒作用,使大便成形,可煮湯做成泥喂服。蘋果含果膠、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作用,可作蘋果泥服食。
(3)禁止食用:①含長纖維的水果和蔬菜。水果有菠蘿、柚子、檸檬、柑、西瓜、橘子、梨等;蔬菜有菠菜、白菜、竹筍、洋蔥、茭白等。纖維質、半纖維質均有促進腸蠕動作用,可加重腹瀉,故應忌食。
②易脹氣食物。因其可使腸蠕動增強,腹瀉加劇,故必須禁食牛奶、豆類及其製品等。
③糖。糖到腸內會引起發酵而加重腹脹,故小兒在腹瀉時應忌多吃糖。
④蛋白質。腹瀉患兒矢氣往往很臭,這主要是腸內的食物不消化或發酵引起的,此時忌多給蛋白質食物,應盡量減少其攝入量。
⑤脂肪。如肥肉、奶油、動物內髒等,應忌食,因其含有大量的脂肪,可加劇腹瀉。此外,使用植物油燒菜,也應注意用量不宜太多,量大時也會致瀉。
⑥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冰糕、冷飲、巧克力等,應忌食。
小兒便秘飲食宜忌
小兒便秘是由飲食變化或發熱、出汗引起的大便幹燥現象,最常見於剛斷奶的小兒。此外,以牛奶為主食者,易生便秘,因牛奶中的酪蛋白與無機鹽易結成硬塊;以精米、精麵為主食者,纖維素攝入太多,也會產生此症。中醫則認為,是由於肺胃陰虛,津液不足引起。
病情嚴重時會經常嘔吐、哭泣、沒有食欲、消瘦。
宜食香蕉、山芋、菠菜、胡蘿卜泥、菜泥、香油、蜂蜜、雪梨(食後喂開水)、玉米麵粥、豆腐腦等。
禁食酸性食物。如烏梅、山楂及其製品等。
嬰幼兒斷奶期消化功能紊亂飲食宜忌
嬰兒以母乳喂養,一般是8個月至1周歲為好,過早斷奶不利於嬰兒生長發育;過遲斷奶,由於後期乳汁稀薄,不能滿足幼兒營養需要。斷奶是一種過渡形式,嬰兒的消化功能由弱轉強,飲食由單一(奶)到複雜,由流質、半流質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要求獲得更全麵的營養,以滿足機體生長發育的需要。由於嬰兒的髒腑嬌嫩,消化係統尚未發育完善,在斷奶期必須有一個過渡和適應過程。家長如不注意這一點,就很容易導致幼兒消化功能紊亂和營養不良,而引起各種疾病,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
(1)飲食宜進:
①大豆為主要原料的主食。嬰幼兒斷奶期的主食,應以植物性蛋白質中的大豆蛋白為主要原料,混以小麥、粳米、小米、玉米等,適當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D、鈣、鐵、鋅等。為提高蛋白質的質量,還可以加些蛋黃粉、奶粉、魚蛋白粉等。這樣,既補充了穀物蛋白質不足,又使各種氨基酸得到互補。
②蔬菜與水果。在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時,應盡量選擇一些綠葉蔬菜、新鮮水果,做成菜泥、果醬,這樣容易接受也易於消化、吸收。
(2)嬰兒斷奶期應忌食生冷、葷膩食物及多渣的粗纖維食物和難消的食物。這樣可基本防止斷奶期腹瀉症。
神經性厭食飲食宜忌
神經性厭食是兒科常見的症狀,亦稱精神因素性厭食,與精神因素有一定關係,或是短暫性的情緒性厭食。
(1)飲食宜進:
①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的食物。如魚、雞蛋、雞、豬瘦肉、大豆及其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宜多選用。
(2)禁忌食用:
①不潔食物。不潔食物往往帶有蟲卵或細菌,食後會引起其他疾病。亦禁食未煮熟的食物,因食後易致消化不良,患兒也忌食用。
②高糖食物。巧克力、糖塊、蜂蜜等,因食後使食欲下降,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
③不易消化食物。神經性厭食本來消化功能就差,再食不消化食物,可導致消化不良、腹脹,故應忌食。
④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奶油等,會增加胃的負擔,加重消化不良,故應忌食。
⑤生冷食物。如雪糕、冰鎮飲料等會造成胃納呆滯,加重消化不良,故應忌食。
佝僂病飲食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