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脂肪。據報道,食用過量脂肪,能抑製人體的造血功能。脂肪過多對貧血患者的消化和吸收都有影響,故每日的脂肪供給量不應多於70克,一般以30克~50克為宜,並宜用植物脂肪。
④堿性食物。人體內如呈堿性環境,則不利於鐵的吸收;胃酸缺乏也會影響食物中鐵的遊離和轉化。故貧血患兒忌食堿性食物,如饅頭、高粱麵等。
⑤油炸食物。貧血患兒的胃腸功能好壞,直接影響到疾病的恢複。油煎、油炸的食物,一方麵大量營養成分被破壞,另一方麵也影響消化、吸收,造成腸道功能紊亂,故應忌食。
⑥不易消化食物。貧血患兒往往也同時存在著消化功能紊亂的現象,故不易消化的食物應盡量少食或忌食。沒有煮爛的各種肉應忌食。
嬰幼兒巨幼細胞性貧血飲食宜忌
巨幼細胞性貧血,又稱大細胞性貧血,是由於體內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而發病。
一般症狀是皮膚蒼白,口唇粘膜沒有血色。貧血嚴重時,呼吸加快,手腳發涼,呈休克狀態。
(1)飲食宜進:
①富含葉酸、維生素B12的食物。如動物肝、腎、蛋黃、牛奶、大豆及其製品、綠葉蔬菜和水果等宜食。
②生水果或蔬菜。每日至少進食1次。一般燒菜油溫達攝氏110℃~120℃,持續10分鍾,就能使食物中2/3的葉酸遭到破壞。
③水果汁。水果汁內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促進葉酸的吸收,宜隨餐飲用。
④綜合膳食。在進食富含葉酸、維生素B12食物的同時,應保證膳食中富含蛋白質、銅、鐵等。每日膳食安排應盡量做到:供給2分量含蛋白質的食物,4~6分量蔬菜和水果,4~6分量穀類食物,2分量牛奶及奶製品。
(2)飲食禁忌:
①不消化食物。患兒往往消化功能低下,故忌食不易消化食物。
②油炸食物。因其營養易被破壞,又不易消化、吸收,使營養更加缺乏,病情加重,故應忌食。
血友病飲食宜忌
血友病是一組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臨床以自發性或輕傷後出血不止為特征。患者幾乎都是男孩,是遺傳性疾病。由於缺少凝固血液的物質,所以很容易出血,即使有一點小破傷,出血也難止住。在以下容易出現溢血斑和血腫。在拔牙之後可見長時間出血不止。關節出血也是該病的特征,特別是膝蓋、腳、肘關節容易出血,有時會導致關節強直。為預防出血,應注意避免外傷。
(1)飲食宜進:
①易消化食物。消化道出血時宜多吃易消化食物,如雞湯、牛肉湯、豬肉末、麵條、餛飩等。進食時應細嚼慢咽。
②新鮮蔬菜和水果。如橘子、荸薺、蘋果等,宜多吃。
③安神、益氣、健脾、止血的食物。如大棗、花生、鮮藕、芝麻、大豆及其製品等,宜常吃。
(2)飲食禁忌:
①高脂肪食物。因其會導致消化不良,故肥肉、全脂牛奶、蛋黃、動物內髒應忌食。
②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刺激神經興奮,易使血管破裂,導致內髒及皮下出血,故應忌食。
③油炸食物。因其不利於消化且易加重胃腸負擔,少數患者還可引起胃腸出血,故應忌食。
④多纖維食物。如菠菜、韭菜等,食後會加重胃腸負擔,易引起腹瀉,故應忌食。
⑤易導致出血的食物。如鯧魚、山楂、向日葵子等,應忌食。
小兒癲癇飲食宜忌
癲病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發作性神誌異常的疾病。原因不明者,稱原發性癲癇。繼發於外傷、感染、中毒等,稱症狀性癲病。屬中醫學“癇證”範疇。臨床表現為沒有發燒,但嬰幼兒卻發生痙攣,而且一會兒就會停止。
(1)飲食宜進:
①酸性食物。如花生、核桃、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魚、蝦、蛋類等,宜多吃。
②豆芽。可減少癲病發作次數,減輕發作症狀,宜多吃。
③含錳多的食物。如小麥、蘿卜纓、扁豆、茄子、胡蘿卜等,直吃。
④少鹽。飲食宜淡。
⑤脂肪。蛋白質與正常兒童一樣,宜提高脂肪量。
⑥含維生素和鐵、鈣多的食物。供給充足的維生素與無機鹽,尤其是鐵、鈣。
(2)飲食禁忌:
①油煎、肥膩食物。中醫認為,本病與疾、熱、邪等有關,因此忌吃羊肉及油煎食物,以免積痰、生熱、動風而發病。
②刺激性食物。忌食蔥等。
③暴食暴飲。胃腸負擔過重或饑餓可引起低血糖,對大腦產生反射性刺激而誘發癲癇,故應禁忌。
④水和鹽。癲病發病是從間腦開始的,而間腦是體液調節中樞,大量的液體進入體內,會加重間腦的負擔,從而導致癲癇發作;又因癲癇發作與神經元的放電有關,若人體在短時間內攝入量的鹽,可導致神經元過度放電而誘發本病,所以,癲痛患兒應忌多飲水和多鹽飲食。
⑤高精食物。應禁忌。
多動症飲食宜忌
多動症(亦稱兒童多動綜合征),是一種表現為小兒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情感障礙、學習困難等兒童行為異常的綜合征,其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