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並非窮人保持沉默的原因。窮人害怕的是暴露自己創富能力差。窮人容易覺得別人比自己更有能力,而自己卻自卑不如。
其實完全不必要!隻要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通過學習和磨練,一定也能成功,你就不會被暫時的能力弱小和金錢的不多所壓倒,這才是對待金錢的主人心態。
[BT2]4.窮人不自愛
“笑貧不笑娼”,“寧做下等妓,不做窮人妻”,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當下一些窮人的觀念,也昭示了金錢的力量和貧窮的可怕。許多窮人就說,隻要能掙到錢,做什麼都成,在笑貧不笑娼的時代,誰還追究這錢的來曆啊,富貴就成。在這種心態下,許多窮人為了錢,的確是不擇手段。什麼都幹,什麼都敢幹。
的確,一個人隻要在道德上放了自己一馬,那眼前的路肯定就寬了許多;如果大著膽子再放自己一馬,眼前的路就又會寬出許多。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意識上放縱自己,終會把自己放到無法無天的地步,一個人一旦無法無天了,你還能指望他做什麼呢。
一位出租挖掘機的朋友講了這麼一件事,他為郊區的一位農民挖堰塘,心裏一直擔心該農民付不起他的挖掘費用。同村的人告訴他,該農民的女兒在廣西當妓女,每年可以帶回四、五萬塊錢,挖堰塘的勞務費完全不成問題。在當地村民們看來,在外地做妓女並不可恥,然而,可恥的卻是出去打工掙不到錢,一無所有地回來才叫人看不起,村子裏凡是麵貌稍為齊整的女孩都出去了,不過在燈紅酒綠的地方,賣不出很高的價錢。
真是今非昔比。過去,貧窮固然讓人難堪,但還懂得個什麼叫羞恥心;現在,個人尊嚴已不算什麼,沒有錢才是最大的恥辱。三年前,筆者一家回了一趟老家探望尚還健在的祖父,祖父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回來幹什麼?把你回家的路費寄給我就行啦”,爸爸痛心疾首,至今感歎親情的泯滅,在老一輩的心中,饑餓壓倒一切,固然覺得錢很重要。現在很多家在農村的居民,是要用整整一代婦女,來完成家庭奔小康的夢想,讓兒子有錢上大學,讓兒子有錢娶媳婦。這不禁使人想起了日本影片《望鄉》,當年的日本妓女埋骨他鄉,下場淒慘,現在的中國妓女衣錦還鄉,做點小生意,照樣有男子趨之若鶩,正所謂笑貧不笑娼。一位在南方做“雞”的女孩不小心懷孕了,挺著大肚子回到家裏,立馬找到一位願意當孩子父親的男人,兩人閃電結婚。一位在南方做“雞”的高等妓女,一年就賺了幾十萬,家裏已經蓋起了三幢樓房,成為當地富戶,讓村民們羨慕得流口水。在農村,不領結婚證同居在一起的男女也不少,雙方發生矛盾,女的扔下孩子一走了之,電影中所說的偉大母愛在這裏成為稀有的東西,已經很難找得著。樁樁件件,強烈衝擊了人們固有的觀念,農村的男人不是最看重女人的貞節嗎?農村的男人不是最重視女人的清白嗎?是因為那裏男多女少,所以貧不擇妻?還是因為大家都想通了,所以允許女性整體妓女化的趨勢?
生活固然貧困了點,但做人起碼的尊嚴還是要有的。否則,再多的金錢也換不來失去的尊嚴。
[BT2]5.窮人的盲從
有這樣一個民間笑話:一場多邊國際貿易洽談會正在一艘遊船上進行,突然發生了意外事故,遊船開始下沉。船長命令大副緊急安排各國談判代表穿上救生衣離船,可是大副的勸說失敗。船長隻得親自出馬,他很快就讓各國的商人都棄船而去。大副驚詫不已。船長解釋說:“勸說其實很簡單。我告訴英國人說,跳水是有益健康的運動;告訴意大利人說,不那樣做是被禁止的;告訴德國人說,那是命令;告訴法國人說,那樣做很時髦;告訴俄羅斯人說,那是革命;告訴美國人說,我已經給他上了保險;告訴中國人說,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這則笑話令我們捧腹之餘,不難引發有關各國文化差異的思索,從中可以看出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窮人是比較喜歡盲從的。這個笑話可能有些誇張,但中國窮人喜歡盲從的特點在現代生活中也不乏實例。
說到盲從,最突出的還算是對流行事物的跟風。這裏舉一個例子,可窺一二:山地自行車在前幾年也算是一個新鮮事物,眾人對它更是青睞有加,該車型適宜爬坡和崎嶇不平的路麵,對於平坦的都市馬路毫無用處。山地車骨架異常堅實沉重,車把僵硬別扭之至,轉向笨拙遲緩,根本無法對都市複雜的交通做出靈巧的應變;一天折騰下來,腰酸背痛;加上尖銳刺耳的刹車聲,真正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放著好端端的輕便車或跑車不騎,卻要弄上一輛如此的蠢拙之物,好像一個人丟下良馬,偏要騎那笨牛一樣。趕時髦的人戴耳機,腰挎“隨身聽”,腳踩山地車,一身牛仔服,表麵上自我感覺良好得一塌糊塗,然而這份瀟灑的背後,卻有許多無奈。
但是,假如把時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搖蕩的山峰,山地車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趕時尚,大約就像騎那山地車一樣,即便累你半死,也是心甘情願。究其根源:“為什麼這樣?”必答曰:“別人都這樣!”盲從,是深陷在窮人骨子裏的遺憾,這是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的表現,這樣往往給自己帶來損失或傷害;而要想在生活中、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擺脫盲從眾人的不良習慣,善於用自己的頭腦思索問題,做出人生的抉擇。
[BT2]6.窮人愛記仇
一個朋友對我說:“我隻記著別人對我的好處,忘記了別人對我的壞處。”因此,這位朋友受大家的歡迎,擁有很多知交。古人也說:“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很多富人都擁有樂於忘記這樣的物質。而窮人在這方麵做得相對差一點。
關於窮人愛記仇這一點讓我們先看一部外國電影所描述的故事。
有一位農戶全家被土匪槍殺,隻留下一個兒子,但父母雙亡,他一無所有,隻好變賣土地,尋仇天涯。
家園被毀,親人被殺,可以說沒有比此更大的仇恨了,這種仇誰都想報。可是,當這位農戶的兒子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找到凶手時,才發現那位凶手已疾病纏身,躺在床上,失去了抵抗能力。他請求農戶的兒子給他致命的一槍。然而,農戶的兒子把槍舉起後又頹然放下了。
結果是,農戶的兒子沮喪地走出破爛的小木屋,在灑滿夕陽的大草原中沉思:我放棄了一切,虛度了十幾年的光陰,為的就是報仇雪恨,如今我也老了,報仇,它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樂於忘記是一種心理平衡。有一句名言說“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這種人,輕則自我折磨,重則就可能導致瘋狂的報複了。樂於忘記是富人的一個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樂於忘記,也可理解為“不念舊惡”。人是要有點“不念舊惡”的精神,況且在人與人之間,在許多情況下,人們誤以為“惡”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麼“惡”。退一步說,即使是“惡”吧,對方心存歉意,誠惶誠恐,你不念惡,禮義相待,進而對他格外地表示親近,也會使為“惡”者感念其誠,改“惡”從善。
的確,複仇是很勞心費力的事情,如果為報仇而絞盡腦汁、勞力傷財,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第一,報仇需要精神投入。
每天籌劃著報仇這件事,要耗費多少精力,想到切齒之處,情緒心神的劇烈波動,更有可能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弄不好仇沒報,自己還得了精神分裂症。
第二,報仇需要財力投入。
有人為了報仇而放棄一輩子的事業,大有玉石俱焚的味道,就算不丟下一輩子的事業,也要花費半輩子的財力,以籌劃報仇的事情。
第三,報仇需要時間投入。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因此,有些仇不是說報就能報,可能三年五載,八年十年,甚至幾十年都報不成,就算報成了吧,自己也年華已逝,青春不再。
既然如此,人為何還要去報仇,害得自己元氣大傷呢?
還有,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輕重,知道什麼東西對他有意義、有價值,報仇這件事雖然可解心頭之恨,但心頭之恨一旦失去,他也可能喪失自我,那報仇還有什麼意義?
再說君子是勸人向善的。時間是仇恨的惟一解藥,對那些心懷深仇的人,講道理是無用的。怎麼辦?君子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既給了報仇者此時不報仇的借口,也給了報仇者思考的時限。同時也救了被恨的人。一句話挽救了兩條性命,這正是君子之所為。
再往後說,怨怨相報何時了,十年後,報仇的人若還是去報仇,真的解了恨,之後呢?活著的理由沒有了。
可見,仇是大不應該報的,不過有些仇還是不應該忘記的,因為心中有仇恨,就能激發你奮發向上的鬥誌,刺激你盡快地成長,讓你可以用成就來報仇!而一旦你的力量比仇人更大,你的仇人自然不是逃之夭夭就是前來請罪,因為你的成功成為他心頭最大的陰影——他怕你哪一天真的下手報仇!所以不報仇才是窮人最好的報仇方式!
[BT2]7.窮人的“酸”
不知何時起,“窮”和“酸”連在了一起。說窮人,就用“窮酸”來形容。可見窮人的“酸”是突出的,這也是窮人缺品味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