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窮什麼7(3 / 3)

既是虛假之名,必然經不起實踐的檢驗,更經不起時間的檢驗。虛假之名如同肥皂泡,一瞬即滅;如同朝露,太陽一出就會消失。

因此,自我吹噓的場合和範圍是十分有限的。一般而言,你隻能在陌生的場合,對著一些不認識你、不了解你的人來自我吹噓一番。因為人家暫時錯誤地以為你何等偉大、何等高明。但是,如果因你的自我吹噓而真正引起了別人的關注,乃至引起了別人的崇拜和尊敬,你可就糟糕了,崇拜和尊敬你的人遲早會了解你,遲早會發現你是個牛皮大王。那時候,人家就會鄙視你,不齒於你了。你繞了一個圈,一個可憐的騙人的圈套,到頭來雞飛蛋打弄巧成拙。

赤裸裸無中生有式自吹,是好吹牛者中最愚笨的一類。這種方法最容易露馬腳,最易使自己陷在尷尬和難堪的境地。

添油加醋法,是從自己曾參與做過的,或與自己相關的一點業績上生發開去,抓住一點,擴散其餘。將自己參與做的、與人合做的均化為自己做的;將微不足道的擴大為較大的;將較大的擴充為驚天動地的;將一次說為二次三次,將二次三次演說為八次十次,或加以“一貫”、“從來就是”等光輝的字眼,如此之吹,你不可說他是全吹,他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真真假假,以假亂真。

隱形自吹法和間接自吹法,是用化名、假名或假人之名發表自吹文章屬於隱形自吹。請人代吹、交換吹為間接自吹。

自謙式或誇人式的神吹。比如A君在某方麵稍有一技之長,或有點小聰明,小有點名氣。B君則沒有這方麵的優勢。A君卻裝出一副十分誠懇的模樣,總是說自己不如B君,或說自己是門外漢。這表麵上是在誇B君,實則更高地抬了自己。如果連沒有名聲的B君也這麼值得誇獎(這是A君之所言),那麼A君則更值得誇獎了(這是A君的話外音,留給B君去想,留給B君去補充)。表麵上A君在說自己是“門外漢”,實際上也是為了更高地抬自己——連A君也是“門外漢”(這是A君之所言),你看A君把這道門抬得多高,多麼神秘。而A君卻在這方麵已經小有名氣(這點A比任何人都更清楚),A君該站在了怎樣的高峰、達到了何等神秘的程度(這才是A君的話外音,留給B君去想,留給B君去補充)。

然而,不論自我吹噓者方法有多少種,自吹術高低與否,他們隻可一時地蒙哄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他們總逃不過明眼人,更逃不過知他底細的人。況且自吹,其心靈的空虛則永遠無法掩飾。所以到頭來,吹牛皮都是阿Q式的自己騙自己一場。在客觀存在之中,他仍然隻是他,並不能因其自吹而增添一點什麼。

一個有真才實學,又目光遠大的人決不會去自我吹噓。他也用不著去自吹。隻有那些實際上不怎麼樣的人才去自吹。所以自吹有時候也是種自卑潛意識的外露,是社會競爭的失敗者不甘心和不老實的表現。

[BT2]12.有錢就有麵子

窮人過於愛麵子,“死要麵子活受罪”是窮人的一大特點。

先看看窮人與富人的比較:窮人花錢斤斤計較,富人花錢瀟灑,用不著算計;朋友聚會時,窮人買單心驚肉跳,富人會說:“我來買單,誰也別爭”;窮人節儉是無奈,富人節儉是美德;窮人揮霍招來非議,富人浪費會讓人羨慕;窮人穿名牌西裝是打腫臉充胖子,富人穿便服是樸實無華;窮人想怎樣能賺到錢,富人想的是怎樣賺更多的錢;窮人丟了自行車,警察見怪不怪,富人丟了汽車,警察會列為大案;窮人想讓自己“看上去很富”,富人則想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窮人心裏想“我要有錢該多好”,富人會說“錢對於我來說隻是數字遊戲”;窮人為不能給孩子交學費而傷心,富人為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而心生成就感……

窮人要麵子,但更多的時候失去的是裏子。一個人有沒有麵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該怎樣去贏得麵子。從上麵的比較中可以看出,有了錢不就有了麵子嗎?

“有錢就有麵子”這並不是市場經濟的今天才有的,在中國,幾千年前就有這觀點與事例了。

蘇秦最初遊說失敗時,回家受到全家人的白眼看待。妻子不從織機上下來迎接,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不跟他說話。蘇秦還聽了不少諷刺話,非常傷心,從此以後他閉門自學,頭懸梁,錐刺骨,刻苦讀書。

後來,蘇秦來到趙國,提出安邦治國的政治主張。趙王非常讚成他的主張,封他為武安君,賞賜他兵車百輛,錦繡千匹,白璧百雙,黃金萬兩。讓他到各國去遊說,共同抗秦。蘇秦一天路過洛陽老家時,他家人聽說蘇秦要從洛陽經過,急忙鋪平道路,請來歡迎樂隊,又擺設酒、肉、水、菜,來到30裏以外的地方迎接他。妻子不敢正眼看他,側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更是像匍匐在地像蛇那樣爬行,行四拜大禮跪地謝罪。蘇秦看到這種情況,笑著說:“嫂嫂快快請起!從前你對我那樣傲慢,連飯都不給我吃,今天怎麼如此謙卑的恭敬呢?”蘇秦的嫂子是個直爽的人,一語道破天機:“因為你現在地位尊貴,而且又有許多金銀財寶啊!你做高官全家沾光呀!”

蘇秦聽了這些話,非常感慨,不由得長歎一聲說:“唉!同是一個蘇秦,窮困的時候,沒人理睬,父母也不把我當兒子,妻子不把我當丈夫看待。如今我居官富貴,他們都來捧我,如此奉承於我。人生在世,對權勢、金錢、名利又怎能不追求呢?”

有麵子和沒麵子隻是相對而言的,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有不同的麵子觀。

[BT2]13.窮人買彩票

前兩年,中國的彩票業可是著實的火了一把。但縱觀買彩票的人,卻大都是窮人,有的窮人甚至深更半夜的排隊去買,以實現自己的發財美夢,情景可謂是壯觀。但是,彩票業是火了,但又有幾個人因此而發財了呢?在買彩票的過程中常常聽到“概率”這個詞。那些超級彩迷們掛在嘴裏的總是:計算得越精,中獎概率越高。那麼,什麼是概率呢?

“概率”是個數學概念,要把它解釋清楚是挺複雜,簡單地說,就是你中大獎的機會有多大。比如說:

33選6彩票獲大獎的概率=33×32×3l×30×29×28/(1×2×3×4×5××6)=1107568,即1/1107568

35選7彩票獲大獎的概率=35×34×33×32×31×30×29/(1×2×3×4×5×6×7)=6724520,即1/6724520

36選7彩票獲大獎的概率=36×35×34×33×32×3l×30/(1×2×3×4×5×6×7)=8347680,即1/8347680

簡直是天文數字!

當然,以上說的是中大獎的概率,但中獎、小獎也不容易。以36選7來說:選中6個正選號碼和特別號碼,概率約為1/1192526;選中6個正選號碼,概率約為1/42590;選中5個正選號碼和特別號碼,概率約為1/14197;選中5個正選號碼或選中4個正選號碼和特別號碼,概率約為1/394;選中4個正選號碼或選中3個正選號碼和特別號碼,概率約為1/36。

數字是枯燥的。你可以這麼簡單地設想:彩票發行者不可能貼錢給你的,獎金500萬元,每注彩票是2元,那麼這500萬元就需要250萬注提供,也就是說你的中獎概率至少是250萬分之一——也是天文數字!

所以,“買彩票概率”意義不大。

隨著彩票的熱浪,彩票圖書也熱銷起來,甚至出現脫銷現象。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市場上的彩票類圖書已近百種,有本土版,也有引進版;有講述機理、總結規律的,也有單純舉例、煽動欲望的;還有所謂獲勝者中彩心得等。

在彩票風靡之前,還流行過一段時間的“有獎貼花”,這是一種儲蓄方式,比如你每個月花5元10元到銀行買張票花,貼滿12張就可以整取,在利息之外全省每月統一開獎,按號碼兌大小獎。這種做法實質上跟彩票差不多,所謂“概率”就這麼回事:有的人買一張便中頭獎,有的人買十張八張、十年八年連末獎也從不光顧——隻有億分之一才靠那“被愛的對象”。

有些人之所以不同意把博彩視為“投資”,就因為彩票中獎是無“規律”可言的。如彩票專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賈康就說:

很多人認為買彩票是一種投資,我不這樣認為。任何一種投資活動都是有規律的,投入和產出應該有一些內在的聯係,這包括風險較大的證券投資。而彩票中獎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完全靠運氣。如果過分地渲染它是“投資”,很可能產生一些負麵的影響。

再退一步說,買彩票的中獎概率其實和每天出車禍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但為什麼那麼多的窮人把希望寄托在這渺茫的一夜致富上,而不希望出車禍呢?可見,買彩票實在是不怎麼可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