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窮什麼12(3 / 3)

總之,不被人喜愛的原因還有許多,隻要你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感情,就不必擔心。多為他人考慮,自己的地位也就建立起來了。

[BT2]6.窮人容易得罪人

人是群居的動物,是需要彼此的幫助才能生存,即便是流落荒島的魯賓遜也都要有一位名叫“星期五”的夥伴,更何況身處這一競爭激烈,人際往來頻繁的窮人?因此,“得罪人’是一種剝奪自己生存空間的行為。

社會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人活在社會中,不管日常生活、上班工作,還是經營自己的事業,都會和別人產生一種互動關係。換句話說,無論你扮演什麼角色,你在社會的這個大舞台中,總有一定的作用,在人與人的互動中,總能體現你的價值。對於窮人來說,更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得罪一個人就等於為自己堵住了一條走路。

窮人為什麼易得罪人?他們偏激啊!越是貧窮的人,越是不允許你戳到他的痛處,因此,易得罪人的往往是窮人。

當然,窮人也許會想,自己還不至於得罪了幾個人就無法生存下去吧。但你要知道,世界雖然很大,但有時卻會因得罪人而顯得很小,甚至有時連走在路上都會有仇人相見,更何況同行同事?同行有同行的交往圈子,得罪同行,彼此碰麵的機會更大,那多尷尬!而且多麼不利!本來你可以和他合作獲利,卻因得罪他而失去機會,這多可惜!尤其是得罪一個小人,就等於為自己埋下一顆不定時的炸彈。

得罪君子了不起大家不講話,各幹各的;但要是得罪小人,事情可沒完沒了。他不采取報複,也要在背後對你造謠中傷,為你製造許多惡輿論,你有理也會變成無理,多不值得!

這裏之所以強調“不輕易”得罪人,當然也是有道理的。當事有不可忍時,當正義公理不能伸張時,還是要有雷霆之怒的,否則就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這種雷霆之怒有時會得罪人,固然有可能為自己堵住一條去路,但也有可能開出更多的康莊大道。除了這一點,還是不得罪人的好。

所以,當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時,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時,請想想,勿輕易動氣。此外,也切記不要氣焰囂張,盛氣淩人,這種隻有自己而沒有別人的態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常不自知。

最重要的一點是,得罪人會變成一種習慣,老是壓不住怒氣,改不了個性,便會說“反正我就這樣”,那就隻能自己將自己推向社會狹窄的死胡同了。

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反過來說,多得罪一個人就少一條路!

[BT2]7.窮人的懷才不遇

窮人因為這樣或那樣客觀條件的限製,即使滿身才華也會碰上無法施展自己才幹的時候,空空惆悵。這時候千萬要記住:即使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也不能明顯地表現出來,你越是沉不住氣,別人就越看輕你。

如今,“懷才不遇”好像成了很多窮人的一種通病,他們普遍的症狀是,牢騷滿腹,喜歡批評他人,有時也會顯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和這種人交談,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會被他批評一頓。

當然,這類人中有的確是懷才不遇,由於客觀環境無法與之適應,“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遭蝦戲。”但為了生活,他們又不得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

但更多的情況下“懷才不遇”往往不是他人造成的,如果被你遇到了,可能是因為你沒才!

盡管有時出現千裏馬無緣遇伯樂,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裏馬,一次錯遇伯樂,應該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窮之所以出現一種不好的結局,大部分是因為自己造成的。有些窮人確實有才,但他們常自視清高,可如今的社會確實複雜,並不是你有才氣,就能成就大器。別人看不慣你的傲氣,就會想辦法修理你。至於你的上司,因為你的才幹本來就會威脅到他的生存,再加上你不適度收斂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你的才幹,胡亂批評,亂說一氣,那你的上司怎會不打壓你,而讓你出頭呢?在人性叢林中,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大都是這麼回事!最後的結局就是,你慢慢變成了一位“懷才不遇”者。

還有一種懷才不遇者,他們其實就是一類自我膨脹的庸才,因為他們本身無能,別人當然無法重用,這可不是嫉妒他們。但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沒用,反倒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沒人識才,於是到處發牢騷,吐苦水。

不管是有才還是無才,懷才不遇者真是人見人怕,一聽其談話,他就會罵人,開口就是批評同事、主管、老板,然後吹噓自己多行,多麼能幹,聽者也隻好點頭稱是,要不然,他也許會罵到你的頭上!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懷才不遇”之感越強的人,就會把自己孤立在一個越來越小的圈子裏,甚至無法與其他人的圈子相交。每個人都怕惹麻煩而不敢跟這種人打交道,人人視之為“怪物”,敬而遠之!一個人如果給眾人的不良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貴人大力提拔,否則將永無出頭之日,結果有的辭職了,有的外調,有的總是個小職員,有的則一輩子“懷才不遇”。

那麼一個人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時該怎麼辦?難道就這樣一輩子“懷才不遇”下去?下麵幾點不妨供你選擇參考:

(1)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

有些情況下,旁人可能對我們了解得更加準確深刻。

窮人應該有一個自我評價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評估不大客觀,可以找個朋友和較熟的同事幫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別人的評估比你自我評估的結果要低,那你就要虛心接受。有些情況下,旁人可能對我們了解得更加準確深刻。那何不接受他人的評價?

(2)檢查一下自己的能力為何無法施展

如果是人為因素導致你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你可與人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之處。

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機會?還是大環境的限製?還是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的原因,那繼續等待機會不就行了嗎?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就離開這一環境好了。如果是人為因素導致你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你可與人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之處,如果是,就要想辦法與人疏通,如果你的骨頭硬,那當然要另當別論!

(3)亮出自己的其他專長

如果你有第二專長,可以要求他人給個機會試試,說不定又為你開辟一條生路。

有時候,懷才不遇者是因為用錯了專長,他們確實有才,但用得不對,或者不是時候。如果你有第二專長,可以要求他人給個機會試試,說不定又為你開辟一條生路。

(4)營造一種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

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

不要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反而應該以你的才幹協助其他同事。但要記住,幫助別人時不要居功,否則會嚇跑你的同事。此外,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

(5)繼續強化你的才幹

隻有在你的能力和展示的時機都已成熟時,你才會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也許你是在某一方麵有才,但可能由於才氣不夠,所以沒讓人看出來。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更加強化自己這方麵的能力,隻有在你的能力和展示的時機都已成熟時,你才會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別人當然會看到你。

不管怎樣,你最好不要成為一位懷才不遇者,這樣會成為你的一種心理負擔,勤懇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才小用,也比沒用要好。慢慢從小用開始,你也許有一天能得到大用!

[BT2]8.窮人不善於求人

人是有情之靈物,人人都難脫一個“情”字。親戚之間本就有一種基於血緣或親緣關係的親情,維係、培養、發展這種親情需要我們時時走動聯絡,進行感情投資。

建立好的親戚關係是求親戚辦事成功的經驗,但好關係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須從一點一滴入手,依靠平日的積累。隻有不斷的構建和鞏固,親戚關係才能牢固。有了“鐵”關係墊底,何愁求助無門?隻有經常進行感情投資,親戚常來常往,才會建立“鐵”關係。

窮人認為“我一生能求幾回人呢?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

窮人往往信奉“萬事不求人”的原則,他平時很少留意交朋友。人單勢孤正是他們生存狀態的寫照。一旦有什麼難事他們就會孤立無援。

俗話說得好,“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真正善於求人的人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感情投資不僅要重“事前”,“事後”更須得注意。有始有終情不斷,寸心縷縷慰親情。

窮人在求人中往往會犯這樣的毛病:認為對方是親戚,感到他們為自己做事,幫忙是理所當然!不需刻意致謝的。

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禮尚往來”的中國人做人處世的準則。“投桃報李”、“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等等,就體現了我們民族知恩圖報的良好品德。

您擠車上班,別人主動讓座;您上街購物錢款不足,熟人給您墊上……對這種交際中的回報,無需送禮,也無需宴請,一句感激的話語,一聲誇獎的辭句,足以表達您的心願。但注意不要有太多的恭維。肉麻的讚美隻會令人不自在。

致謝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同時不管對方是陌生人還是親朋好友,都要有所表示,許多窮人忽視了這一點。事實上不論是一般關係的人還是親朋友好,都願意聽到感謝的話,雖然他們付出的微不足道,但受惠人一句滾燙貼切的話無疑對他們是一種心理的補償。

對熱情相助的人,在物質上給以回報,也是一種不失禮節的方式。物質交際雖然不是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畢竟存在於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提倡淡化物質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質交往,而是要讓這種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一份銅臭。

有時適量的物質回報是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特殊需要。比如某人曾多次無私地幫助過你,某一天當他生病住院的時候,你拎上禮物去探望,無疑對他是一種莫大的慰藉。總之,物質回報要遵循適度的原則,適量地“往重於來”。但不要出於功利目的借回報之名行賄。

當語言回報不足以表達心意,物質回報又不合時宜時,行為回報不失為一種得體的回報方式。某單位幹部小王幼時父親不幸去世,是城裏的叔叔供他上高中、念大學。近來叔叔體弱多病,小王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幫叔叔幹家務。還時常利用下鄉機會尋醫找藥。做叔叔的聽在耳裏、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行為回報雖不像語言回報和物質回報那樣悅耳、顯眼,但它是無價的。於細微處見真情,好的行動無須用語言證明。當一個具有真才實學的青年求職時曆經挫折終被一位賢明的“老板”錄用之後,最好的報答不是好言好語,也不是厚禮,而是實幹。

一滴汗水能讓一筐好話失色,一絲奉獻能使一片真情增輝。

希臘一位哲人曾說:“感謝是最後會帶來利益的德行。”善於求人的人經常都備妥感謝之辭,因為它往往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潤滑劑,在生意上的來往也因它而順利進行。

事實上,沒有人不喜歡常聽到感謝之辭的。因此把“謝謝”二字隨時擺在心中,需要時刻派上用場,沒有比這個更簡單而容易使用的了。所以,對親戚也別忘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