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窮什麼13(2 / 3)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可以明顯地看到一些“渴求公平”的行為。你隻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存在許多這種行為的縮影。下麵是一些較為常見的例子:

抱怨別人與你幹得一樣多,但工資卻拿得比你多。

認為那些著名歌星的收入太高,這實在不公平,並因此感到惱火。

認為別人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時總是可以逍遙法外,而你卻一次也溜不掉,因此感到個分不平。

總是說:“我會這樣對待你嗎?”其實就是希望別人都同你一模一樣。

總要報答別人的友善行為:你要是請我吃飯,我也應該回請你,或者至少送你一瓶酒。人們常常認為這樣做才是懂禮貌、有教養。然而,這實際上僅僅是保持公平對等的一種做法。

在愛人對你表示親熱之後,總要回吻,要不就是說“我也愛你”,而不會自己選擇表達感情的時間、方式和場所。這說明在你看來,接受了別人的親吻或“我愛你”而沒有相應的衷示,就是不公平的。

對任何事情都要求前後一致,始終如一。愛默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味愚蠢地要求始終如一,是心胸狹隘者的癬病之一。”倘若你堅持始終如一地以“正確”方式做事,就很可能屬於心胸狹隘的一類人。

在爭論時,非要辯出個明確的結論:勝利的一方就是正確的,失敗的一方則應承認錯誤。

以“不公平”的論據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你昨晚出去了,今晚讓我等在家裏就太不公平了。”要是對方不接受你的意見,就憤憤不平。

做自己本不願意做的事情(如帶孩子上街玩。周末去父母那兒做客或給鄰居幫忙),因為你擔心不這樣做會對孩子、父母或鄰居大不公平了。其實,不要將一切問題都歸罪於不公平的現象。應該客觀地考慮一下你為什麼不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適當的決定。

認為“如果他能這樣做,我也可以這樣做”,用別人的行為來為自己辯解。你可能用這種誤區性理由解釋自己的作弊、偷竊、欺詐、遲到等不符合你的價值觀念的行為。例如,在公路上開車時,一輛車把你擠到了路邊,你也要去擠他一下;一個開慢車的人在前麵擋了你的路,你也要趕上去擋他一下;迎麵來車開著大燈晃了你的眼,你也要打開自己的大燈。實際上,你是因為別人違反了你的公正觀念,而在拿自己的性命賭氣。這就是在孩子們中間經常出現的“他打了我,所以我要打他”的做法,而孩子們則是在多次見到父母的類似行為之後才學會這樣做的。如果這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複做法擴大到國家關係上,就會導致戰爭。

每每收到禮品,都要回贈對方一件價值相當的東西,甚至加倍報答。堅持在各方麵與別人保持對等,而不考慮自己的具體情況。“事物畢竟應該是公平對等的。”

上麵就是我們在“公正”之路上可以見到的一些具體情形。在這裏,你同身邊的人都多少會受到一些震動,因為你們頭腦中有一種完全不現實的概念:一切都必須是公平合理的。而正是這樣一種偏激的概念,影響了你與他人的交往。

[BT2]11.窮人嫉富如仇

生活中,我們深有體會,平常百姓賺錢總是那麼艱難?可能是社會關係太少,也可能是不太懂得社會關係的重要以及如何利用社會關係。窮人往往嫉富如仇,更不屑與富人攀關係,打交道。其實富人也有通過自己的奮鬥而得到財富的,況而富人有時候也會幫助我們去賺錢。

下麵為我們提供窮人與富人打交道的七種方法:

一、窮人不要自卑

即使結交的是世界第一大財主,也不要有他在天、你在地的自卑心理,人人是生來平等的,除了天生的不平等之外,人為的都是平等的。若是太過自卑反而會令人感到不自在,使對方產生戒心。把“我們家是窮人”、“我們是工人出身”時常掛在嘴邊,不僅令人厭惡、也易讓人起反感和不舒服。

二、窮人不要過於諂媚

圍繞在有錢人的四周,有太多阿諛諂媚的人,而這些人整天隻會喋喋不休地讚美其聰明、美麗、才幹等等不著邊際的事物,為的是能多撈一些錢回來,對這些現象,他們早就習以為常,反倒是不阿諛諂媚的人才易讓他們更有新鮮感。

三、在富人麵前盡量少談錢

往往有錢人對於錢的事就最敏感了;若是一直在他身邊談論錢的事情,不僅容易對你起戒心,也很容易懷疑你,害怕你對他是否圖謀不軌,彼此就不太能有機會接近,獲得他的信賴。

四、窮人要管好嘴巴

那些和有錢人交往的人,往往都會多贏得別人幾分的注意,還會對你另眼相看;要是再多說自己常和有錢人在一起的消息散播出去,特別是流傳到有錢人的耳朵裏,就會使他們討厭你,認為你嘴的巴靠不住,更別提你的為人,要使其不厭惡就最好別多話。

五、窮人要守時

對於有錢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若是你不懂這個道理,每次約會都會遲到一兩分鍾,還編了一大堆理由說是自己偷懶、動作慢,如此這般,他們會覺得你一定成不了大器,你也不會被有錢人欣賞

六、窮人要學會說話

在談話中,避免嘮叼個不停,好像三姑六婆說個不停;多選擇一些對方專業領域裏的話題,抑或是對方極有興趣卻不了解的話題。隻要一有了開端,就會欲罷不能地停也停不下來,就好比是個沒人探索過的未知領域。

七、窮人要用大腦分析

和富人做簡報或報告一些重要事項時,切忌冗長抓不著重點,而要精簡明了,條條分明,使人一目了然;再加以口頭上的分析及解釋,說得頭頭是道,這樣有助於有錢人決策。

[BT2]12.窮人關鍵時刻無人幫

老陳的弟弟被出租車撞死了,老陳慌亂之中問計於朋友,朋友也從來沒接觸過這類的事,也不知怎麼辦才好,隻好建議他去找律師,他說他過去也認識幾個律師,但沒繼續聯絡,名片也早不知丟到那裏去了。他歎了一口氣說:“人到用時方恨少呀。”

“人到用時方恨少”,不知你有沒有這種經曆,如果曾經有過,那麼你現在是否還會有這種感覺,如果沒有過,那麼也要未雨綢繆。

如何才能防止“人到用時方恨少”這種事情出現呢?

就是要給朋友建立一個“朋友檔案”。人一生當中會交很多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會成為你的至交,有的會持續交往,但有的也會中斷。交朋友固然不必勉強自己和對方,但不妨采取更有彈性的做法,不投緣的也不必“拒絕往來”,而把他們通通納入你的“朋友檔案”之中。

“朋友檔案”的建立其實很簡單。

首先,把你在學校時的同學資料整理出來,並做成紀錄;畢業經過數年後,你的同學會分散在全國各地從事各種不同的行業,有的甚至已成為相當一級的領導幹部,當有需要時,憑著同學的關係,相信他們會給你某種程度上的幫忙。這種同學關係,還可從大學向下延伸到高中、小學,如能加以掌握,這將是人生中一筆相當大的資源。當然,要建立起這些同學關係,你非得時常參加同學會,並且隨時注意同學動態不可。

其次,把你周圍朋友的資料建立起來,對他們的專長也應有詳細的記錄。他們的住所、工作有變動時,也要在你的資料上修正,以免有必要時找不到人,而要有這些變動情形,則有賴於你平時和他們的聯係。

同學和朋友的資料是最不應疏忽的,你還可以記下他們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煩,在他們生日時寫上一張生日賀卡,或請吃個便飯,保證會使你們的關係突飛猛進。這些關係若能妥善維持,就算他們一時幫不上你的忙,也會介紹他們的朋友來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有一種“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交際場合認識,隻交換名片,談不上交情的“朋友”。這種“朋友”各種行業各種階層都會有,不應把這些名片丟掉,應該在名片中盡量記下這個人的特點,以備再見麵時能“一眼認出”。但最重要的是,名片帶回家後,要依姓氏或專長、行業分類保存下來;當然不必刻意去結交他們,但可以借故在電話裏向他們請教一兩個專業問題,話裏自然要提一下你們碰麵的場合,或你們共同的朋友,以喚起他對你的印象。有過“請教”,他對你的印象也會深刻些。當然,這種“朋友”不可能幫你什麼大忙,因為你們沒有進一步的交情,但幫小忙,為你解決一些小問題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譬如我就曾向一位電器行的業務員請教過購買電器的常識,這些常識和我平常對電器的認識差距很大,但很實用。這個業務員是我買電視機時認識的,他的名片我保存到現存還沒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