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隻購買自己能償付的東西,把債務看做首先要對付的惡魔。
3. 隻在你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生活,不要抱怨命運乖舛,不要太嫉妒你鄰居的好運。
4. 對所有的花費和票據都要做好記錄,年終時檢查自己是否節約了足夠的錢以防不測。每個人都可以賺錢,但很少人會結餘錢。
5. 在嚴格審視自己的每個行為的前提下生活。
第五節麥當勞之父克羅克
1902年克羅克生於美國。克羅克其貌不揚,幹了25年的推銷工作,也沒有取得事業上大的進展。直到52歲的有一天,克羅克走進了聖波丁諾的麥當勞餐廳,他被麥當勞的高速作業所吸引,並心馳神往。
多年的推銷工作使克羅克走過許多地方,對餐廳及服務業的熟悉使他足以對付來自四麵八方的競爭。克羅克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進入快餐業。1961年,克羅克從麥氏兄弟手中買下了除聖波丁諾店之外的麥當勞全部的家產。克羅克以公平、互惠的精神訂立了連鎖合約,鼓勵個別加盟店先賺取利潤,但他從不把連鎖權賣給實力雄厚的連鎖人,生怕有一天超過總公司而不再受控。他使加盟店注重品質、清潔、服務與價值,在他眼裏,這是保持麥當勞長期盈利的必需條件。
克羅克對雇員從外觀形象到內在的品質都有嚴格的規定,他討厭如嚼口香糖、看報紙、咬指甲及衣服皺成一團的人。他對傳統的價值觀也很重視,並推崇職業道德、整潔的外貌,儲蓄和節儉。他認為必須讓這些傳統美德在公司的每個職員身上發揚光大。在整潔方麵,克羅克格外強調餐廳內部的整潔。如今,在美國的快餐行業中,一致公認麥當勞帶來了這個行業中最高的衛生標準。在工作道德方麵,克羅克強調必須注重產品服務品質,才能贏得長期利潤,否則隻能是短期行為。
追求完美、創造奇跡被麥當勞員工奉為信條。麥當勞的員工對產品的質量幾乎有著宗教般的狂熱。為了使薯條炸得更好吃,克羅克和他的職員們千裏追蹤,尋找土豆的最佳產地,學習最佳的種植、施肥方法,改進了土豆的品質。另外,可口可樂的最佳溫度、麵包的最佳厚度、櫃台的最佳高度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一致性”原則使麥當勞得以生存,為麥當勞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也為它向世界進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今,麥當勞提供服務的最高標準仍是質量(Quality)、服務(Service)、清潔(Cleanliness)和價值(Value),即QSC&V原則。
麥當勞運用電視和收音機進行了廣告宣傳,在廣告促銷活動中,“麥當勞叔叔”的木偶形象被創造出來,給麥當勞帶來了良好的宣傳效果與巨大的利潤。後來,“麥當勞叔叔”成為了麥當勞的招牌吉祥物和品牌代言人,並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即傳統馬戲小醜打扮,黃色連衫褲,紅白條的襯衣和短襪,大紅鞋,黃手套,一頭紅發,並成為受全球兒童喜歡的僅次於聖誕老人的第二個最熟悉人物。
20世紀70年代,克羅克決定進軍海外市場,以實現在全球建立麥當勞王國的夢想。海外市場的建立使麥當勞意識到了“本土性”與當地社會認同感的重要性。如今,作為大型的連鎖快餐集團,麥當勞在世界上約有三萬家分店,在很多國家麥當勞已成為一種美國化生活方式的代表。
麥當勞的成功已經成為一種推銷符號,其秘訣如下:
1. 留下屬於個人的空間與時間。麥當勞的餐廳裏永遠窗明幾淨,一旦顧客離去,馬上有人把坐過的、吃過的地方打掃如初。更重要的是,在麥當勞,不管你坐到哪裏,坐多長時間,都不會有人要求你離開。
2. 營造一種幽默、活潑的氣氛。
3. 瞄準少年兒童。麥當勞讓人覺得有一種親情感,其樂融融。
4. 順應當地風俗和心理。服務業不僅僅是以某種服務藝術推銷某種商品、某種服務,而是在服務的同時,讓人領略到一種文化氛圍。麥當勞之所以能夠縱橫四海,靠的就是這種具有獨到文化氛圍的經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