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詭道之“幕”經:虛而實的煙幕術1(1 / 3)

在戰術方麵,孫子的中心觀念是:“兵者,詭道也。”他主張兵不厭詐,戰爭之前一定要隱藏自己的實力,造成敵人錯誤的估計,然後“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他點出心理作戰的要訣:要避開敵人的銳氣而攻其暮氣,擾亂敵人軍心,使敵人疲於奔命,然後以逸待勞乘虛而入,即是所謂避實擊虛,多放煙霧等策略的運用。

孫子舉出了十二項戰術上可以運用的詭道,大體上是三大類原則。

攻其不備,戰而勝之。主要方法是:

第二類是誤導、混亂敵人,乘隙突襲取勝。

第三類是對付實力甚強的敵人,設法離間分化敵人內部力量。

詭道“幕”經之一:製造錯覺

所謂製造錯覺,是指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製造種種假象,迷惑對方從而使之失誤。在人們的心理上,愈要保密的東西,人們愈想弄清楚它,也就愈注意它、想要了解它;而對於常見的議題,人們往往熟視無睹,見而不疑。因此,《詭道》認為最好的保密則是巧妙的暴露,在公開的行動中隱含著更深的秘密。

可運用的方法有:故布疑陣故意犯錯裝瘋賣傻

詭道方略之:曾國藩深藏不露平叛亂

曾國藩練兵時,每天午飯後總是邀幕僚們下圍棋。一天,忽然有一個人向他告密,說某統領要叛變了。告密人就是這個統領的部下。曾國藩大怒,立即命令手下將告密者殺了示眾。一會兒,被告密要叛變的統領前來給曾國藩謝恩。曾國藩臉色一變,陰沉臉,命令左右馬上將統領斬首。

幕僚們都不知為什麼,曾國藩笑著說:“這就不是你們所能明白的了。”說罷,命令把統領斬首了。他又對幕僚們說:“告密者說的是真實的,我如果不殺他,這位統領知道自已被告發了,勢必立刻叛變,由於我殺了告密的人,就把統領給騙來了。”

蒙蔽別人最關鍵的在於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和目的。不能讓人發現,更不能讓人預見,所以詐者蒙蔽他人時,常玩的把戲便是聲東擊西。假裝瞄準一個目標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實暗自瞅準別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後伺機施以致命打擊。有時他似乎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實際上是在騙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賴,目的在於突然發難而出奇製勝。

詭道方略之:故弄玄虛土耳其人上當

1966年7月7日,土耳其參議院議員哈伊達爾·頓吉卡納特向議會宣布了一係列文件,他用這些文件證明,美國正企圖清洗某些土耳其軍人,同時美國準備幫助執政的土耳其正義黨打擊在野的自由派政黨。參議員公布的這批文件中,有一件是在正義黨中的美國間諜寫給一個僅知道叫“E.M.”的人的信,另一份是這個“E.M.”寫給美國駐安卡拉武官唐納德·D·迪克森上校的信。把兩封信聯係起來,可以看出美國正在非法幹涉土耳其的內部事務。由於這兩封信中的主角“E.M.”真名不詳,撲朔迷離,更增加了它的真實感和神秘性。人們紛紛議論和猜測這件事和“E.M.”這個人,大多數人已經傾向於相信它。

不久,土耳其報紙就報道說,從1964年開始駐在安卡拉的美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讚埃德溫·馬丁和原中央條約組織的美國代表E.M.摩根海軍上校兩個人姓名的開頭字母都是“E.M.”。有人還說迪克森上校實際上是中央情報局負責土耳其事務的老牌特務。土耳其政府負責調查這一事件的政治家認定,這些文件是“真實的”。至此,土耳其反美情緒再次高漲,甚至一向對美國友好的人士也表示極大憤慨,土耳其軍官們的反應則更加強烈。

美國政府急忙求見土耳其官員,指出上麵文件在公文格式和文體上的種種錯誤之處,極力辯白和證明這些文件的虛假性。為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由於這一事件而留在土耳其人民、特別是土耳其軍官中的“美帝國主義”的印象卻難以消除。

事後查明,這一事前蘇聯克格勃策劃的,至於他們編排人名時故弄玄虛地使用的“E.M.”兩個字母正好與兩個美國外交人員姓名有關是有意的還是純屬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有些事情,常常越是說得詳細、具體、確切,越讓人們懷疑它的真實性;而事情越是說得模糊、朦朧、不確切,人們反倒不懷疑。這裏克格勃正是使用了這個手法。

詭道方略之:蘇聯攻占捷克

1968年春天,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一個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改革派領導人杜布切克接任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改組了中央主席團和書記處,通過了一個具有改革新思想的《行動綱領》。

捷克斯洛伐克的這一運動不僅激怒了前蘇聯領導集團,也使東歐各國惶恐不安。可是,當8月3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達成的華約六國協議公布之後,人們普遍鬆了一口氣。因為,前蘇聯在協議中承諾了不對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軍事行動。一時間布拉格市民產生了種種樂觀情緒。

8月25日夜,一架前蘇聯民航客機出現在捷克上空,在盤旋了幾圈之後,向布拉格機場發出緊急信號,聲稱飛機發生機械故障,要求緊急降落。機場負責人按國際慣例,同意了它的要求。當飛機在機場跑道停穩後,幾十名全副武裝的前蘇軍突擊隊員衝出艙門,迅速占領了機場塔樓,並指揮隨後而來的蘇軍大型運輸機降落。當一輛輛坦克、裝甲車從飛機上開下來,駛向市區時,人們這才明白前蘇聯的真實目的。

原來前蘇聯用了一招緩兵之計,誘使捷克斯洛伐克放鬆了戒備心理。待到時機成熟之後,又來了個暗夜偷襲,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詭道方略之:陶瓷廠加價

蒙蔽別人絕非奸邪之人的專利,它亦可用於達成好事善舉。例如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是懷著一定的目的展開交際活動的,或者為了尋求友誼,加深感情;或者為了交流切磋,互通信息;或者為了尋求合作,獲得利益;或者為了求得幫助,擺脫困境。一般情況,交際雙方有了明確的交際目的,便有利於雙方互惠互動,可以互相呼應。但有時,交際目的過於顯露,反而會有礙合作,不利於交際目的實現。這就需要隱蔽交際目的。

某陶瓷廠給酒廠生產包裝瓶,原定價每隻兩元,在準備簽訂下年合同時,陶瓷廠考慮到原材料漲價等因素,準備調高酒瓶價格,但又怕酒廠不接受,經過一番謀劃,陶瓷廠向酒廠展開了攻勢:“由於國家抽緊銀根、控製信貸以及其他原因,我廠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希望貴廠能預付下年三分之一的貨款。否則,生產難以保證,耽誤供瓶計劃,將給貴廠生產帶來影響。”

酒廠當然不願一下子支付大筆的預付款。經過數次商談,最後陶瓷廠做出了讓步:不支付預付款,隻好考慮適當提高酒瓶價格。結果陶瓷廠如願以償。

詭道“幕”經之二:虛者實之

知彼知己,百戰百勝,這是一定不易之理。但如雙方都做到知彼知己,那就不能百戰百勝了。所以你必須要知己,同時希望彼不知己,你必須知彼,同時希望彼不能知你,知與不知,權不在你,希望彼不能知你,這種權力卻在你自己。你的真相完全顯露,對方向你弱點進攻時,你必敗無疑。隻有把弱點裝成優點的假象,使對方以為自己認識錯誤,中止進攻,才能轉危為安。擅道濟出師抵敵,糧食將盡。此種情形,不幸被敵人深悉,危機迫切,敵人拚力進攻。擅道濟放出掩蔽弱點的煙幕,徹夜量沙,偽裝白米,敵人以為糧食充足,前次探報完全錯誤,遂不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