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蒙蔽方法乃為“虛則實之”的運用,需要天衣無縫的掩飾技巧,更應該有刀架在脖子上不低頭的膽量,方可達到目的。
詭道方略之:“拆東牆補西牆”
從前某銀行發行鈔票,有一次,忽傳有不穩的消息,執鈔人都去擠兌,銀行被擠得水泄不通,形勢異常嚴重。銀行老板態度依然鎮靜,絕不慌張,立將庫存現銀,一齊搬出來,堆在店堂內,又一麵放長兌現時間,一麵向同業拆借現銀,把店堂內堆滿現銀,高與天花板相接,外麵還是一箱又一箱地抬進庫內。擠兌的人眼見現銀如此之多,知道銀行實力充足,不穩之況,可見不確,結果隻有小數目的人仍要兌現,大數目的人,仍把鈔票帶回,一場擠兌風潮,就此煙消雲散。而該銀行的信用,經過此次風潮,反而越趨堅強。
“虛而實之”的煙幕術,還可以變化為“避實就虛”的主動進攻中使用的蒙蔽。繞開了敵人的強大之處,也就意味著掩蓋了自己的弱處,讓敵手疲於防守而難於進攻。
詭道方略之:路透通訊社的發展
路透是現時英國路透通訊社的創辦者。在他創辦這個國際通訊社之前,曾有一段時間在德國的古城亞琛從事通訊社的工作。在這裏,他為自己將來的騰飛從各方麵奠定了基礎。
1849年10月,普魯士政府正式開通了從柏林到亞琛的電報線,並交付供商業通訊使用。這樣,亞琛的地理位置一下子便重要起來,利用柏林與亞琛之間的電報線從事服務也成了十分有利可圖的事業。路透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行動起來,準備抓住這個機會幹一番事業。他趕到柏林,想在那裏仿效巴黎的哈瓦斯也辦一家通訊社。但是,另有一個叫沃爾夫的人已經搶在他前頭,在柏林建立了沃爾夫辦事處。沃爾夫家中廣有資財,經濟實力雄厚,且有著與路透同樣精明的頭腦和才幹。麵對這樣的對手,路透十分明白自己無力挑戰。
但是,路透並沒有氣餒和絕望,他避實就虛地打了一場“閃電戰”,馬不停蹄地趕到亞琛。一瞧亞琛的生意尚無人問津,路透喜出望外,馬上開辦了一家小小的單獨經營的電報辦事處。路透廣泛收集歐洲各個主要城市的各種行情快訊,經處理後彙編成《路透行情快訊報》,然後利用盡可能快的交通聯絡工具提供給訂戶。由於不辭辛苦,路透的經營市場很快打開,一個時期以後,竟然出現了一股爭相訂購路透快訊稿件的局麵,路透終於站住了腳跟。
虛者實之在國際經濟貿易談判報價應用中,有兩種比較典型的報價戰術,即西歐式報價和日本式報價。
西歐式報價:一般的模式是,首先提出有較大餘地的價格,然後根據買賣雙方的實力對比和該筆交易的外部競爭狀況,通過給予各種優惠,如數量折扣,價格折扣,傭金和支付條件上的優惠,(延長支付期限,提供優惠信貸等等)來逐步達到成交目的,這種報價法隻要能穩住買方,往往會有一個不錯的結果。
日本式報價:一般做法是,將最低價格列在價格表上,以求首先引起買主的興趣,由於這種低價格一般是以對賣方最有利的結算條件為前提,並且這種低價格條件交易的各方麵很難全部滿足買方的需要,如果買方要求改變有關條件,那麼賣方就會相應提高價格,因此買賣雙方最後成交的價格,往往高於價格表中的價格,日本式的報價在麵臨眾多外部對手時,是一種比較策略的報價方式,因為它一方麵可以排斥競爭對手而將買主吸引過來,取得與其他賣主競爭中的優勢和勝利;另一方麵當其他賣主紛紛走掉時,買主原有的買方市場的優勢已不複存在,是一個買主對一個賣主,從而可以坐下來慢慢地談判,一點一點地把價格提上去。日本式報價與西歐式報價相比,雖有利於競爭,但就買方心理而言,一般人總習慣於價格由高到低,逐步降價,而不是相反。這種日本式報價就是虛者實之的方法。
詭道“幕”經之三:假癡不癲
“假癡不癲”之計,用於商業經營之中常常是經營者為了掩蓋自己的企圖,常以假癡來迷惑眾人,寧可有為示無為,聰明裝糊塗,不可無為示有為,糊塗裝聰明。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麵:
一是能而言之不能,迫使對手讓步。這是假癡不癲為商務談判中所經常采用之計。例如有一個人想以2萬美元的價格賣一輛汽車,他向買主們發出信息。許多人前來看貨,其中一位願以1.8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並可預付300元定金,賣主接受了。於是他不再考慮其他買主,可一連等了數天後,買主才來,很遺憾地說明,由於家人的不同意,實在無法買車。同時他還提到他已經調查和比較過一般車價,這輛車實際價值隻值1.4萬美元,何況……,賣主當然非常生氣,因為他已拒絕其他買主,接著他開始懷疑自己,也許市麵上價格確如對方所說。此時他不願再和其他買主接觸,最後一定會以少於1.85萬元的價格成交。表麵看來這個買主很癡,他不能最後決定價格。而這正是以能而示之不能換取同情的手段。他用假出價消除了同行的競爭,取得了購買權。之後才正式討價還價。
對付此種計謀的辦法是:(1)要求對方預付大筆的定金,使他不能輕易反悔。(2)先提出截止日期,逾期不候。(3)查詢買主曆史和為人,警惕有前科者。(4)對於條件過於優厚的待遇,要警惕。(5)交易正式完成前,不要丟掉其他買主的名字、地址。
二是知而示之不知,誘使對方上當。如我國某鋼鐵公司廠址選擇出現的地基問題,一開始國外有關企業和公司事先是知道的,但他們假作癡呆,不提醒我們注意。因為選址的失誤決定他們有關策略的成功。為了堅固地基,我們隻好買人家積壓待銷的鋼材,一根一根往沙窩裏打。對這些外國商人的假癡不癲的把戲,必須引起足夠認識。
詭道方略之:楊行密詐瞎誅叛
行假癡不癲之術,首先要設法偽裝自己的真實企圖,以假象掩蓋真相,以形式掩蓋內容,使對方造成虛幻的錯覺,使敵手難以料定我的本意,這還有一個運用。
唐末,楊行密被昭宗封為吳王,任淮南節度使。後來他擁兵自重,建立了以淮南(今江蘇揚州)為中心的割據地盤。手下的諸多小軍閥都能聽話,唯有潤州團結使安仁義、奉國節度使朱延壽不太聽從節製。那朱延壽,仗著楊行密是自己的姐夫,培植勢力,另立中心,有不軌之想。所以,楊行密暗中派人打入他內部去監視。
暗探來報,朱延壽與安仁義來往密切,信使不斷。二人都極力擴充兵馬,積蓄糧草。並且,朱延壽的姐姐、楊行密的夫人常有信使去朱延壽處,傳遞消息。聽到這些,楊行密不能不認真對付。唐末的戰亂局勢是明擺著的,各大節度使都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遣。看來,爭奪天下的割據戰爭是避免不了的。欲對外作戰,內部必須穩定。趁現在戰爭還未臨到頭上,正是穩定內部的好機會。主意已定,他便設計起計謀來。
欲平定內部,看來必須消滅朱延壽等叛逆勢力。但他們羽毛已豐,隻可智取,不可強攻,否則二虎爭鬥,傷了勢力,外部敵人便會乘虛而入的。欲智取朱延壽,先要迷惑他,包括他的姐姐。
於是他稱自己患了眼疾,看東西一片模糊。朱延壽派使者來送信,他故意念得顛三倒四,說自己看不清字。後來,幹脆讓別人代念來信。使者將此情況彙報給朱延壽,朱延壽一聽大喜,自己雖存另立之心,但深感楊行密不是好對付的,他帶兵多年,英勇善戰,自己硬拚恐怕不是他的對手。哪知天助人願,如今楊行密患了眼疾,縱有千種本事,沒眼也是白搭。但朱延壽仍不放心,不知楊行密是真瞎了眼呢,還是像司馬懿迷惑曹爽那樣設計賺入。思量再三,朱延壽決定讓姐姐為自己試探一下,若那老匹夫真的瞎了眼,自己馬上帶兵進駐淮南王府,淮南這塊地盤就姓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