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這些情況,令狐楚思謀良策,怎樣才能讓那些囤積居奇的大戶們售出存米,來賑救災民呢?突然,他想起大戶們存米,不外是想等糧價越漲越高時拋售賺大錢,若他們得知米價漲到極限,馬上就下跌時,肯定會紛紛拋售的。對,自己就製造個“米價馬上下跌”的假情報。
主意已定,令狐楚帶手下人走馬上任。消息早傳到兗州,州內大小官員迎出郊外。未及進城,寒暄幾句後,令狐楚馬上問來迎的官吏,州內米價幾何,州中有多少官倉,共存米多少。聽完彙報,令狐楚掐指算起來:存米多少多少,可調出多少多少投放市場。多少多少米投放市場後,可將米價壓下多少。最後說:“看來賑災救民不成問題了。”他故意算得很響,讓前來迎接的官吏和他們的隨從們都聽到。
官吏、隨從們回到家,趕忙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新來的節度使要開官倉平方米價了,米價馬上要下跌,趕快拋售存米!一時間,“米價馬上下跌”的消息不脛而走,存米大戶紛紛拋米換錢。沒用令狐楚開一個官倉,米價就壓下來了。
詭道方略之:徐文長編夢騙吃
明朝嘉靖皇帝時,有一年災荒,徐文長路過一個涼亭,見有個胖子商人正在打瞌睡,他身邊放著兩包糕點,饑腸轆轆的徐文長挨著商人坐下。商人醒了,生氣地說;“正在做夢,被你吵醒了!真晦氣!”徐文長問:“不知先生做的是好夢,還是噩夢?”商人說:“我們有錢人從來就做好夢,不比那些窮鬼,老做噩夢。”徐文長說:“不見得!我們當場比比好嗎!”胖子說道:“好,如果我輸了,這點禮品送給你;你輸了,就一路給我撐傘打扇。”
胖子先呼呼睡著。肚裏早唱開空城計的徐文長就把那些糕點全吃了。一會兒,胖子醒了,說:“剛才,我夢見皇帝宴請我,席上,四時果品,南北糕點,天下名酒,海內佳看,應有盡有。皇後勸飲,公主把盞,宮娥打扇。世間還有比我這個夢更好的嗎?”他滿以為有取勝的希望。
徐文長說:“巧得很,剛才,我也夢見皇上宴請我。還看到你也在那裏做客。我對你說:‘你如今身在皇宮,可不要忘了涼亭裏還放著的糕點呢。’你說:‘皇宮裏的東西好吃得很,那些土產你去吃了吧!’我就回涼亭,把糕點全吃啦!你的夢一醒來沒有所得,反有所失,我的夢一醒來,沒有所失,卻有所得。現在你說到底誰的夢好?”商人隻好認輸了。
詭道“慕”經之十三:
以強示弱,誘敵入甕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這一段文字是論述“詭道”手段之一——“示形”,示弱隱強,揚短抑長,以利誘敵,從而製勝。突出一個“示”字,是孫子著名的作戰策略。所謂“示形”,就是隱真示假,隱蔽自己真正的行動,給人一種假象,以便引誘敵人上當。通常是自己能打假裝出不能打的樣子,自己要進攻了裝出不進攻的模樣,要向近處行動而裝作向遠處行動,要向遠處行動而裝出向近處行動。孫子說,“示形”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就能達到“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澗不能窺,智者不能謀”(《虛實篇》)的地步,這就把“示形”運用到了極點。
詭道方略之:孫臏增兵減灶
東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當時,一貫驕傲輕敵的魏將龐涓自桂陵之戰慘敗後,就一直急於複仇雪恥。孫臏正是利用龐涓這一心理狀態,在龐涓尋求齊軍決戰之時,急忙率領齊軍掉頭回撤,龐涓見齊軍不戰自退,以為齊軍怯戰,便在部隊沒有休整的情況下,迫不及待地尾追齊軍。孫臏為了進一步調動魏軍,減弱其兵力,助長其驕氣,便在3天之內故意減灶示弱。當龐涓第一天追到齊軍宿營地時,發現一共有10萬個灶,而第2天隻剩下5萬個,第3天僅剩下3萬個了。3天之內減少了7萬個灶。龐涓不察孫臏示形誘敵之計,錯誤地判斷一定是齊軍士兵大量逃亡,士氣低落,於是丟下步兵和輜重,隻率輕騎部隊晝夜兼程,追擊齊軍。然而孫臏卻早已在馬陵道布置好了設伏戰場,“以卒待之”,一舉全殲了入伏的魏軍。最後,龐涓因智窮兵敗而刎頸自殺。
詭道方略之:劉邦中計
公元前200年劉邦被圍平城,就是中了冒頓單於“示形”之計的典型戰例。當時,匈奴冒頓單於駐代穀,劉邦親自到晉陽督戰,企圖一舉殲敵,以解北部邊界之患。冒頓故意顯示弱不可擊的樣子。劉邦派出偵察的人回報說,匈奴都是些老弱殘兵,連馬都瘦得不能行動,隻要果斷出擊,一定能打大勝仗。劉邦率領32萬大軍進發。劉敬勸說劉邦千萬不可上當,劉邦不聽,反而命令部隊快速進軍,生怕冒頓逃掉了。當劉邦匆匆忙忙趕到平城,冒頓單於伏兵四起,殺聲震天動地,把他圍得水泄不通。冒頓單於用40萬大軍將漢軍先頭部隊分割包圍,後軍尚遠,無法前去解救。劉邦在平城被圍七天七夜,缺糧斷水,陷入絕地。後來多虧陳平用計,劉邦才乘大霧逃跑。
詭道“幕”經之十四,用假動作擾亂對方視線
做一些表麵看來毫無意義甚至愚蠢的事情,可以麻痹敵人,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然後趁機行動。這種蒙蔽方法著眼於擾亂對手視線,就好像是虛晃一槍的障眼法。
詭道方略之:源賴朝驅鴨勝敵
源賴朝自從伊豆起兵後,曾因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與敵方進行正麵攻堅戰,導致了石橋山會戰的慘敗。他記取了這一教訓,嚴守戰略上求穩、戰術上求快,不打則已、一打必勝的戰略戰術思想,屢建奇功。
1180年陰曆十月,源賴朝與平清盛在富士川進行決戰。論軍隊的數量,源賴朝的兵力已相當龐大;論軍隊的戰鬥力,源氏軍也勝過平氏軍。但源賴朝並不輕敵。在正麵擺出決戰態勢的同時,采取迂回包抄的戰術,令武田信義率軍乘夜深人靜時包抄敵後。
武田信義奉命,急速率軍挺進敵人後方。當通過富士沼澤地時,武田軍發現沼澤地裏棲息著成群的水鴨。它們被突然到來的不速之客所驚嚇,亂叫亂飛,四處逃竄。武田軍見狀,頓時有了主意。何不借這些鴨子壯壯軍勢?一不做,二不休,武田軍四麵八方轟趕水鴨,成群結隊的鴨子一起向敵軍陣地飛去,“羽音編成軍勢之壯”,有如一支龐大的軍隊迅猛地撲去似的。
平氏軍忽聞背後“撲撲”作響,疑是源軍自背後來襲,嚇得失魂落魄。黑暗中,平氏軍慌忙逃走,放棄了陣地。而源氏軍則不費氣力就亂了敵軍的陣腳,不戰而勝。
“不戰而屈人之兵”,向來為攻堅戰之上策。源賴朝的武田軍利用受到驚嚇亂飛的水鴨,虛張聲勢,造成平氏軍的錯覺,堪稱奇戰中的一絕。
詭道方略之:李神福畫地退敵
公元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陳儒攻打舒州(今安徽西南)。
陳儒大軍浩浩蕩蕩,精兵強將猛攻舒州。弓箭手張弓搭箭,箭密如蝗。舒州城頭,傳出陣陣慘叫聲,時有兵將倒斃滾下。舒州守將一看戰場形勢,心急如焚,馬上派出特使騎上快馬,從後城溜出,直奔廬州求救。
廬州刺史楊行湣聞報,心中七上八下:“陳儒氣焰正盛,自己又派不出多少援兵,事情好棘手啊!”他背剪雙手,在刺史衙裏左右思付,突然想起一個人:“對啊,叫部將李神福來,他可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啊。”
李神福給喚進門來。聽完楊行湣的敘述,他獻上一計。
當天,李神福化妝一番,抄小路偷偷潛入舒州城。
李神福入城後,發出了一道道指令。城內的好多舒州兵打起了廬州兵的旗幟,排成整齊的隊伍,整裝待命。
李神福把這支假裝援軍的舒州兵領出了舒州城,在陳儒軍隊的腹部突然出現,殺聲遍野。陳儒接到手下通報,心裏猛地一沉:“自己用兵考慮不周,廬州援軍果然到了。”
為了摸清對方底細,陳儒親率大軍奔到陣前,觀察動靜。
李神福鎮定自若,似乎根本沒看見敵人前來試探虛實。他當著敵人的麵,舉起一雙空手,在地上胡亂地比劃,像是在部署大陣、準備大決戰。陳儒看到這一切,越想越害怕,帶著這批精兵強將,連夜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