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詭道之“麵”經:麵麵俱到無人挑2(2 / 3)

詭道之“麵”經之五:偷梁換柱

梁,是房屋建築中的水平方向的長條形承重構件,在木結構屋架中通常按前後方向架放在柱子上。柱,是建築物中直立的起支撐作用的構件,在木結構屋架中,支撐橫粱。

梁和柱是建築結構中最關鍵、最重要、最結實、作用最大、選料最精(通常要粗大結實直暢的木材)的部件。建築物是否穩固,取決於梁和柱;梁軟屋塌,柱折房垮。據《聖經》記載,以色列人的士師(軍事首長兼裁判官)、大力士參孫力大無窮,曾徒手打死猛獅。非利士人為了打垮他,用美人大利拉勾引他,給他當情婦,探知他的力量來自頭發,趁他沉睡時剃去了他的頭發,把他捆縛起來。他淪為奴隸,受盡了折磨,但最後又獲得了力量,在敵人的神殿裏,兩手各拖一柱,弄倒立柱,使房屋傾覆,與敵人同歸於盡。由此可見,梁柱關係到房屋的存亡。

因為梁和柱在房屋建築中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梁和柱除了用來類比其他事物的關鍵與精華部件外,還經常用來比喻國家和社團裏重要的、關鍵的、優秀的、起中堅作用的精英人物。如:國家的棟梁,棟梁之材,挑大梁的人物,單位的台柱子,人民解放軍是國家的柱石,等等。

“偷梁換柱”,作為一個比喻,指使用手段,暗中更換事物的關鍵部分,從而改變事物的性質和內部。

在實際經商活動中,偷梁換柱之策,往往表現在兩方麵:一方麵就是盜用名牌商標,以欺騙手段,生產製造假冒偽劣商品,以獲取暴利。這種事例在目前我國的商品經營活動中還是經常發生的,如前一段市場上曾出現的假茅台酒、郎酒、汾酒;假雲煙、紅塔山煙以及晉江假藥等等。當然這種投機經營,隻能得勢於一時一事,不可能也絕不會長久的。它無論是對生產者還是經營者都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麵,則是反其意而用之,以變更自己的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企業在生產初期,產品處於試製試銷階段,因而需要經常變更形象,待產品成熟定型後,再出現在消費者麵前。變更的形式有:一是變更企業名稱。當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信譽不佳時,往往采取改換企業名稱策略,以重新樹立新的企業形象;二是改變產品商標。即在產品初創,不知市場反饋如何時,采取不注冊商標策略,以便在以後產品競爭力不強時,及時更新商標,等產品質量逐漸提高後,再注冊商標。三是模仿名牌商標。如目前市場出現的從酒瓶包裝式樣到商標圖案都與貴州茅台酒或四川郎酒相似的白酒等等,即是利用名牌商標推銷自身產品的實例。

但這種模仿應該是質量過硬、價格低廉,否則消費者就不會買第二次。

偷梁換柱之策,在商務談判中,還有其特殊作用。即根據談判雙方都急於了解對方底細的心理,使對手上當。如故意造成疏忽的假象,讓對方得知自己的底細,或將假情況遺棄在對方容易發現的地方等等,給對手以假象,耗費其精力,以取得談判的勝利。

詭道方略之:廠的規劃

1973年,南方某製藥廠還是一個農場所屬的一個小藥廠,全廠圍繞著10隻大鍋爐轉,土法熬製中成藥穿心蓮片,一年下來隻有二十來萬元的產值。

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社會從閉鎖禁錮跨越了出來,把時代的弄潮兒推向了風尖浪口。

這個藥廠運用公共關係這個信息社會的“潤滑劑”和“催化劑”,向舊的經營方式展開了淩厲的攻勢,旋風式地橫掃九州方圓市場。

他們吸取成功的公關經驗,結合企業的實際,運用公關原理,科學地分析和處理企業所麵臨的各種問題,獲得了公眾對某廠家的了解、信任和支持。

1982年3月,廠長對外宣布實行產品銷售的“五包”優質服務,即包質量損失、包降價損失、包藥品淘汰損失、包藥品超期庫存損失。沒有想到難題接踵而至,先是國家衛生部門宣布淘汰127種藥物,一箱箱已出廠的淘汰藥品又“回了娘家”,接著是130種藥品調價,使藥廠因此而賠了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