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內容是“半球夏之風”商標廣告綜藝晚會。晚會由杭州工商局、杭州廣告協會、杭州保護注冊商標協會、杭州電視台主辦,半球公司協辦,於6月20日晚8時,在杭州新落成的東坡大劇院舉行,覆蓋杭州地區一市七縣的杭州電視台現場轉播,一周後,又重播了錄像。由於晚會前專戶小組專門印製一批有半球標誌的廣告衫,對100名填色準確並抽獎得中的運兒每人贈送一件,要求他們穿著這件廣告衫出家門參加晚會。晚會進行到知識競賽內容時,舞台上“半球電器隊”穿的就是這種廣告衫,舞台下,觀眾席中座位比較好的一塊區域坐著100名幸運兒,穿的也是這種廣告衫,電視轉播時,他們頻頻搶答,半球廣告衫頻頻出現於畫麵,起到了預期的宣傳效果。這場晚會《杭州日報》、《錢江晚報》都配照片發了消息。晚會進行過程中,專戶小組通過電話查詢的方法調查了收視率有將近60%,考慮到杭州電話的普及率,最低的估計收視率將有40%(不計重播),這對於至少有5個頻道可供選擇的杭州電視觀眾而言,是相當可觀的收視率了。第三個內容是“半球夏之風”商品廣告知識宣傳周。從6月15日開始到6月21日結束,與第一、第二內容平行。宣傳周由半球公司與杭州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單位聯合舉辦。在這7天中,《杭州日報》、《錢江晚報》每天都在顯著版麵刊登一篇有關商品廣告知識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刊出報花,注明“半球電器特約刊登”,與此同時,“半球夏之風”商標廣告知識宣傳周的招貼畫也布滿了杭州的大街小巷。
總之,第一步的廣告活動,在杭州掀起了一股“半球”風,效果是很理想的,也為下兩步廣告活動奠定了基礎。
詭道方略之:平托上校測謊
二戰後期,盟軍攻入比利時。一天,一支部隊抓到一個嫌疑犯,被懷疑是德國間諜。他被送到荷蘭籍的著名反間諜專家奧萊斯特·平托上校處。
上校對嫌疑犯進行了審問。嫌疑犯自稱隻是個比利時的農民,村莊被炸毀了,妻子也炸死了。一切都回答得沒有破綻,但是上校憑多年經驗仍感到這個嫌疑犯非常值得懷疑。他決定從語言方麵人手,尋找破綻。因為這一地區的比利時人都講法語,如果這個嫌疑犯是德國間諜,不管他對法語的掌握程度多高,作為母語的德語最終還是可能流露出來。
上校開始了他對嫌疑犯的語言測試。
首先,他讓嫌疑犯數一盤豆子。因為當地人在說“72”時不是用標準的法語,而是發一個專門的方言的音,這樣就能檢驗出嫌疑犯是不是地道的當地人。但是,嫌疑犯在數到“72”時,清楚地發出了方言的音。這樣,上校的第一次測試失敗了。
第二次,上校決定在晚上進行測試。因為一個人在剛睡醒時,思維還不能完全清醒,有可能在這時不小心說出母語。晚上,當嫌疑犯睡著後,上校命人在門外放起火來,有人在門外用德語告訴嫌疑犯著火了,但嫌疑犯醒來聽到後沒有任何反應。然後,又有人用法語告訴他著火了,嫌疑犯才驚慌失色地站起來。上校的第二次測試又失敗了。
第三次測試是在審訊的過程中。上校在問過嫌疑犯幾個問題後,與旁邊的人聊起天來。上校用德語告訴旁邊的人說,這個嫌疑犯在第二天就要處決了。但是,嫌疑犯好像什麼也不知道似的,連眼睛和喉頭都沒有絲毫的變化。這似乎證明,他根本不懂德語,也就不可能是德國間諜。
上校的第三次測試又失敗了。經過再三考慮,上校決定再進行最後的一次測試,如果再失敗,隻能當場將嫌疑犯釋放。
第二天清晨,嫌疑犯被帶進上校的辦公室。上校裝作正在看一份文件,看完後拿起筆在文件上簽了字。然後,上校抬頭看看嫌疑犯,平靜地用德語說道:“好了,一切都清楚了。你現在自由了!”
這時,嫌疑犯長長地舒了口氣,像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仰起臉,露出了愉快的神色,然後開始往外走。立刻,他警覺到自己犯了個致命的錯誤。可是一切都晚了。
上校在一係列測試失敗之後,終於在最後關頭反敗為勝。人畢竟是有感覺的,再高明的間諜也不可能掩飾住自己所有的心情,當聽到獲釋的消息時,怎麼能不因為心情的急劇變化而出現差錯呢?上校正是用極其高明的偽裝蒙蔽了間諜,用使之驚喜的消息打亂了間諜的思緒,破綻怎能不露出來呢?
詭道之“麵”經之十一:
讓人“花錢買痛快”
蒙蔽並非專用於做壞事,這是我們一再強調的。比如說在商業交際中,摸透消費者心理,投其所好,達到促銷目的,不能算作是壞事,盡管我們既隱藏了我們的目的,又利用和操縱了人們的心理。同樣是掏錢消費,誰不想花錢花個痛快,“善意蒙蔽”實無可厚非。下麵介紹五種方法與你分享:
①利用人們追求時髦的心理,“順水推舟”。時下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追求時髦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經常討論的話題。聰明的服飾推銷者往往抓住人們的這一心理來打開銷售局麵。
②利用消費者的補償心理,“雪中送炭”。消費者往往在發現自己所購商品質量不好,或價錢過貴而自感後悔時,會產生一種要求補償的心理,使自己心理上得到某種程度的平衡。
③針對顧客害怕受騙的緊張心理,及時送上一顆“定心丸”。
④針對消費者的試探心理,來一個“將計就計”。有的消費者既不識貨,又不是內行,想買某種商品,卻不敢隨便掏腰包,隻是試探地問這問那或東摸摸西看看,目的在於探知商品的真假和價錢是否合理。因此,銷售者對此類顧客就不能責備或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既然他要試探你,你何不將計就計,也試探一下他?
⑤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促使消費者盡快下決心。在購物時,有的人對某商品拿不定主意,或者本不想購買,而看到旁邊買的人多,便會跟從旁人的行動而掏腰包。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叫做從眾心理。銷售者利用這一心理,可以促進商品的銷售。
詭道方略之:店主的方法
有家小服裝店掛滿了各式標價的皮夾克。一位男士走進店來,這件摸摸,那件捏捏,最後看中了一件,但仍把握不準,於是對店主說:“這不是真貨。”店主微微一笑,不動聲色,從裏屋拿出一件給他看。那男士看看摸摸,問什麼價,店主說:“你開個價吧。”男士支吾不答。此時,店主看破對方是個外行,就說:“這件才是假貨呢!”說著掰開皮子給他講述識別真假的方法。這位男士頗為感動,很快掏出鈔票買了原來那件滿意地走了。如果店主不將計就計,看不穿其中的“西洋鏡”,就不能說服這位男士,也不能促進商品的銷售,而且落下銷售假貨的壞名聲。
詭道方略之:好銷的高壓鍋
某商店進了一批新牌子的高壓鍋,人們對其質量、性能一時尚不了解而不敢問津,這就造成了商品的積壓,影響該店的資金周轉。商店的一位副經理頗有新招,他派人迅速調查本市曾購此貨而又已知姓名並且使用滿意的用戶,將他們使用後的評價(稱讚之語)寫在一幅廣告上,並將廣告立於門口。過往行人,見而停步,不免要看看。許多人家裏正需要,一見廣告寫了那麼多有名有姓的用戶的肯定、稱讚之語,自然也就確信此鍋的質量了,於是欣然購買。不久,這批高壓鍋就順利地銷售出去了。這個牌子的高壓鍋很快在本市打開了銷路,廠家還向該店發來了賀信。就一般情形而言,多數人的選擇總是正確的,隨從多數人的行動也大體錯不了,這已是目前消費者較為普遍的心理。許多生產廠家也深知這一奧妙,所以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心理來宣傳和推銷自己的產品。
詭道之“麵”經之十二:釜底抽薪
在戰爭中,對立勢力發生變化,就似涼水燒開一樣。你正麵攻擊,等於揚湯止沸,水越少,會滾沸得更厲害,往往勞而無功;從消除對立勢力的生存根源入手,鏟除其基礎或依賴物,往往容易取勝,這便是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