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城市的興起與發展,對西歐曆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標誌著西歐封建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即封建製度的鞏固和發展時期。
中世紀西歐的封建製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封建製,它由“宗主”(Suzerain)或“領主”(Lord)與“封臣”(Vassal)之間層層分封的金字塔形結構所組成的這種封建關係中,國王名義上擁有封邑的所有權,封臣隻具有租借權,但是實際上封臣在封邑中擁有絕對的權力。作為這個封建關係金字塔的地基而支撐著整個塔身的,就是封邑中的農奴。
修道院經濟
隨著基督教在中世紀成為整個西歐社會唯一的宗教信仰,教會所扮演的角色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在經濟方麵,教會從窮苦人的精神撫慰所變成了最富裕的莊園主。到了 10世紀,修道院已發展成為西歐最大的莊園主,寺院經濟基本上控製了整個西歐經濟的命脈。
基督教隱修製度相傳始於公元 3、4世紀間,首倡者為埃及的安東尼(約251— 356年)。中世紀初期盛行於歐洲、北非和西亞等地。隱修以苦身修行為誌,脫離世俗生活,實行獨居隱修或組成隱修院集體隱修,男女分隔,不相混雜。 6世紀創立的本篤會為西部教會修院製的模式。公元 10世紀興起的克呂尼派改革運動,初期努力整飭和加強日趨渙敝腐敗的修院製,後期則強調教皇權力至上。
公元 12世紀的托缽修會不置恒產,修士不集中在隱修院,而是以到處遊乞為生。
的會規,並在各處設立分支組織,控製社會文化教育事業,有的甚至在教皇分派下主持異端裁判所。
東部教會中相傳較完善的修院會規為大巴西勒( Basilius Magnus,約 330— 379年)最早製訂。東部修會比之分門別派的西部修會,可算單一,但整個拜占庭境內到處能見到這種修會。有些隱修院有大量資財,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文物資料,對歐洲各地的文化發展有一定的貢獻。
同樣,西部的修院製度對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方世界從混亂中恢複社會秩序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威爾斯在談到一生建造了兩所隱修院的卡西奧多魯斯(Cajsiodorus,約 185— 580年)時指出:“顯然他被教育的普遍腐敗和世界一切學問及古代文學可能喪失的現象所感動。從一開始他就指導他的同人弟兄從事於保存和恢複這些東西,他收集了古代遺稿,把它們抄錄下來。他製造日規、水鍾以及其他類似的器具,可以說是烏雲密布之中的實驗科學最後放射的一點光明。他撰寫哥特諸王的曆史,更有意義的是他有時代的需要感,他寫了有關文藝的一係列學校課本和一本語法。”卡西奧多魯斯將文法、修辭和邏輯這“三藝”(trivium)和“四藝”(quadrivium,指音樂、算術、幾何、天文)合成“七種自由藝術”(septem artes liberales),並使之成為世俗和宗教教育的基礎。也正是這位卡西奧多魯斯修道士保存和維持了古代學術文化,使這種製度對日後基督教思想的發展更有重要影響。
9世紀初在加洛林王朝的鼓勵下,教會逐漸興辦大學,開始了高等教育,並且從教會修院中發展出了“經院主義”。西方史學中所謂的“經院主義”
(Scholasticism),即指包括“經院哲學”和神學思辨在內的認識方法或學術傳統,而我們今天講的經院哲學,是指在天主教經院( Schola)中講授的官方哲學,常用來稱西歐中世紀主要的哲學思想。
西歐封建社會的生活狀況
中世紀的莊園生活並不像後來的浪漫主義者們所描寫的那樣,充滿了田園詩著擔憂,擁有吃不盡的糧食、肉類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但是他們的生活條件卻十分糟糕。
現代科學家們通過對中世紀人的骨骼進行研究,估算出整個封建時代人們最長的平均壽命不過 42歲,而在此期間的某些階段,如黑暗時代的末期,人們的平均壽命甚至還不足 30歲。
二、西歐封建社會的政治格局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日耳曼人在其領土上建立了幾個國家。其中的法蘭克王國,發展為西歐一個大國。查理的子孫卻庸碌無能,相互傾軋,讓查理於 800年建立的查理曼帝國陷入混亂。 843年,他們將帝國一分為三,後來發展為法蘭西、德意誌和意大利三個封建國家。公元 5世紀中期,在日耳曼人的遷徙浪潮中,某些部落進入不列顛,建立了一些小國,經長期兼並於公元 9世紀早期形成統一的英吉列王國。但是直到公元 15世紀,英國和法國才通過強化王權、剪除大封建主勢力的措施,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而東法蘭克卻成為了德意誌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教皇的支持下,在公元 10世紀建立了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然而,由於皇帝權力受封建主和教皇的掣肘,直到公元 19世紀中期德意誌仍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意大利的情況與德意誌基本相當,長期處於封建分裂狀態中。
西歐形成這樣的封建社會,它也具有了自己的重要特點。
首先,神學政治理論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它是基督教神學在政治上的表現,並形成以《聖經》為信仰的絕對權威和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基督教會在政治、思想上的統治地位,決定了神學政治理論的統治地位。
其次,教會與國家、教權與王權的關係是政治理論的中心內容。教權與王權的鬥爭及其力量的相互消長貫穿於整個西歐封建社會。兩種理論的鬥爭貫穿於西歐封建社會,成為政治中心內容。
再次,神學異端是反對教會統治的基本形式。“異端”一詞出自希臘文,原自主活動,後來作為一種思想原則發展起來,被教會視為叛教的異端。它之所以成為西歐封建社會人民群眾反封建反教會鬥爭的基本形式,是因為基督教神學的統治地位。當時一切政治思想都以神學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一切革命的社會政治理論都以神學異端形式為表現。
分裂的查理曼帝國
三、十字軍東征
自從 1071年耶路撒冷落入凶悍的塞爾柱突厥人之手以後,西方基督徒的朝覲活動不得不中止,聖地也遭到異教徒的破壞和褻瀆。格利哥裏七世在位時(1073— 1085年)就曾經策劃組織十字軍東征之事,烏爾班二世任教皇時開始付諸實施。首批十字軍於 1096年在“窮漢”瓦爾特和“隱士”彼得的率領下從法在 1099年 7月 15日攻占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