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廣陵散絕千秋 竹林七賢領袖(3 / 3)

自從山濤背判了友情,曾經的竹林七賢跟隨著土崩瓦解。嵇康頻服“五食散”,在藥物的催發下,嵇康愈發顯得脾氣暴烈,尤如脫了韁的烈馬。

《廣陵散》是不是非得依賴五石散才能激發嵇康的創作激情,或者靈感?不得而知。人們隻知道,《廣陵散》的旋律日趨激昂,大有鶴飛衝天之勢,其間夾雜著金戈鐵馬的雄渾氣魄。

烈馬再怎麼脫韁,也跑不出政權者的統製範疇。鶴再怎麼衝天,也飛不出一彎蒼穹。

事件本來與嵇康無關,但耿直的嵇康偏要出頭,不然世間沒有公理。

呂安是嵇康的朋友,呂安的漂亮老婆與弟弟呂巽叔嫂私通。奸情敗露後,呂巽惡人先告狀,一張狀紙反告呂安不孝。

倒黴的呂安被投入大牢,奸夫呂巽反而逍遙法外。

有朋走遍天下,呂巽其實是托了朋友的福。事不湊巧,還記恨著嵇康的鍾會就是呂巽的朋友。

其實隻要用頭發梢琢磨一下,便知道在這起桃色事件裏,是鍾會在袒護呂巽。

21世紀的河北撞車事件,讓大家知道了有人的爸爸是李剛;魏晉的呂巽偷情事件,讓大家了解到還有一種人的朋友是鍾會。

但是,我們的周圍還存在著一種朋友。

他的名字,叫嵇康。

呂安的朋友嵇康再次憤怒了。在《廣陵散》愈發成熟的旋律中,一身正氣的嵇康又向呂巽寫了一封絕交信。

有一種動口,其實比動手還狠。

那是正直文人手中尖銳的筆,如魯迅。如嵇康。

嵇康的這封絕交信很短,不足五句話:“無心複與足下交也。古人絕交不出五言,從此別矣。臨書恨恨。”

臨書恨恨,道不盡對黑暗交易的鄙夷。

他曾經給山濤寫過絕交信,那封信寫得洋洋灑灑,還殘存著對友情的追憶和眷念。

如果說山濤的選擇是對現實的迫不得已,那麼呂巽倒打一耙的行為就是純粹地齷齪不堪。

這次,嵇康懶得多說話。

鍾會一直都記恨嵇康。

在嵇康的正直光芒照射下,鍾會永遠像陰暗角落裏滋生的細菌,見不得天日。

多年前,鍾會去竹林拜會嵇康時,嵇康打鐵爐裏舔舐的火苗,還有打鐵時響亮的敲擊聲,已深入骨髓深處成了鍾會的心病。

嵇康打的不是鐵,他打磨的是做人的骨氣。

鍾會害怕再次聽到嵇康的打鐵聲,更不希望聽到嵇康《廣陵散》琴聲裏那飛揚的旋律。他固執地以為,那裏麵隱藏著嵇康對他從不曾間歇的冷嘲與熱諷。

其實,小人鍾會誤會君子嵇康了,坦蕩蕩的嵇康哪有閑心常戚戚這些小肚雞腸的瑣事啊。

《廣陵散》一曲裏更多的傳遞的是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為然,對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的深惡痛絕。擺脫約束,釋放人性,回歸自然,享受悠閑是他人性最完美的表述。熊旺的爐火和剛勁的錘擊,正是這種境界絕妙的闡釋啊。

然而這次,嵇康給呂巽的絕交信中的一字一句又鏗鏘有力地在鍾會的耳邊敲打,導致民意對呂安案件浪潮一般波濤洶湧起謗議和沸騰。

嵇康的嘲弄,尤如法海除妖時日夜敲擊不停的木魚聲,在鍾會耳邊縈繞不止。

法海除的是人間的妖,嵇康除的是人間的惡。

嵇康讓鍾會感到頭痛,要想眼不見為靜,耳不聽為明,很簡單。鍾會以觸犯禮教之名將嵇康關入了大牢。

在牢中,嵇康寫詩,睡大覺,唱歌,就是不向惡勢力屈服。嵇康打從出生,他的處世哲學就沒容他長出一顆可以屈服的心。

大牢內外傳開了,嵇康視死如歸。嵇康的錚錚風骨激活了太學生們的熱血。

嵇康儼然成為了道德的領袖。

太學生們四處遊行、上書,要求盡快釋放嵇康。

鍾會沒辦法,跑到司馬昭處捏造罪名,嵇康想要造反。

司馬昭看到了太學生們擁戴嵇康的陣勢,忍不住想起了鍾會對嵇康的評價,嵇康是一條臥龍。

嵇康的確具備了給民眾洗腦的潛質,他那套哲學思想太可怕了。

哪天嵇康五石散服多了,覬覦起自己的位置來,那還不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司馬昭動了殺機。

嵇康,非死不可。

(七)

嵇康平靜地飲下了人生中的最後一壺烈酒。

他一向不修邊幅,今天卻身著幹淨的衣衫,緩慢安靜地走向刑場。

他的身材還是那樣地挺拔,相貌還是那樣地清晰。

牢裏的陰暗與潮濕並沒有讓嵇康發黴,在太學生們的眼中,嵇康的周圍正散發著五彩一樣的光芒。

刑場邊,三千太學生在喧嘩、在沸騰、在抗議。

朋友阮籍為嵇康送來了古琴。

嵇康坐在刑場上,撫著古琴的弦,憶起了竹林七賢們曾經圍繞著古琴談笑風生。

而如今,有的背判了、有的出走了、有的沉寂了、有的投靠了。

就連自己,也馬上要被處決了。

嵇康默默地看著刑場周圍群情激動的太學生們,右手一揚,輕輕地撫響了手中的琴弦。

弦聲一響,刑場上的喧鬧聲漸漸小了。

在激昂的弦聲中,太學生們仿佛看到了勇士聶政攜琴而來。

韓王將聶政的父親殘酷殺害了,多年以後,為父報仇的聶政歸來了。

滿懷仇恨的聶政已學到一手好琴藝,他毀掉自己的容顏,砸碎自己的牙齒,弄啞自己的聲音,易容接近了韓王。聶政在宮外彈著琴,圍觀者都水泄不通,連馬和牛都停住了嘶叫。

正如此時此刻,嵇康在刑場上旁若無人地、激昂地撫弄著古琴。

太學生們止住了喧嘩,沉默地看著刑場上風姿綽約的嵇康,傾聽著向強權怒吼而悲憤的琴聲。

琴師聶政已混入宮中,他正將匕首藏在琴腹。聶政彈著琴,他趁韓王聽得忘神,一刀刺進了韓王的心窩。

弦聲忽然從激烈轉向悲情,聶政自刎了。

嵇康的琴聲戛然而止,激昂的琴聲久久地回蕩在刑場周圍。

這首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音樂旋律激昂、慷慨,氣勢如虹、聲勢奪人,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封建暴君的不屈精神。

太學生們開始輕輕悲泣。

跟太學生們的悲泣恰恰相反,嵇康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謝謝司馬昭,謝謝鍾會,給了他這麼一個絕佳的機會,提供了這麼一個偉大的平台,讓自己潛心譜寫的《廣陵散》這千古絕唱有走出竹林開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機會。

末了,在太學生心醉神迷在音樂帶來震撼中,嵇康仰天長歎:“《廣陵散》今絕矣。”

隨後嵇康站起身,奮力摔斷了古琴。

曲終人散後,是血濺五步。

(八)

嵇康死了,《廣陵散》絕了,魏晉的風尚卻因此走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騷客熱情追捧著魏晉風尚。

那是一個人唱響的時代旋律,一個時代旋律奏響的高音符啊。

人,要活得像嵇康一樣活出自我,像嵇康一樣個性鮮明。

做人要分辨黑白,做事要精彩絕倫。

在自然環境人文精神被大麵積汙染的今天,人們的道德感、價值觀也被逐漸模糊。物質和精神哪一個更需要人堅守?

呼籲道德和自我保護哪一個更為重要?

人類的精神淨土已經被遭襲了一場又一場的狂風驟雨,被溶解在世俗的物質裏隨波逐流。

而嵇康一樣的精神卻宛如廣陵散的琴聲,在人們的記憶中千年不絕縈繞不散。

嵇康一生都愛好服食“五石散”,希望通過“五石散”的藥力取得養身和精神上的淨土。

殊不知,在很多時候,借助外力隻是一廂情願之舉,稍有不慎,人就會被外力所侵蝕。

淨土就在每個人心中。

隻是,我們不自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