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曆代音樂名人、名家師曠(1)(1 / 3)

師曠,字子野,春秋時代晉國的宮廷樂師。他雙日失明,善於演奏琴曲,有很強的辨音、審律能力。據記載,衛靈公訪問晉國時,師曠曾經為他演奏琴曲《清微》和《清角》。並指出衛國樂師師涓彈奏的琴曲《清商》是商紂王的“靡靡之音”,屬於“亡國之音”,不可演奏。晉平公時曾在宮中鑄造一口大鍾,大鍾鑄成以後,樂工們都說鍾音符合音律要求。唯獨師曠持反對意見。後衛國樂師師涓聽了也說鍾音不符合音律要求。還有記載說,當楚國派兵要攻打晉國時,師曠能從楚國軍隊吹奏的律管聲音中,發現楚國根本沒有這種奢望,師礦不僅有這種高超的辨析音律的才能,他還敢於批評晉平公,說晉平公喜歡“新聲”是趨向昏庸的反映,並且直諫要通過各地的民歌傳播德行,使老百姓從中受到教益,這些都說明師曠具有審音的特長和正直不阿的作風。

明清兩代琴譜中的《陽春》《白雪》、《玄默》等琴曲傳說為師曠所作。

李延年

李延年(?-約前87),漢代音樂家,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漢武帝時為宮中樂官,他的父母兄弟大多做過樂工。他的妹妹能歌善舞,深得漢武帝的寵愛,號稱李夫人。李延年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又善於獨創新聲。他每有新作,都能使聽者受到感動。在宮中,他因妹妹李夫人受寵,再加上自己具有卓越的音樂才能,被武帝任命為協律都尉,主持樂府,獲得武帝的恩寵。他曾為詩人司馬相如等很多人撰寫的詩賦譜曲,並創作《郊祀歌》19章;把張騫從西域帶回的樂曲《摩訶兜勒》改寫成漢代流行的橫吹曲《新聲二十八解》。

萬寶常

萬寶常(約556一,95),隋代音樂家。江南會稽人。他的父親曾跟從粱朝苟;將歸附北齊,後又圖謀逃返江南,事泄被殺。按當時的律令,家屬被罰配為樂戶。於是,萬寶常處在家破父亡的悲慘境地,被逼成為一個樂工。萬寶常從小具有音樂稟賦,樂感能力很強,得到老師祖五生的喜愛。在老師的指導和影響下,萬寶常潛心鑽研音律。後來精通各種樂器,積累了很多音樂實踐的經驗。他曾製造過精美的玉磐,把它獻給北齊。參與整理過步數民族地區的音樂《洛陽舊曲》。楊堅篡奪北周皇位,建立了隋朝,當時他還是一個地位低下的樂工。開皇初年,隋朝皇帝召集一批高級官吏,整頓宮廷音樂,頒布新律製。當時的鄭譯、蘇威、何妥等人都想借機撈取政治資本,以便加官晉爵。一直延續多年,都沒有結果。後萬寶常參與此事,根據他多年的音樂實踐經驗,自製水足為律尺,並撰寫樂譜六十四卷,提出“八十四調”的理論。依照這個律製進行改革樂器的試驗。他的這些創造和實驗,遭到當時宮廷樂師和權貴們的排擠,於是他的許多卓有成效的成果被掠奪和踐踏,終於氣憤抑鬱病例在床。以後,他貧病交迫,連自己的妻子也不得不離開他,在潦倒和無望中,他燒毀了自己全部的著作,病死時年僅三十八九歲。這樣一個精通音樂聲律理論,有許多卓越創見的偉大音樂家的事跡,在曆代文獻中卻一直被湮沒,甚至連後世人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偉大的共產主義文化戰士郭沫若曾寫過一篇《隋代大音樂家萬寶常》的論文,全麵地介紹了這位藝術家,從此,他才為世人所知,並引起音壇人士的重視和研究。

李龜年

李龜年,也是唐代玄宗時的宮廷樂師。善於演奏羯鼓等樂器,還能作曲配樂,尤其擅長演唱。在當時梨園裏有很高的聲譽。據記載,偉大詩人李白曾奉旨創作《清平樂》三首,用來讚美楊貴妃的姿容。由梨園弟子絲竹伴奏,李龜年演唱。當他美妙的聲音唱著那“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詞句時,曾使精通音律的唐玄宗和揚貴妃感到十分滿意。“安史之亂”後。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他都為人即興歌唱,使在座的人們聽了都感動得丟下酒杯,為之下淚。他創作有《渭州曲》、《荔枝香》等歌曲。偉大詩人杜甫有詩《江南逢李龜年》,就是歌詠李龜年演唱其事的。

朱載靖

朱載靖(1536一約1610),明代著名的音樂理論家、曆學家。字伯勒,別號句曲山人,祖籍安徽鳳陽人。明代皇族鄭恭王朱厚烷的兒子。其父通曉音樂理論,對朱載靖幼年學習音樂很有幫助。後因皇族內訌,朱厚烷進諫規勸,觸怒了世宗皇帝,被革掉爵位,關入監牢。朱載堵看到父親無辜受害,在王宮外修築土屋,獨居19年埋頭鑽研音樂、曆學。父死後,他不承襲爵位,終身埋頭學術研究,終於取得巨大成就。他有著作《樂律全書》、《律呂正考》、《律呂質疑辨惑》、《嘉量算經》等。《樂律全書》是彙集他多年所寫的音樂、曆學科學論著十五種編輯而成。其中《律學新說》是關於解釋十二平均律的理論;《律呂精義》收集了大量資料,采用精確嚴密的計算方法,詳細地闡述並確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論;這兩部著作所確立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論,在我國音樂律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些寶貴的研究成果,在封建社會一直被埋沒著,隻是在近代才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並且在現代音樂藝術改革上發揮著它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