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宣帝時一位叫疏廣的官員,告老回到家鄉,每日讓家人提供酒食,請宗族親屬、過去的老朋友和賓客,一起娛樂。
疏廣多次問家裏剩錢還有多少,趕快拿出去賣了用來供應酒食。這樣過了一年多,疏廣的子孫私自跟宗族老人中與疏廣關係最好的人說:“子孫希望趁疏廣在時稍微建立一點產業的基礎。現在飲食快把財產消費完了。應該從老人的角度,勸說疏廣買一些田地與住宅。”
老人就在閑暇時給疏廣提出這種建議。疏廣說:“吾難道老糊塗了,不想子孫的事了?我想已經有了舊的田地與住宅,子孫在那裏勤勞,足夠供給衣食,與普通百姓差不多。現在再給他們增加什麼都是多餘的,這會使子孫產生惰性。如果是賢材,財富多了,就會損害他的誌向;如果是蠢材,財富多了,就會增加他的罪過。而且富人容易招群眾的埋怨。我既然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教育子孫,也不想增加他們的罪過而又被很多人埋怨。另外,這些金錢是皇帝用來給我養老的,所以我與鄉親、宗族共同享受皇帝的恩賜,以度我的晚年,不是可以嗎?”
於是他的親朋好友都被說服了,都同他一樣獨自安享晚年。
【延伸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與能力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決定死後把全部財產約480億美元捐獻給慈善事業,而不是留給子女。看來像很沒有人情味。其實,不然!許多社會事實證明,接受父母巨額遺產的子女,大多隻知追求享受,失去了為事業努力學習和奮鬥的精神。那到底留給子女什麼呢?那就是——良好的品德教育、獨立生活的能力。
1.重視家長的榜樣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想使孩子有好的品質,就必須從小好好培養。當孩子還在幼兒園時,我們就應注意到這一點。譬如,要求他把大的水果拿給小朋友,自己吃最小的;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拿出來與小朋友一起玩等。上學後,我們又要教育他要關心、幫助他人,不要事事處處總考慮自己的利益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性。
2.尊重信任孩子,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我們應該明白:愛孩子,就是要尊重信任孩子。
尊重和信任,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尊重信任孩子,意味著愛護他們善良美好的心靈;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內心世界很豐富。要了解孩子,隻能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培養自信。要通過細心的觀察,傾心的交談,悉心的照顧,耐心的幫助,了解孩子成長的煩惱、心靈的需求。使孩子與父母麵對麵敞開心扉,互訴衷腸。並堅信孩子上進的願望,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3.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導孩子和諧成長
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孩子麵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有分歧沒關係,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麵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4.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孩子潛能
人的成就大小或學生成績的優劣,主要依賴兩個方麵因素:一是聰明才智和學習能力的強弱,即我們稱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實踐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即我們稱之的非智力因素。
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我們都很重視,但對於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則很容易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