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中國近現代法律製度(2)(1 / 3)

(1)責任法定原則法律責任必須在法律上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當違法行為發生後,必須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範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設立新的強製性的義務,使其承受製裁性法律後果。任何實施或適用責任的主體都無權向任何一個責任主體實施和追究法律明文規定以外的責任,任何責任主體都有權拒絕承擔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責任,這是責任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和要求。責任法定原則是對責任擅斷原則的否定,同時,就其邏輯必然性來說,責任法定原則也是反對法律的類推適用和比照適用的。

(2)責任自負原則法律責任是針對違法者的違法行為而設置的,凡是實施了違法行為的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而且必須是獨立承擔責任。國家機關不得追究與違法行為人雖有血緣關係而無違法事實的人的責任:

(3)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相適應的原則法律責任的性質、種類以及輕重應與違法行為及其危害結果的性質和狀態相適應。具體說,就是有責必究,無責不究;輕責輕究,重責重究;相同的行為追究相同的責任;數個違法行為要同時追究其責任。

(4)責任平等原則按照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在確認追究法律責任時,應該對責任主體不分種族、民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財產狀況等,一律平等地追究責任,絕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享有超越法律責任的特權,絕不允許同罪異罰、差別對待的特權現象的滋長。

(5)重在教育的原則法律責任體係中,刑事責任具有明顯的懲罰性,但民事責任大多具有救濟性和補償性。追究責任意味著責任主體在生命、自由、財產、資格等利益上的喪失和付出,但對於除生命刑以外的各種責任形式來說,懲罰和製裁並非最終目的,懲罰隻是一種手段,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使責任主體承受利益喪失帶來的痛楚,喚醒其善良意誌和守法意識:

教育從依法辦事,妥當地行使權利,忠實地履行義務。法律製裁法律製裁,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製性懲罰措施。它與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有密切的聯係。法律製裁與法律責任都是基於違法行為而產生的。沒有違法行為,就沒有承擔法律責任的客觀基礎,也就談不上實施法律製裁。法律製裁以確認違法行為為前提,又是實現法律責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責任與法律製裁具有邏輯性聯係,違法行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而追究法律責任,~般都必須實施法律製裁。

法律製裁旨在強製責任主體承擔違法行為的後果,迫使侵害人付出或者喪失一定的利益,其目的在於恢複被侵害的權利,治理越軌的法律關係,維護社會關係的正常運轉。

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我國的法律製裁可分為以下四種:

(1)違憲製裁違憲製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製裁。在我國,監督憲法實施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是行使違憲製裁權的機關。承擔違憲責任的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及其領導幹部。違憲製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製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律製裁。

(2)行政製裁行政製裁是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法律製裁。行政製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係,對違反行政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政製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形式;行政處罰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實施的行政製裁。

(3)刑事製裁刑事製裁又稱為刑罰,是指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實施的法律製裁。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製、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刑事製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製裁。

(4)民事製裁民事製裁是由人民法院依法給予民事違法行為者依其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進行的法律製裁。其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害、返還財產、恢複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更換、消除影響、恢複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製裁是適用範圍最為廣泛的法律製裁。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又稱法律扶助,是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司法救助製度,是對需要專業法律幫助,而又無力承擔訴訟費用,以及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公民或法人予以援助,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製度。

法律幫助和法律援助不是一回事。需要法律幫助(例如不懂法),但有能力支付訴訟等費用的,不屬於法律援助;隻有那些需要專業法律幫助而無力承擔訴訟等費用的,才屬法律援助。

我國的《律師法》和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都明確規定了法律援助製度。根據這些法律規定=法律援助的對象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和依法取得我國法人資格或在我國境內注冊的法人。這些公民或法人在經濟上貧困、孤立尤援,沒有支付能力,若不給予法律援助,確實無法維護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