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僅僅是這些,福臨還不至於絕望到後來的程度,僅僅寫出這些,也還不能說揭出了福臨悲劇的深層原因。因為,對於既是威嚴帝王又是青春少年的福臨來說,生命的鮮活,人性的渴望,對真善美的追求,是一領皇袍所難以抑製的,隻要還有精神上的哪怕微弱的依靠,頑強的生命力就會支持下來,不至於為政爭中的心理受挫遽爾萬念俱灰。小說開始不久,有一段對福臨容止神情的絕妙刻畫,接著寫道:“青春的步態被帝王的威儀壓製著不能伸展,仿佛一道激流被束在狹窄迂折、布滿巨石的河床中。”這譬喻真好。盡管“激流”被壓製著,但它畢竟是激流嗬。這股“激流”不但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而且要尋求“另一種感情”。它找到了,這就是福臨和烏雲珠的愛情。這一愛情,由於深厚的政治文化內涵,由於具有抵禦四周威壓的作用,由於當事者的特殊身份和文化血緣,形成了一種我們頗為陌生的美感。它是福臨最後的防線和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小說審美係統中的支柱。抽去了它,福臨難免精神崩潰之虞,小說的審美結構也會坍塌。從顯層結構看,福臨是小說中的恒星、主角、中心,從深層的精神結構看,福臨和烏雲珠的愛情才是中心和主脈。所以,這一愛情的描寫是否深刻,能否挖掘到深藏的精神價值,乃是全書成敗的焦點。這一愛情愈是描繪得真實、深永、優美,就愈能反射出福臨後來一落千丈的悲涼。換句話說,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營造一個巨大的美的載體,然後讓它毀滅,製造一件能徹底摧毀福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