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青少年一提學習就頭疼的這種現象,身為家長,應該做到:
1幫助孩子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
父母為孩子確立一個適當的學習目的,可以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起到指引的作用。而所謂明確的學習目標,就是指要切合實際,不要籠統地說,要提高學習成績,要認真做作業。應該具體地告訴他,你的成績要趕上某同學,你做完家庭作業就可以看電視了等。所謂適當,是指學習目的難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讓他覺得付出努力就能達到,這樣才有激發力。如果學習目標定得太高,超越其能力,就會使他喪失信心;而太低呢,他又會覺得不用努力也能實現,從而失去興趣。
2引導孩子把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當孩子表現出不願意學習的心態時,首先要和孩子共同討論,在學習方法上是否存在可以改進的地方,如何改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沒有嚐試和創新,孩子永遠找不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許正因為如此,孩子才表現出了極大的厭學心理。因此,當孩子的學習出現問題時,父母可以向孩子推薦新的學習方法,並詳細講明自己的理由。在孩子嚐試的過程中,父母要多與其交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供孩子參考。同時,家長應該對孩子的探索報以鼓勵,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主動尋找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克服困難,取得最大的成功。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學習不是一件那麼令自己感到煩躁的事情,就能擺脫厭學的情緒,重新建立起學習的興趣。
3激發孩子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活動,這種觀點當然不錯。於是許多家長抱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信條不放,一方麵強化吃苦觀念,常念苦經,大講特講“頭懸梁,錐刺股”等;另一方麵常做苦事,倡導苦幹,用時間加汗水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活動。如此這般,孩子對學習如何能產生興趣?以苦為樂,恐怕大部分學生做不到,表現的往往是以苦為恨。事實證明,唯有改進教法、建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變苦學為樂學,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式是很多的。為孩子創造條件,多聽、多看、多讀,使孩子知得多,見得廣,鼓勵孩子多觀察、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激發孩子學習新知識的濃厚興趣。為此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抓住事物的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變化性等特點,用感官上的刺激,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與關注,進而使他們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決新問題。在讓孩子學習時,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方法,設置各種巧妙的情景,不斷呈現事物的這些特性,努力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可以鞏固已有知識又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實踐意義,體驗到學習的莫大樂趣,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另外,也容易使孩子意識到自己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要求與興趣。
4幫助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
孩子都會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是否認真)、意誌力等方麵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5鼓勵孩子適時地自我激勵
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取得成功的人自信心比較強,屢屢遭受失敗和挫折的人容易產生自卑感。對於兒童和少年來說,經常受到表揚和鼓勵,有利於增強自信心。懂得科學教育的家長,總是能夠根據孩子的優勢和長處,為孩子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在多種活動中得到成功的歡樂,增強對於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因此,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些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采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6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是指孩子有自己的房間,有書桌、台燈、書櫃和各種工具書,還包括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心理氣氛。如果家長在家裏擺麻將桌,吃吃喝喝,來來往往的朋友不斷;家長在家裏從不讀書看報,家裏也沒有起碼的書報等學習資料,家裏沒有讀書的氣氛,那麼孩子就不能受到良好的影響,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也就不能受到好好學習的家庭教育。因為,教育絕不是不斷重複的簡單說教,它是環境的熏陶,是榜樣的示範,是情感的感染,是心靈的呼喚。
我明白,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對學業失去了興趣。如果我能喚起孩子學習的興趣,那麼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麼?接下來,我要與老師進行積極溝通,然後找出一種適合小明的方法,比如確定目的、一定的物質獎勵等,重新喚起他對學習的熱情,讓他在學習中感受,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就像古語說的那樣:“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第八節體育那麼美好,數學那麼枯燥
“阿俊,成績單發下來了嗎?趕緊讓我看看!”阿俊剛回到家,爸爸的聲音就傳了過來。他不情願地蹭了過去,小心翼翼地對爸爸說:“爸,還是我和你說吧。我語文98分,英語97分……”
“不錯不錯!阿俊,爸爸答應過你,平均成績到95分就帶買新款球鞋,等下爸爸就帶你去!”
“爸爸,你稍微等下,”看到爸爸心花怒放的樣子,阿俊再也忍不住了,“我的平均成績沒有到95分……”
爸爸聽到阿俊的話,不由好奇了起來,急忙問道:“不是語文98分英語97分麼?這成績不錯呀!”
這個時候,阿俊才吞吞吐吐地說:“爸,我的數學隻考了83分……”
“你……”聽到阿俊的數學成績,爸爸不由呆住了。
直到吃完飯,阿俊也沒有放下緊張的心理:“爸爸,不要訓我了好麼?我也不想數學成績這麼差呀!可是說真的,我對數學真的感到了頭疼,那些小數點、多位數乘法,這一切都讓我感覺像魔法一樣,始終無法琢磨透。久而久之,我對數學一點兒興趣也沒有了,因為它太難了!老師對我說,我這是偏科,可是,你說我該怎麼辦才好?”
阿俊為什麼要偏科?他自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對數學感到了頭疼,由此產生恐懼,最終發展為偏科,並因此感到無能為力。
大人們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和心理感到了疑惑,不就是一門學科嘛,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反感?其實所謂偏科,指的是學生由於對課程所持的興趣不同,對喜歡的學科學得好,而對討厭的學科學得差,造成各學科知識的學習程度極度不平衡的狀態。
像阿俊這樣個別學科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中小學生中為數不少,這屬典型的偏科現象。某市的一份調查顯示,有偏科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5493%,足見偏科現象在中小學生中的普遍性和嚴重性。一般來說,偏科的學生主要表現為重視感興趣的學科,輕視甚至討厭不感興趣的學科。他們對自己喜歡的學科往往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使學習成績優秀;對不喜歡的學科敷衍塞責,複習時也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它放到最後,但常常一會兒就困倦了。眼看著越落越多,自己往往更不知該如何下手。於是,成績越來越差,甚至發展到棄之不學的地步。
一般來說,孩子偏科,主要是由以下這些原因造成的:
首先,可能是孩子的各科學習基礎厚薄不同所導致。最初學生學習時,有的學科學得明白清楚就比較喜歡;而對學得糊塗的學科則不喜歡甚至討厭。時間長了以後,就導致了學科之間不平衡現象。
其次,可能是孩子為直接興趣所左右。學生對好玩、有意思的學科則認真學,認為枯燥無聊的學科則不認真學,沒有持續的動力,便難以在這門課上分配和維持足夠的精力,最終產生知識之間的斷層,想要再補就難了。
再次,可能是孩子愛屋及烏的情感投射。孩子對某任課老師有好感,常受到老師表揚而產生積極情感,想討老師歡心而努力學習這門課,往往這門課的學習成績就會特別優異;相反,學生對某老師不滿,產生逆反心理,導致棄學。長期從事智能教育研究的北京彙易通感知潛能教育研究所所長曲池認為,“偏科生”的成因比較複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該學生對任課教師的疏遠、不信任或不喜歡有關。有一位女學生不喜歡語文,問其原因,她說語文老師是班主任,總是批評她,沒半句好話,因此她討厭班主任,也討厭班主任講的課。
最後,偏科可能是孩子認為某一學科不好學,難學。一個五年級女生說,她以前就不愛學數學,因為難學,每次考試都得分很低,以後也懶得去學。這個女生認為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其他感興趣的學科上比較劃得來。
所以說,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偏科就是因為他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領域。想要改善“偏科”現象,關鍵是要識別出孩子的智力強項與弱項,並有針對性地采取培養和教育措施。通常來講,父母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盡力為孩子提供開發潛能的學習機會
孩子偏科,就說明他在某些科目上有長處。這個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所在的學校的老師意識到孩子的才能。在孩子步入新的學校時,家長應該把自己對孩子的觀察情況向學校反映,讓學校老師能很快意識到孩子的智慧強項。同時,家長可以和學校配合,共同為孩子提供適合孩子才能發展的課程和教育。如果孩子所在的學校難以滿足他才能發展的學習需要,家長可以為孩子在社會上尋找額外的學習機會,如讓孩子參加特殊才能培訓班;鼓勵孩子參加比賽,展示和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天賦等。
2幫助孩子攻破弱項,全麵發展
當然,孩子某些方麵有長處,不代表就可以對不好的科目不管不問。在強調要承認孩子在某些方麵具有優越性的同時,家長並不能忽視孩子的弱項和缺點,更不能放棄對孩子全麵發展的要求和培養。
一般來說,孩子通常不會自發地將自己強項的學習與弱項的學習聯係起來,並自覺地將強項的思維特點“遷移”到弱項領域中。因此,家長和老師的引導、示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3合理開導是關鍵
家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環境,孩子成長和成功需要父母的鼓勵、支持和肯定。所以,首先家長在平時要創造和諧、溫馨和關愛的家庭環境,在飯桌或其他閑暇時間家庭成員之間就像與要好的同事、朋友在一起一樣能暢所欲言,多與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這樣您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環境和恰當的氛圍中給予孩子恰當的誘導,進而使其走出情緒波動的泥潭。
其次,我們要自覺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心理來看待和考慮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障礙的時候,以良好的自信心和強大的毅力來突破之。要知道,隻有潤物細無聲的和風細雨,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地取得應有的效果。
同時,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相信孩子自製、自控、自見、自勝、自信的能力。這樣他也就會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有意識地陶冶和鍛造自己,進而習得有利於促進自己學習的情緒調節方法,同時還會在學習和生活的體驗中逐漸達到心靈豐潤、健康與成熟。
總之,在與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著急,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也不要表示出對孩子的失望,讓孩子將自己的感覺、想法等全部說出來。給孩子以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讓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文化課程的學習之中去。不要打擊孩子,時常讚賞孩子,每當孩子取得一些進步時,都應該給予肯定。幫孩子共同營造成就感,讓孩子在享受快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全麵提高成績。
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阿俊的數學成績不好,我怎麼能抓住這點不放?畢竟,他的語文和英語還是拔尖的啊!以後,我會為孩子才能的發揮和發展提供好的家庭環境,通過讚揚、鼓勵等方式肯定孩子的特殊才能!畢竟,那些都是他的優點,怎能因為其他成績不好就打擊他這方麵的才華!當然,對於數學,我們也不會放棄督促他,我會和老師主動聯係,做出一個合理有效的方案,讓他的這門課的成績逐步得到提高!
第九節粗心大意,讓我一遍遍體會考場落敗
王剛馬虎的毛病讓他的父母和老師都感到很無奈。平日裏,王剛不可謂不用功,上課該聽的都聽了,該記的也都記了,課後該複習的都複習了,該練的也都練了,老師提問他時,他也都能準確地回答出來,可是偏偏一到考試測驗的時候他就會出錯。每次考試的時候,他總會因為馬虎而導致丟分。每一次考完,他都很有信心,說沒有什麼不會的,可卷子一發下來就傻眼了,錯誤多著呢!不是漏了一個數字,就是把答案寫錯了地方。老師馬上再考他時,他還是會錯。你說他是因為知識掌握得不紮實吧,但是很多錯的地方王剛用口算都能弄明白。對於這個“馬大哈”,父母和老師都很頭痛,實在拿他沒什麼辦法。
王剛看著成績,心裏難過得不行:“這樣的分數,怎麼可能是我正常水平呢!可是,為什麼我總是這個樣子?一到考場上,我就感覺不行了,總是有些心慌,總想趕緊把卷子做完,所以有些地方看得就不是那麼仔細。我也知道這個樣子不好,可是無論如何我也扭轉不過來了,我到底該怎麼辦啊?”
馬虎這一問題是許多孩子學習上的通病,不僅家長們普遍對此感到頭痛,就連孩子自己也是非常焦急。就像王剛這樣,他對有些知識並不是不會,卻總是因為馬虎這個問題而頻頻失誤,自然感到難過。久而久之,王剛的心理便無法放鬆,陷入了惡性循環。
通常,在孩子出現馬虎的時候家長都會反複強調:再仔細一些。而孩子也認為自己都學會了,就是經常馬虎。家長在陪孩子學習時總是站在旁邊反複提醒要專心、要認真,特別是在每次考試孩子走出家門前,家長都會千叮嚀萬囑咐:考試時一定要仔細、別馬虎,然而每次考試孩子仍然會因馬虎而失分。
也許有些家長認為,馬虎是孩子年齡小,等慢慢長大了,馬虎的毛病自然就會消失了。其實不然。生活中,很多致命的錯誤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馬虎。
知道“馬虎”是怎麼來的嗎?據說是古時候有一人家,哥哥叫馬大哈,弟弟叫馬二哈。一天,父親畫了一隻虎和一匹馬,教他們認識虎和馬。結果馬大哈把馬當成了虎,馬二哈把虎當成了馬。後來馬大哈在街上看見了馬,以為是虎,嚇得連滾帶爬往家跑;馬二哈在山上看見一隻虎,以為是馬,追上去要騎,竟被虎給吃掉了。可見,馬虎不可忽視,如果不能夠及時糾正,那麼,就意味著一定的危險。
但是,馬虎這個看似簡單的現象其實並不簡單,它涉及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原理。而事實上許多家長和老師通常錯誤地認為孩子隻是學習態度問題,貪玩懶惰而不認真負責,隻要打罵或嚴加管理就會有效果,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有專家研究發現:孩子馬虎大意不僅僅是粗心的問題,其中還包含著很多其他的因素。
(一)導致孩子馬虎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這種情況在孩子中比較普遍,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那麼馬虎現象就容易頻繁地出現。在整個思維過程中,注意力是開啟思維的門戶。注意力集中,思維的門戶就大開,通過這個大門的信息就多,不受阻礙。相反,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就不能進入思維過程,或信息不能全部進入思維過程,就會導致思維出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心不在焉或三心二意。
注意力是智力的一部分,隻有練習提高注意力,才能進一步發展智力,克服馬虎。提高注意力的方法除了主觀努力外,還要排除外界因素幹擾,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和新鮮感。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性強,注意力就強,思維過程就順暢高效。所以,老師與家長講授知識時增強趣味性和新鮮感是讓學生克服馬虎的重要方法。
2思維定式的存在
孩子在遇到一個新問題時,會不自覺地按照處理熟悉問題的套路來。在沒有區分異同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認為它們是一樣的。這就是思維定式的誤區。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事物,我們由已知事物的經驗推及未知事物時,不要盲目類比,要正確定位,找出異同,這樣才不致出錯。許多考試題的設置,就是考查對相似問題的區分度,間接上考查了孩子的思維品質。糾正思維定式和經驗不合理遷移,抓住事物本質,是克服這類馬虎的關鍵。
3思維有跳躍性
青少年在學習中有意無意地省掉其中一些步驟時,就很容易導致計算結果出錯。反過來,嚴格按邏輯思維推理的結果,就不易出錯。計算機在處理信息時,不會省掉哪怕最簡單的步驟,每個步驟都是邏輯鏈上的一環,去掉一個,程序就斷掉了。思維過程其實也一樣,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隻有做細心人,不抄近路,嚴格遵循邏輯思維程序,從上一步推及下一步,就不會出錯。孩子出現跳躍性思維,除了圖快圖省力的原因,還可能是因為問題較熟悉,預先設置了結果,省掉了推理過程的中間環節的原因,所以,學生一定要認真踏實,這樣的馬虎是可以避免的。
(二)如何使孩子不再馬虎
看到了孩子馬虎的各種原因,接下來,父母就要給予他針對性的措施,以此來幫助和指導。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到認真地做作業是完成學業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促使孩子端正態度,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科作業。並告訴孩子,認認真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對今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還可以讓孩子多多練習一些基本的東西,習慣成自然,馬虎也就減少了。千萬不要隨便斥責或打罵孩子,以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不應有的傷害,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以下是一些幫助孩子克服馬虎毛病的具體措施。
1幫助孩子在生活中養成細心的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不單單隻體現在學習方麵,而是與日常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的。如果孩子平日裏做事情都丟三落四,缺乏條理,那他在學習上也同樣容易粗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經常讓孩子做一些需要細心才能做好的家務活、工藝小製作,以及小遊戲活動。如學習剪紙,經常練習,有益於細心品質的培養,比如玩“挑火柴棒”遊戲,火柴棒一根根堆在一起,必須十分細心才能將它們一根根挑開等,訓練孩子做事有條不紊,養成嚴謹、獨立自主的好習慣,持之以恒,必然對孩子學習方麵會有很大的幫助。
2用鼓勵而非懲罰的手段督促粗心的孩子改變
青少年正處在一個叛逆的時期,如果這時候用一些激烈的手段去管製,隻能適得其反,因此,對青少年的管理,打壓不如引導,對於馬虎大意這個毛病同樣如此。孩子由於馬虎出了錯,如果對孩子作出懲罰,會讓孩子心理上產生厭倦和反感,失去學習的興趣。孩子學習情緒的好壞,對學習的影響很大。家長的批評甚至打罵,使孩子心理受到嚴重的挫折,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學習的信心,這會讓一個雄心勃勃要爭第一的孩子變成一個對學習不負責任的“粗心”孩子。因此,應該在孩子有進步時表揚、鼓勵,讓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的同時,認識到馬虎大意的危害。
3為孩子準備一本錯題集
家長可以把孩子因為粗心而做錯的習題收集整理在一起,並且同他一起分析做錯的原因,找出症結所在並找出規律。讓孩子平常多看幾遍,或是警告自己,並在心裏默念:別人都不馬虎,為什麼我馬虎呢?並不是自己不會,如果連自己會的都要錯,那該多可惜啊。一個不認真、不負責的人是成不了大事業的,我還年輕,我一定要克服它,讓我學習生活得更好,我一定能成功。馬虎並不是我的專利,它控製不了我,我一定要戰勝它。
這種方法對於提高孩子認識粗心大意的危害,提高改正粗心缺點的自覺性很有好處。
4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
家長一定要從寫作業的細節抓起,從草稿本抓起,幫孩子養成一個寫作業一絲不苟的習慣,那麼計算錯誤就會很少發生了。比如,草稿本要拿正規練習本,書寫規範、整齊,切不可隨便用什麼紙片或本子東擺一個式子,西擺一個式子,這樣不利於檢查。抄題目時書寫認真,條理清楚,並且看清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能驗算的要有驗算步驟。隻要長期堅持,孩子一定會變得細心、嚴謹起來。
5做一些必要的敏捷動作訓練
有些小學低年級學生顯得笨手笨腳、動作不靈活,這可能是手眼不協調的孩子。手眼不協調的孩子容易顧此失彼而粗心大意。
孩子出生後,會用自己的感官和四肢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如果我們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探索機會,就影響了他們動作協調性的行為發展。例如沒有經過足夠爬行的孩子,在手眼協調性上就非常差。現在的孩子多是“高樓兒童”、“電視兒童”、“讀書兒童”,難免會出現一些手眼不協調、或動作發展相對滯後的孩子。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多去室外運動。家長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拍球、跳繩、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戶外活動。在家裏,也可以讓孩子動作敏捷地做事情。敏捷的孩子眼神自然好。
6用目標激勵孩子上進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製訂減少因馬虎而導致錯誤的計劃,並對孩子取得的成績予以獎勵措施。比如說,本周因為馬虎大意錯了8道題,下周要求減少一個錯誤,大下周再減少一個錯誤直至因馬虎而產生的錯誤全部消失。每達到一個目標就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這種用目標來激勵孩子上進的方法,也能幫助孩子逐步消滅因粗心造成的錯誤,從而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
孩子總是馬虎,我和他爸爸也與他談過許多次了,但總是沒什麼特別好的效果!唉,你說一個聰明的孩子,總是犯粗心大意的錯誤,該多讓人著急啊!前兩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說,讓孩子擺脫粗心,可以讓他多做小事,從小事做起培養自己的認真,這樣就能逐漸克服。好吧,今後家裏的小事我都會放手讓他去做的,同時也要給他記錄,讓他自己看到,哪裏做得很好,哪裏做得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