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學成回國,成為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錢三強成長為一名科學家的過程,就是父親不斷精心培養的過程。父親帶著6歲的兒子參加五四運動遊行,讓兒子從小體驗“改造社會”的艱辛;教育兒子從小愛科學,樹立科學救國的思想和抱負;支持兒子自己做主選擇專業;鼓勵兒子克服語言困難;鼓勵兒子出國深造。在兒子成長過程的每一步、每個重要的岔路口,都有父親及時的引導、鼓勵和支持。
這就給我們一個啟迪:我們不要告訴孩子他應該做什麼和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相反,我們必須態度謙恭地麵對孩子的智慧。要相信,他們需要探索和發現的秘密就在他們的生活當中,而不在我們的生活中。
選擇就是機會。有的選擇,一生未必能碰上一次;有的選擇,多年才能碰上一次;有的選擇,天天都存在,時時都在考驗著人。當孩子麵臨人生選擇的每一道岔路口上時,父母要學會如何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1讓孩子自己選擇專業
每個孩子的興趣不同,愛好不同,父母應當給予孩子自由選擇專業的權利,不應橫加幹涉。一些父母,眼見別人3歲的孩子就會背唐詩,也買回一本《唐詩選集》,每天口讀麵授,逼著孩子背誦。還有的父母,希望子女成為少年畫家、書法家、樂壇“神童”,也毫不顧忌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的條件,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摳出搞“智力投資”,但事實並不與他們的願望成正比。
2及時引導、鼓勵和支持
每個孩子對自己將來要走的路都會有不同的偏愛,不要小看孩子的判斷力和想法。做父母的不能永遠幫助孩子決定他們自己的事,如果孩子決定了的事,父母可以提一些參考意見,但不要強求孩子改變。父母關愛子女,僅僅停留於溺愛和物質的滿足是遠遠不夠的,而應重在啟發、引導、扶持,積極支持孩子的選擇。
3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
籃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深有體會地說:“在放手過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讓兒女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自己作出事關終身的決定,選擇與我為他們確定的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也恰恰是天下多數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可是,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一定要衝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和王強談過沒幾天後,他的班主任主動找到了家裏,和我談起了孩子報考誌願的事。原本我以為老師會認同我們的意見,誰知道卻被老師批評了一番。老師對我說,表麵上看,我和他媽媽為王強拿主意是對他好,其實,這是一種不相信孩子的表現。接著,老師又給我們舉了比爾·蓋茨等人的例子,讓我和他媽媽明白,無論什麼行業,隻要努力,隻要自己有興趣,那麼將來就會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一味幹涉孩子,那麼還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隔閡。孩子,現在我明白,你的選擇沒有錯。我和媽媽會放開手,讓你自己去飛翔!
第三節你們的理想不要強加給我
小勇從小就喜歡踢足球,在小區裏經常可以看見小勇抱著足球,和一些年紀相仿的同學在那裏玩。後來,學校組建校足球隊,小勇報了名,而且還通過了考核,成了校隊的一員。
就在小勇準備在足球場上一展風采時,小勇的母親得知小勇參加了校足球隊的消息,就極力反對,小勇的媽媽認為這是“不務正業”,肯定會影響學習。
為此,小勇的媽媽給小勇報了很多的課外補習班,她想,這樣一來,小勇就沒有時間去訓練,校隊就不會要他了,那麼他就不會因為踢球分散學習的精力,而且參加補習班又能補充加強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這是一箭雙雕的好辦法。
但是,小勇對課外補習一點兒都不感興趣。他找到媽媽說:“媽媽,你憑什麼不讓我去踢足球啊?”
媽媽說:“孩子,踢足球有什麼用處?你看,現在人家其他小朋友都忙著學習,你應該把主要精力投入學習當中!”
小勇不滿地說:“可是我平常已經很努力了啊!課餘時間我為什麼不能幹點兒別的活動?”
媽媽說:“當然可以了!但是就不能踢足球!孩子,要不然,我帶你去學畫畫吧!媽媽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畫家!”
“可是,可是……”小勇還想解釋,可媽媽再也不聽了,隻顧幹她自己手裏的活。
小勇無奈地回到了臥室,看著媽媽的照片,用一種譏諷的口氣道:“我就是喜歡踢球,你不尊重我的愛好我也沒辦法。但至於什麼畫畫,我肯定不去,你要是喜歡,你去!至於什麼錢白花了之類的話,別跟我說,我又沒說想去學畫畫、做畫家!白花錢,那是你自作自受!我還會對你說,你的理想憑什麼強加給我!”
孩子那麼對媽媽說話,是因為母親根本不在乎他的興趣愛好,無理地傷害了他。所以,當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抱怨時,又怎麼好意思指責孩子不聽話呢?
父母應當平心靜氣地想一想,自己在年少時,難道就沒有經曆過這樣的事情麼?自己的愛好,難道就沒有遭到過父母的阻攔?而自己那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經曆過這種事。而當自己的孩子也到了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時,若一味地阻攔,那麼,他自然也會表現出反感和強烈的叛逆。
家長應該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孩子們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父母在與孩子一起作決定時,如果父母的意見與孩子的興趣相一致,以後的事情進行得就會很順利。但事情往往是孩子的興趣與父母的意見不一致,這就容易出現矛盾——是尊重孩子的興趣,還是強迫孩子屈從於家長的興趣?通常,家長會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還是應該聽大人的,大人畢竟比孩子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可是孩子的父母應該明白一點,你所決定的事要由孩子去實現,你如果違背了孩子的意願,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往往就會既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又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限製孩子興趣愛好的做法,在所有孩子的眼裏都是一件讓人極為反感的事。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許孩子的興趣愛好,在別人的眼裏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或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但是對青少年自己而言,卻是他的最愛,是他的精神支柱。這種興趣愛好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的思想,占據著他們的生活,有的孩子甚至將這種愛好視為生活的重點。所以我們完全應該理解那些為了捍衛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過激、衝動的青少年。如果某件事情愛好是孩子的最愛,那麼他們去努力的捍衛它,這是無可厚非的。
試想,終日麵對無休止的指令和一項項自己沒有興趣的目標,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能茁壯成長嗎?即使不會“崩潰”,恐也很難大有作為。一位教育學家說得好:“隻有充分發展孩子們的天性,才能培養出孩子們大膽創新、勇敢質疑的頭腦。如果一心一意要培養順從聽話的‘乖’寶寶,就不要夢想培育出獨立自主的優秀人才。”
另外,一些孩子會由於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或是覺得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讓自己不堪重負,才會和家長在興趣愛好上較勁。其實還有一些青少年可能是因為其他一些外在的因素,而維護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孩子想踢足球,不是因為他喜歡足球這項運動,而是因為他喜歡上了某位足球明星,覺得那個明星特別帥,等等。孩子的心理是“誰敢罵我的偶像,就是跟我過不去!”
因此,當孩子對某些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時,父母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讓他放棄。與孩子溝通時,家長應注意:
1善於發現孩子的出眾之處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偏”才、“怪”才,如果家長硬逼自己的孩子成全才,那孩子的“偏”才和“怪”才就會在無聲無息中被扼殺,最後孩子隻能成為庸才。所以,父母在溝通中應該敏銳地發現孩子潛在的特殊興趣愛好和某些方麵的天賦,用心去發掘、培養,使孩子在自己擅長的方麵達到一定高度。這無論對孩子今後的事業發展還是對孩子本身的性格養成都是十分有益的。
2尊重孩子的決定
孩子到了初中階段、高中階段,他們已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辨析能力,他們最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擅長什麼。當孩子麵臨決定未來的選擇時,父母應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未來最好讓孩子決定。
3理解、肯定、鼓勵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哪個家長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毫無情趣的書呆子。所以為了保護孩子的愛好,父母應該對孩子加以鼓勵。這樣可以使孩子的興趣愛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且說不定可以在這些方麵能獲得意外的成功呢!同時,當一個孩子不能按父母設定的目標走下去的時候,他的內心非常矛盾,這時父母要多開導孩子,幫助孩子選擇另一條適合孩子自己的道路。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條。
4適當培養,不要強迫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時不要急於求成。可以和孩子商討學習培養的計劃,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但也千萬不要把孩子的興趣愛好當成作業每天強迫孩子“修習”,這樣做隻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愛好慢慢失去興趣,所以一定要注意這點。
5把握好孩子的作息時間
家長在培養、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的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學習時間、發展興趣愛好的時間要適當分配,孩子本身的意見同樣可以作為參考。需要注意的是,平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要端正,不能因為自己是父母、是長輩就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或是逼迫孩子按自己的所謂“合理規劃”來生活。這樣做必定會引發孩子激烈的反抗。
這段時間,我和孩子總有那麼多的矛盾,現在才明白,原來是我不尊重他的興趣愛好造成的。看了一些專家的分析後,現在我明白該怎麼做了。首先我應該拋棄自己的武斷與大人的傲慢,正視孩子的興趣愛好,然後再和孩子進行交流,發現問題的所在,找到適當的解決辦法。對於合理、高雅的興趣愛好,我和他爸爸就應該盡量支持!對於小勇想踢足球這件事,現在我想明白了,這不是壞事,說不定,將來他還能成為中國的“羅納爾多”呢!
第四節我又有別的愛好了
一天,娜娜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訴媽媽自己要學舞蹈,以後要當一名舞蹈演員,登台表演,讓台下觀眾全都為了自己的舞姿而鼓掌。父母對娜娜找到奮鬥的目標感到非常高興,為此全家還慶祝了一番。可是加入學校的舞蹈隊還沒兩天,娜娜就覺得練舞太辛苦了,總是摔跟頭,還是拉小提琴比較時髦,於是就改學小提琴。
但是隔了沒多久,娜娜又覺得學小提琴太吵了,想要學個既安靜又高雅的,於是就改學畫畫。可是學著學著忽然覺得畫畫要求太高、太煩瑣,又跑去學唱歌……就這樣周而複始,娜娜不斷地換班,轉換學習科目,始終沒能好好靜下心來專心學好一門才藝,一個學期下來,娜娜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學會。
娜娜看著其他小朋友的進步,心裏慌成了一團:“為什麼,我總是喜歡上這個又喜歡上那個?其實我心裏明白,到頭來,我現在什麼也不喜歡。小提琴太吵鬧、跳舞太難、唱歌太苦……我到底該喜歡什麼才好呢?哎呀,我心裏好著急啊,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娜娜為什麼喜歡的東西那麼多,卻沒有任何一個能堅持到底?爸爸看在眼裏,心裏也是一陣納悶。
其實,娜娜的“朝三暮四”,主要就是由浮躁心理造成的。就目前社會來看,浮躁心理是一些孩子的通病,主要表現為孩子做事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性,而且很多時候心神不定;對於某一件事情缺乏恒心和毅力,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而且耐不住寂寞,無法靜下心來,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不肯為一件事傾盡全力。
像娜娜這樣頻繁地轉換興趣愛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哪一樣也沒有學好,就是浮躁心理的典型表現,這在其他孩子身上也非常明顯。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家神氣,又想當企業家,但有了理想卻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一些青少年,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患得患失,經常焦慮不安、喜怒無常,總是自尋煩惱,慣性地“這山望著那山高”。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浮躁心理?一般來說,主要由兩方麵原因造成:
一方麵是社會原因,現如今社會正處於轉型期,每個人都麵臨著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許多人為此心神不寧,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社會上的這種浮躁心態,必然滲透到家教領域中來。不少家長教育孩子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到了有點“饑不擇食,慌不擇路”的程度。一本《哈佛女孩》麵世,家長們就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劉亦婷”;幾個小女生憑借“超女”舞台一舉成名,所有的家長都想自己的女兒成為“李宇春”;有人振臂一呼那是“21世紀的通行證”,家長便蜂擁而至去購買《學習的革命》,到底讀了沒有,則隻有天曉得。無視孩子的個體需求而進行過度開發,希望得到一個秘訣、找到一條捷徑,使孩子快速成才,這便是家庭教育中家長浮躁心態的典型表現。還有,一些家長自身的某些浮躁表現也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另一方麵是青少年的個人原因,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急死人”,通過攀比,青少年感到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投機主義的驅使下,不少青少年變得隻有一個目標:為金錢而學習。但學習又缺乏恒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的智力與發展能力的準確定位,因而使孩子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進,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那麼,父母應當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改變浮躁心理呢?專家建議,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家長隻有幫助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才能使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產生高度的責任感與方向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俗話說:“無誌者常立誌,有誌者立長誌。”家長要告訴孩子立誌不在於多,而在於“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誌而事鮮成”的不好結果產生。
2培養孩子“先思考後行動”的習慣
家長無論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都要讓孩子先思考,後行動。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台演講,應先準備講稿。
同時,在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要學會經常問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樣去做?”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
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家長要培養孩子對事情負責的心態,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小流以成江海”,累積到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4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青少年的好奇心是很重的,家長應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入對問題、對事物、對現象的深入探討中,讓孩子對深層次、更本質的內容產生好奇,從而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提高孩子的思維水平。
5幫助孩子調節心理狀態
孩子有時候在學習中會感到心情煩躁,這時候家長可讓孩子先把東西放一放,聽一聽優美、舒緩的音樂,也可帶孩子出去散心,減輕他的負擔,讓他心情平靜下來,更集中精力重新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孩子的浮躁之心自然消失了。
6有針對性地“磨煉”
家長可以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能夠“磨煉”孩子心理的措施。比如說在孩子自身興趣的基礎上讓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不僅如此,家長也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可以讓孩子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隻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7用榜樣教育孩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榜樣。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榜樣,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此外,家長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榜樣去鼓勵孩子,如用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激勵孩子,督促孩子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我現在才明白,孩子學的東西那麼多,但是一直都沒學好,並不是學的不廣的原因,而是由於她太過浮躁。我從一些文獻上看到,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它會使孩子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看來,以後我要首先讓她改變浮躁的心態,然後再找到喜歡的方向去努力,隻有這樣,她才能把愛好做到最好!
第五節我一定要去特長班麼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小佳抱著足球衝出家門,準備在小朋友麵前表現一下自己的超高的球技。
誰知道,小佳剛走到球場,爸爸後腳就跟了過來,並對激戰正酣的小佳喊道:“小佳!趕緊回來!”
小佳不情願地走到場邊,滿腹牢騷地說:“爸爸,你幹什麼啊?沒看見我都要射門了?”
“你這個孩子,”爸爸抓起小佳的手就往外走,“今天下午你還要上奧數班,一會兒就要上課了,在這裏踢什麼球啊!”
“我不想去!”小佳掙脫開爸爸的手,大聲喊道:“我不想上那些什麼特長班!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難道我不能休息麼?”
爸爸見小佳如此不聽話,愣了愣便一巴掌打了過去。小佳捂著滾燙的臉,卻絲毫不願走開,就這樣,爺兒倆在球場上就吵起來了。
小佳還是沒能執拗過爸爸,被送到了奧數班。可是,他的心裏一點兒也不服氣:“特長特長,爸爸,你知道我的特長是什麼嗎?我不喜歡數學,可是你卻讓我上奧數;我討厭畫畫,你卻讓我上學美術班!難道你小時候,每天就是在這些特長班裏度過的麼?那你怎麼現在還是一事無成!哼,你讓我上特長班,那我就在課上搗亂,讓老師批評我、請家長!我要讓你知道,我討厭死特長班了,我再也不想來了!”
父母望子成龍,但孩子卻不因此感激,這不僅單指小佳的情況,還有很多的孩子都是如此。父母不禁好奇,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孩子不明白這是為他好麼?
其實,孩子怎會不懂家長的良苦用心?隻是,這種強迫式的培養“特長”的方式,是任何人都不會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