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文學家,藝術家蘇東坡與吳複古有過一段很深的交往。
吳複古,字子野,號遠遊,廣東揭陽人。生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卒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吳複古年少有文名,但性格奇特,淡泊名利。初舉孝廉,授職皇宮教授。由於不滿官場黑暗,決然棄官,築庵麻田山中(今潮陽縣境內)。他雖然出了家,但很講究養生存氣之道,他所講的“養生”,乃是儒家的修身養性,所講的“氣”,是孟子之所謂浩然之氣。史書記載他“每論出世法,以長生不死為宗事,以煉氣服藥為土苴”,反對道教的一套,主張一切順應自然,強調自我休養。
出家後,遍遊天下名山,廣交名士,雖常出入於士大夫之門,但從不阿諛奉承,對人一無所求。當時的名士都十分景仰他。北宋詞人,天章閣待製李師中,素有神童之稱,為人十分傲倨,“於世少所屈”,唯獨看重複古,稱“白雲在天,引頷何及”。蘇東坡兄弟也在這個時候認識了他。向他請教作文與處世之道,並寫下《聞潮州吳子野出家》、《問養生》等文章。他們雖然年齡相差數十歲,但一見如故,成了忘年交。蘇東坡豁達豪放的性格與超逸的文才很得複古賞識,而吳複古剛直脫俗的性格與道德文章更使東坡折服。東坡曾把複古告誡他的養生之法素筆抄下,引為座右銘,這就是有名的《問養生》法帖。世傳東坡善養生之法,頗受這位良師益友的影響。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八月,蘇東坡被貶惠州,專程經潮州拜晤複古,老友重逢,分外高興。蘇東坡欣然命筆,為麻田寺題名“遠遊庵”,並作《遠遊庵銘並序》,至今麻田山仍保存有蘇東坡當年的墨跡。
紹聖四年,東坡再次被貶海南,在瓊州(今儋縣)期間,曾多次向複古表達敬意。有一件事使東坡很受感動:複古曾命其子送過東坡一些潮州特產,東坡在儋州時記起此事,乃命人帶了些海南特產鮮果給複古。誰知複古十分生氣,命來人帶回,並複函東坡,誠懇地說,朋友之交在於神交,隻要彼此心心相印,何必搞世俗的那一套“禮尚往來”呢?這樣做,隻能給高尚的友誼帶上世俗的習氣。
到了元符三年(1100)底,蘇東坡遇赦北歸。97歲高齡的吳複古,感念老友情長,執意為之送行,來到清遠。因天氣寒冷,老邁之人不禁其寒,遂染病不起。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四月十三日,不幸病逝於歸途。東坡在真州驚聞噩耗,萬分傷感,寫下了《哭子野》的祭文。
蘇東坡與吳複古雖然對待現實的態度不同,前者是麵對現實,不怕磨難、積極向上;而吳複古的思想較為消極,他不讚成東坡沉浮於宦海之中,曾勸他“邯鄲之夢,尤足以破妄而歸真,今子目見而身履之,也可少悟!”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卻成了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