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青州府的王沂公自幼好學,聰穎過人,待人誠懇。他十年苦讀後,終於考中了進士,繼而又被點中狀元。
王沂公奪魁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京城內外,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紛紛前來祝賀。王沂公此時最思念的是故鄉,是父母。不久,朝廷允許他回鄉探親。於是,他匆匆告別了汴京城,踏上返回故鄉的旅途。
經過幾天日夜兼程,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進入青州地界。王沂公正欣賞著家鄉美景,忽然,一陣熱鬧的鼓樂聲伴著清風傳來。王沂公駐馬觀看,隻見大路不遠處的一個岔道口上,聚集著一群人,他們有的在吹吹打打,有的在燃放鞭炮,有的在擺桌倒茶……
“他們在幹什麼?”王沂公輕聲問一個過路人。過路人說:“客官,您不知道嗎?青州府出了個狀元,名叫王沂公。他們是知府大人派來的,在此等候迎接狀元榮歸故裏。”
王沂公點了點頭,一邊感到高興,一邊又隱隱感到不安。他想:我寒窗苦讀,是為了能為國為民做些事業,現在剛中了狀元,貢獻尚無,就驚動地方,實在不好。今日迎我,我若前去,必定會使地方更加興師動眾,驚擾鄉裏。這樣鋪張浪費,實在不可。
他打定主意,掉轉馬頭,從小路前行。他邊走邊想,今後為官,務要注意節儉清廉。想到此處,他覺得自己穿朝服,跨大馬,必然會被人認出來。一旦認出,實難遮掩。消息會不脛而走,到那時自己想回避鋪張浪費的迎送都困難了。於是,王沂公停下來,脫了官服,找了一頭毛驢代替高頭大馬,然後又上路了。
進了青州城,王沂公徑直去見知府。來到知府官邸,隻見門裏門外十分熱鬧。上下人都在忙碌。他不用問,一猜便知他們是為迎接狀元公在忙碌。他皺起眉頭,歎了口氣說:“小小狀元尚且如此,來了上司或朝廷官員,肯定更要鋪張,此風斷不可長。”
門人通報以後,知府大吃一驚,忙迎了出來。他望著便服裝束的王沂公說:“這是怎麼回事?狀元公怎麼獨自到了?聽說您榮歸故裏,我已派人在路上恭候,現在,怎麼就您一個人啊?”
王沂公笑著說:“晚生承蒙鄉親支持,皇上恩德,僥幸中了狀元,既無功,又未為家鄉出力,怎敢勞動各位,驚動鄉親呢!”
知府搖頭說:“話雖這樣講,但狀元榮歸,理當迎候慶祝,這是曆來規矩,區區小事,您不必有什麼顧慮和不安。”
王沂公也搖了搖頭,說:“大人的話,晚生不敢苟同。晚生以為,不必要的事,就不要去做,更不可虛誇,不能鋪張浪費。謝謝大人的好心,但晚生實不敢當,也打心眼兒裏不同意這樣做。”
說罷,王沂公便向知府告辭,回家拜見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