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從1941年開始,就在陝甘寧邊區財政廳任秘書主任,建國後擔任財政部辦公廳主任、副部長、部長,40年來一直做財政工作,始終保持勤勞節儉的本色。
幾十年來,他的職務幾經提升,當了部長,但是他仍住在50年代初住的一個小四合院裏,門窗的油漆斑斑剝落,顏色已由紅變成灰白。屋裏牆壁已經17年沒有粉刷。唐山地震以後,住屋的牆壁多處出現裂縫,機關和房管所要給他修理,他執意不肯。說:“我是財政部長,管錢的,現在國家經濟有困難,許多人居住條件都很差,我的房子能住就行了,應當先給別人修。”
吳老當了部長,行政處的同誌準備給他配備新的沙發、大辦公桌、電扇等家具。他知道後,就找行政處的同誌說:“我家裏的東西一切照舊,什麼也不要給我。需要什麼東西,我可以自己解決,你們要多關心下麵的同誌……”行政處的同誌覺得吳老家的沙發實在太不像樣了,提出要修理,換個沙發套,也被拒絕了。現在,吳老家裏的沙發套還是他愛人邸力同誌(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副教授)自己買布縫製的。
當了部長,照例可配備“紅旗”轎車,可是吳老不講這一套。他說:“車,隻要能跑就行了。為什麼職務一變,待遇也一定要變呢?”吳老用車一貫公私分明,從不坐公車逛公園,上百貨商店。即使因公外出開會,如果路程比較短,他總是堅持步行,從不用車。他對家裏人要求很嚴,從來不讓家裏人使用公家的車。有幾次,邸力同誌和吳波一起去八寶山參加追悼會,回來時,司機同誌說:“邸力同誌到電影學院上班,路比較遠,我們繞一繞道,送一下吧!”吳老卻笑著說:“不用了,她有月票,乘公共汽車很方便。”
三年困難時期,吳老把發給他的“供應卡”鎖在櫃子裏,誰也不讓動。秘書發現後,心疼地對吳老說:“你夜以繼日地工作,年紀又大,應該注意一點營養,否則你身體吃不消。”可是,吳老毫不在意地說:“現在國家有困難,大家都有困難,作為領導幹部,隻有和大家同甘共苦,才不能脫離群眾。”
1959年夏天,吳老到北京郊區盧溝橋公社一個大隊參加勞動一個月,和社員過著完全一樣的生活。社員都親切地叫他“吳老頭兒”,誰也不知道他擔負的是什麼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