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為了能真實地掌握當地的水文資料,李國安經常放棄能坐車的好路不走,天天走戈壁,穿沙海,翻山脊,下衝溝,哪裏地形複雜,他就在哪裏找水。為了給物探收集資料,李國安每天幾乎有1/3的時間徒步行走。一路上,李國安靠著拐杖在風裏、雨裏跋涉了整整4個月。行程24800公裏,掌握了4000公裏邊防的詳細水源分布,寫出了22萬字的邊疆水文地質專題調查報告,填補了4000公裏邊防無水文地質資料的空白;確定了沿線109眼井位,收集了12麻袋形形色色的水晶瑪瑙奇石,建起了我軍第一個水文地質博物展室。
李國安常說:在新形勢下,我們作為黨的領導幹部,就是要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受常人受不了的罪,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帶動大家多幹一些為黨立碑的事,把黨的溫暖送到人民的心坎上。他正是靠著這樣的信念,在任團長的8年裏,率領給水團轉戰200多萬公裏,打井近300眼。並在被視為無水的沙漠戈壁中找到了水,在礦化度很高的地區找到了飲用水,在北緯40度以北開創了冬季成井的先例,填補了在大漂礫地層上運用孔內爆破成井的空白……這一切,均被專家稱為水利史上的奇跡。他還被工程兵指揮學院、工程兵工程學院和南京河海大學聘請為兼職教授,人們稱他是出色的水利專家。但熟悉李國安的都清楚,他為此做出了多大的犧牲。
37度邊疆春秋,李國安從未向組織伸過手,他曾當過10年排職,10年連職,10年營職,從沒有任何怨言。他常說有首歌唱得好:“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
1996年1月17日,新華社播發了一條有關李國安的重要消息,即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近日簽發命令,授予李國安“模範團長”榮譽稱號。1月23日,新華社播發了長篇通訊《我黨我軍宗旨的模範實踐者李國安》,首都各大報紙分別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長篇通訊,從多角度、多側麵、全方位地集中報道了李國安的事跡。此後,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六次親切地接見了他。1996年6月28日,中央組織部授予他“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1997年9月,他作為代表光榮地出席了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2001年,他被任命為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次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但他離開給水團團長的崗位後,仍保持著當年的公仆本色,繼續實踐著他當年提出的“參加革命為了人民、手中有權服務人民、一生一世造福人民”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