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寒暑,張榮鎖和村民們共治理荒坡8座,麵積達1500畝,栽植蘋果、山楂、桃、梨等果樹累計3.5萬餘棵。僅此一項,每個村民的年收入淨增150元。接著,種植香菇、發展旅遊……隨著一個個新項目不斷上馬,回龍人徹底甩掉了貧窮的帽子。
張榮鎖常說:“當幹部就跟那牛拉犁、馬拉車一樣,群眾最需要什麼,我們就應該幫助他們解決什麼。”看著脫貧的回龍村,張榮鎖的心裏並不輕鬆。因為一道15公裏長、200多米高的懸崖把回龍村一分為二,道路不通,山上的資源無法開發,崖下的群眾富起來了,可崖上的380多口群眾依然過著苦日子。更讓人痛心的是,20年來,這條懸崖奪去了18條生命。1997年冬,他帶領150多名黨員群眾開始長達3年多的修路工程。他們背著背包,拉著鍋碗瓢盆,挖地穴、倚斜石,在岩縫裏打地鋪。遇到危險的打眼放炮,張榮鎖總以“築路敢死隊”隊長的名義第一個衝上去。因回龍村的集體積累有限,為修路,張榮鎖把自己做生意積攢的72萬元現金全部貼進去,還低價賣掉了自己的本田轎車、門麵房和石材廠。就這樣,張榮鎖帶著回龍村的男女老少,艱苦創業,苦幹實幹,硬是靠錘鑿炮轟,攔腰斬開了9座山頭,在千年絕壁上“掛”上了8公裏的盤山公路,在百丈懸崖中“鑽”出了1000多米的“S”形隧道。2002年1月10日,隨著一聲衝天巨響,清峰關隧道打通了!回龍村從此與山外連成一個世界。
張榮鎖創造了奇跡!“四百壯士”竟在曆史上3個朝代修路未成的萬仞絕壁上築起了長達10公裏的“通天路”;8年間,回龍村從太行深山一個與世隔絕的“極貧部落”竟成了聞名遐邇的“小康群體”。拒絕村民為他立碑的張榮鎖帶領回龍人民在巍巍太行豎起了一座艱苦奮鬥的不朽豐碑!
“成由勤儉敗由奢”,驕奢淫逸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中國腐敗之道、是敗家風,要代代抵製。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經濟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和老百姓都開始富了,但是在這樣的一個條件下也出現了奢侈腐敗的風氣,並逐漸有蔓延的趨勢。一些人瘋狂比闊,挑戰社會,更有甚者,一些領導幹部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搞奢侈腐敗,敗壞了黨紀國法,葬送了自己光明前途。
奢侈是人的虛榮心的一個突出反映,它就像有毒的罌粟,盡管花朵炫人眼目,吃起來上癮,但它帶來的後果卻是危害無窮。它可以使人墮落、麻醉、迷入歧途而不能自拔;它更可以使人中毒很深,還迷戀於毒癮;大而言之,它可以使國力枯竭,由盛而衰;小而言之,它可以使企業家業傾覆,甚至禍及個人生命。因此自古至今,凡有識之士、成功之者,無不反對奢侈淫逸。孔子有句名言“奢則不孫,儉則固。”曾國藩在給他兒子信中慨歎:“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唐代李商隱更是一語道盡奢侈之害“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我們反對驕奢淫逸,就是要反對貪圖享受、耽於物欲、驕縱自恃、宗旨淡漠、責任缺失等不良作風的滋長蔓延。我們一些幹部中的確存在著驕奢淫逸滋生蔓延的現象,其後果直接遲滯地區發展,危害群眾利益,嚴重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此患不除,改革發展必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