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行者,必惡凶險之類;務公正者,必無邪佞之朋;報廉節者,必憎貪冒之黨;有信義者,必疾苟且之徒。

——唐·陳子昂《明必得賢科》

崇尚德行的人,肯定討厭凶險一類的人;做事公正的人,必定沒有奸邪諂佞的朋友;保持廉潔的人,必定憎恨貪圖財利的黨派;講究信用道義的人,必定痛恨得過且過的人。

君子貴弘道,道弘無不亨。

——唐·聶夷中《客有追歎後時作詩勉之》

有德行之人最重要的是宏揚道義,道德高尚無不暢通無阻。

人之有發兮,旦且思理。有身兮,有心兮,胡不如是?

——唐·盧仝《櫛銘》

人有頭發,每天早上總得梳理。有身體,有思想,怎麼不該這樣?喻指每天反省一下自己。

為女莫騁容,騁容多自傷。

——唐·邵謁《金穀園懷古》

作為女人不要表現容顏,施展容貌會自己傷害自己。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唐·釋神秀《偈》

身體是光潔的菩提樹,內心像明淨的梳妝台,要經常不斷地擦拭,讓它一塵不染。

立身有高節,滿卷多好詩。

——唐·顧況《哭從兄萇》

立身處事要有高尚的情節,寫作起來要有滿卷的好詩。

省躬知任重,寧止冒榮非。

——唐·沈佺期《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

省視自己才知任重而道遠,決不接受徒有虛名的榮譽。

言非法度不出於口,行非公道不萌於心。

——唐·楊炯《杜袁州墓誌銘》

不合乎法禮的話不說,不公道的行為不在內心萌芽。

治外物易,治己身難。

——唐·林慎思《伸蒙子》

治理身外之物很容易,治理自己的身心困難。

立誌言為本,修身行乃先。

——唐·吳叔達《言行相顧》

樹立誌向語言是根本,修養身心行動應在先。

道在無伊邪,天將奈爾何。

——唐·韓偓《信筆》

如果走的是正道,誰都不敢拿你怎麼辦。喻指要行得正,立得直。

丈夫立身須自省,知禍知福如形影。

——唐·樊鑄《及第後讀書院詠物十首上禮部李侍郎》男子漢立身於世必須要自我省察,要知道禍與福相互可以轉化。

行己莫如恭,自責莫如厚,接眾莫宏,用心莫如直,進道莫如勇,受教益莫如擇友,好學莫如改過。

——唐·李翱《答朱載言書》

自己的行為要恭敬,自責要深刻,接納眾人要大度,用心要正直,增進學識要勇敢,受教益要學會於擇友,好學要改正過錯。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唐·元結《自箴》

如果要完善自己的品德,必須忠厚正直;如果要履行自己的行為,必須正直,不投機取巧。

誌驕於業泰,體逸於時安。

——五代·張昭遠等《舊唐書·後妃傳上》

驕傲在於事業一帆風順,安逸在於環境安定寬裕。喻指要時時注意修養身心。

立身行己,居安如墜,亡躬殉義,視嶮若夷。

——北周·庾信《周柱國慕公神道碑》

立身行事,處在平安環境仍像墜落深淵;犧牲自身,視艱險如坦蕩平地。

悟則明,懼則恭,奮則勤,立則勇,容則寬。

——宋·蘇洵《諫論上》

領悟就明智,畏懼就恭敬,發奮就勤勉,堅強就勇敢,和善就寬仁。

天下之人,不能皆賢,不能皆不肖。

——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

天下的人,不可能人人都品德高尚,也不可能都是品行惡劣的人。

君子不待褒而勸,不待貶而懲。

——宋·蘇洵《史論》

有品行的人不等受到讚揚才自勉,也不等挨了批評才自警。

道與德可勉以進也,才不可強揠以進也。

——宋·蘇洵《養才》

道德修養可以努力而進步,學識不能以強行拔高而取得進展。

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宋·蘇軾《文與可字說》

堅守道義就忘掉時勢(不利),施行仁義就忘掉個人利益,修養美德就忘掉虛名。

修其本而末自應。

——宋·蘇軾《上清儲祥宮碑》

修養其根本而末節自會響應。

其處己也厚,其取名於廉。

——宋·蘇軾《醉白堂記》

對待自己要求很高,對爭取名望則要求很少。

懶者常似靜,靜豈懶者徒。

——宋·蘇軾《送岑參》

懶人常常看上去是在靜心修養呢,但靜心修養的人絕不是懶惰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