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愈《祭薛中丞文》
高尚而美好的品德,能夠激勵和淨化社會習俗。
天高而明,地厚而平。
——唐·韓愈《祭董相公文》
天高顯其明遠,地厚顯其平曠。喻指修養高,威望就高。
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
——唐·韓愈《獲麟解》
麒麟之所以成為吉祥的象征,是因為它所具有的品德而不是因為它的外在形象。
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
——唐·韓愈《原毀》
不用一般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卻用聖人的尺度要求別人。喻指缺乏自身修養。
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
——唐·韓愈《原毀》
人在責備別人時詳細,而要求自己的卻很少。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唐·韓愈《原毀》
整天都在考慮,去掉自己與虞舜不一樣的地方,追求那些與虞舜相似的地方。
潔己是心豪。
——唐·劉禹錫《浙西李大夫示述夢四十韻並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繼聲》涵養自己潔身自受是聰明智慧的表現。
修身而不能及治者有矣,未有不自已而能及民者。
——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
個人修養好而能力有限的人是有的,個人修養差而能治理好百姓是沒有的。
守法持正,嶷如秋山。
——唐·劉禹錫《司空奚公神道碑》
遵紀守法,主張正義,品德崇高猶如崇山一樣。
類君子之有追,入暗室而不欺。
——唐·駱賓王《螢火賦》
像君子那樣有高尚的道德涵養,在沒人注意的時候也不幹壞事。
貸賄為賢所賤,德行為賢所貴。
——唐·張九齡《親賢》
有才能的人所輕視的是錢財,有才能的人所重視的是品德。
修之至極,何謗不息。
——唐·張九齡《上姚令公書》
修身達到了最完美的境界,任何誹謗都可以止息。
富貴者君子之餘事,仁義者賢達之常跡。
——唐·盧照鄰《對蜀父老問》
對於金錢地位有德行的人看得很輕,正直仁義則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常行。
邪曲者,人之所賤,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貴,而君子之德也。
——唐·劉知幾《史通·直書》
邪惡歪曲,是人們所鄙視的,這是品行低劣的人的行徑;正直,是人們所敬重的,這是品行高尚的人的美德。
有始有終,無為無欲,遇災則極其憂勤,時安則不驕不逸。
——唐·吳兢《貞觀政要·慎終》
要善始善終,順其自然,不貪利,遇到災禍盡力給予幫助,天下太平時不驕縱安逸。
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遊,仁義積則物自歸之。
——唐·吳兢《貞觀政要·仁義》
樹林茂密鳥就會棲息,水流寬廣魚就會暢遊,道德仁義深厚就會受到人們的愛戴。
人之立身,所貴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論富貴?
——唐·吳兢《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人立身處世,最為重要的是德行,何必要追求富貴?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唐·孟郊《遊終南山》
隻要自己品行端正,即使路途艱險,內心也是平靜坦然的。
才飽身自貴,巷荒門豈貧。
——唐·孟郊《題韋承總吳王故城下幽居》
才能突出身價自然提高,小巷荒僻不能算是貧窮。
殘月色不改,高賢德常新。
——唐·孟郊《章仇將軍良棄功守貧》
月有圓缺但月色不會改變,品德高尚就會進步很快。
利劍不可近,美人不可親;利劍近傷手,美人近傷身。
——唐·孟郊《偶作》
利劍不可靠近,美人不可親近;靠近利劍要刺傷手,親近美人會降低品行。
刀不利,筆不銛,宜加砥削。
——唐·馬總《意林》
刀不快要磨,筆不鋒利要削。喻指要不斷修煉自己以便取得進步。
背後噇魚肉,人前念佛陀。如此修身處,難應避奈何。
——唐·釋寒山《詩三百三首》
背後大吃魚肉,當著人麵卻念經拜佛。像這樣修養身心,為何要這樣做呢。喻指修身養性要真誠。
行生於己,名生於人。
——唐·李延壽《北史·甄琛傳》
品行產生於自己的行動,名聲來自別人的認同。
靜以修身,儉以養性。
——唐·李延壽《南史·陸慧曉傳》
心平氣和可以修養身體;節儉樸素可以修養性情。
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人部七·鑒戒》道德修養是從小事上培養起來的,禍患是由微小的事物逐漸釀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