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如今已屆90多歲高齡了,可他依然頭腦清楚,思路敏捷,反應靈活,步履穩健。他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囚禁生涯,竟能如此健康長壽,堪稱奇跡。奧秘何在?據了解,這位如今仍不失大將風度的張學良在任何條件下都十分注意養生。對他的養生之道,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麵來概括。

第一,體育鍛煉。

張學良從青少年時就非常重視體育鍛煉,並有著十分廣泛的體育愛好。他爬山、跑步、遊泳、滑冰、散步、騎馬、下棋、垂釣、跳舞、打網球、籃球、乒乓球、高爾夫球等等,無所不會,並且從小到老,堅持不懈。

張學良在廣泛的體育愛好中,打網球算是他的強項,並有獨到之處。1934年,蔡智佳先生在廬山國際網球擺擂台,張學良從清晨一直激戰到中午,沒有一個人能擊敗他的。有一天,他碰見一位對手,球藝不凡,兩人曆時幾個小時的苦戰,結果竟難分勝負,最後隻好握手言和。分手時,那個人才知道這位不服輸的對手是張學良。從此他倆結成球友,每日對陣,友誼日漸加深。

張學良不僅自己酷愛體育運動,而且熱心倡導體育,號召大家都來參加體育運動,使中國成為一個體育強國。1928年,他在東北任邊防司令官時,非常關心體育事業的發展,曾親自籌建規模宏大的東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前身)運動場,並以高薪聘請德國人貝克擔任教練,號召廣大青年學生投身體育鍛煉。在普及體育運動的同時,張學良十分關心體育運動水平的提高。為此,他經常在沈陽舉辦體育運動會,在群眾體育中選拔優秀運動員。舊中國第一屆全運會在杭州舉行時,東北代表隊囊括了田徑賽的全部冠軍。

1932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第十屆奧運會,國民黨當局宣稱不派人參加。可是,侵占中國東北的日本帝國主義,突然在報紙上宣布說,“劉長春(東北大連人)將代表“滿洲國”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以期替傀儡政權撈取為國際承認的資本。當時,隨東北大學流亡在北平的劉長春立即在報紙上公開聲明:“我是中國人,決不代表傀儡政權出席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後來,在張學良將軍的資助下,這位短跑全國紀錄保持者劉長春才以中國運動員的身份參加了這次世界大賽。

為了洗刷“東亞病夫”的奇恥大辱,振興中華體育,張學良首次倡導橫渡長江。這是震驚中國近代體壇的偉大壯舉。那是1934年9月的一天,張學良在武漢,特別下令“比賽時所有船隻不得通行,外國船也不例外。”參加橫渡的30多人,有官兵、船夫、職員和學生。他們由武昌黃鶴樓邊碼頭的起跳點跳入江心,向設在漢口第六碼頭的終點遊去,絕大多數運動員都順流而下,堅持到達彼岸。其中有一位姓鞠的士兵搏擊風浪,橫穿大江,遊到終點。武漢三鎮為之轟動,圍觀助威的人山人海,一片歡騰,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看到這裏,張學良將軍激動地把一枚刻有“力挽狂瀾”題字的銀盾獻給這位優勝者。表現了張學良將軍對振興中華體育的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