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郝致華——武林精英(1 / 1)

郝致華(1962—),河北定興人。女子武術運動員。

郝致華1971年開始習武,1974年被選入北京武術隊。她技術全麵,尤擅刀術、長拳及棍術。動作舒展潑辣。在國內多次比賽中獲得好成績。1974年起曾先後訪問日本、菲律賓、緬甸、泰國、法國、意大利、敘利亞、伊拉克、比利時、羅馬尼亞等國。1983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可誰知道,在獎牌和榮譽背後,郝致華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那是1971年4月的一天,9歲的郝致華被教練吳彬選中,當時她正在小學三年級讀書。吳彬對這些小運動員要求十分嚴格,練基本功一絲不苟,踢腿、壓腿每天訓練三四個小時,一踢就是幾百次,兩條腿左右開弓,不許打彎,腳尖要直奔腦門;壓腿時把一條腿往高處架,一遍遍地壓,疼得小郝直掉眼淚,可她咬牙頂住了,一點也不馬虎。經過兩年多的訓練,她終於能登場表演了。在濟南舉行的武術表演大會上,初出茅廬的小郝便與同伴們一起以出色的表演獲優秀獎。

1974年,郝致華被選入北京隊,在她練武的道路上又跨入了一個新的裏程。她認真聽取教練的指導,積極完成教練布置的訓練任務。腿碰破了,腳扭傷了,她從不退縮,直到動作的技術要領和節奏的掌握都達到教練的要求為止。

1977年,正當郝致華向新的高峰攀登時,她得了黃疸性肝炎。醫生說她再練武術就會有生命危險。但事業心很強的郝致華,病一好轉就歸隊,邊治邊練。半年後她終於戰勝了病魔,又投入了緊張的訓練。她決心把半年的休息時間奪回來。她不僅比以前更加刻苦,而且還善於開動腦筋,進行創新。1981年全國武術比賽前一個多月,郝致華決定把長拳中的“旋子轉體360度接劈叉”編排到棍術套路中去。這一大膽設想使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為比賽日期一天天逼近,擔心效果不好會影響名次。郝致華說:“表演項目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從長遠看,創新比目前的名次更重要。”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這個動作的訓練。但是,要練好可真不容易!旋子要打得高,在空中停留的時間必須長才能做出轉體360度,然後接落地劈叉。她一遍又一遍地練,不知挨了多少摔,但她毫不氣餒,堅持到底。經過幾百次反複練習,她終於掌握了這一難新動作。這年,在全國武術比賽中,她奪得了三個第一名。

經過多年的努力,郝致華技術全麵,武藝出眾,先後數十次參加全國武術比賽和邀請賽,獲得30多項冠軍,多次獲得全能總分第一名。她已代表祖國到十幾個國家訪問表演,受到各國人民的熱烈讚揚,稱她為“武林精英”。

為了表彰郝致華為發展中華武術所做的突出貢獻,北京市體委先後多次為她記功,評她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她還榮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