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典章規製:盛世華章顯輝煌(1)(2 / 3)

趣味鏈接:皇帝並非都是穿“黃袍”的

中國古代人們向來都喜歡穿黃色的衣服,到初唐時,普通臣民還可以穿戴明黃色的衣服,隻是不能穿朱黃色。但是後來,由於明黃和朱黃太容易混淆,唐高祖就禁止百姓穿黃色係的衣服,這除了要表明皇室的帝位尊貴外,也為體現君民有別的森嚴的等級製度。不過,如今的電視劇和電影中的皇帝服裝大都是黃色的,還有傳統戲曲藝術裏也是使用黃色,這是受清朝的服飾文化的影響導致的文化斷層。活著的皇帝穿著明黃色的冥服出現在屏幕上,真不知道那些編劇們是忠於曆史,還是違背了曆史呢!

為何皇袍上繡有九條龍?

龍袍在中國古代社會是帝王的象征,是權力的代名詞,為了龍袍,不知多少英雄豪傑甘願冒著被夷滅九族的風險,與皇帝在權力場上展開激烈的爭奪。縱觀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曆朝曆代皇帝的黃袍,讀者也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所有朝代的黃袍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繡有九條龍。那麼,皇帝為何喜歡在龍袍上繡九條龍呢?

唐代大儒孔穎達在他所寫的《五經正義》中記載了龍袍上繡有九條龍的來由:“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雲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所以龍和九五都是代指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是龍的化身,那麼皇帝的衣服——為此特製的龍袍上就繡有龍紋。一般情況下,大的龍紋繡有九條,這九條龍的位置各不相同,如前胸、後背及兩肩有四條正龍,前後衣襟則各繡有兩條行龍,還有一條龍繡在衣襟裏,此龍隻有掀開外麵的衣襟才能看得到,因此龍袍這樣的圖文設計,無論前後看起來都是五條龍。正好暗含著九五之尊之意,這也是為什麼皇帝的衣服被稱為龍袍的原因之一。

另外,除繡有九條主龍外,龍袍上的雲領、腰部、袖口等處也繡有相對九龍體態較小的龍紋。並且龍袍下的斜擺排著許多稱為“水腳”的彎曲線條,而在水腳上還繡有眾多翻來滾去的白色波浪及高高挺立的山石寶物,這些都被稱為“海水江涯”,其蘊涵著“福山壽海、綿延不絕”的吉祥象征,同時也隱喻“江山一統”、“萬世升平”之意義。總之,因為穿龍袍的人身份特殊的緣故,所以龍袍每個細節都有特別的含義。

趣味鏈接:乾隆皇帝的龍袍

因為皇帝被認為是龍的化身,其身貴為龍體,把龍繡在衣服上代表他的位高權重,這不足為奇,不過中國曆代皇帝的龍袍上並非隻繡龍紋,其實還有其他紋理的。清朝乾隆皇帝的龍袍就非常地卓爾不凡,他的袍上不但繡有龍紋,還繡以五彩雲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龍袍上的五彩雲紋圖案是必繡的,因為它代表祥瑞之兆,又起襯托其他花紋的作用,順便提一下,五彩雲紋在古代的官服上也是常見的。至於其袍上的紅色蝙蝠紋即紅蝠,也是龍袍上常用的裝飾圖案,其發音與“洪福”相同,表示洪福齊天的意思。當然乾隆皇帝龍袍的下擺少不了繡著波濤翻滾的海浪以及挺立岩石的“海水江涯”水腳,這水腳寓意福山壽海。

從什麼時候開始稱皇帝為“萬歲”?

自趙匡胤稱皇帝之後一直到現在,“萬歲”這個詞語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皇帝的代名詞。如果有人膽敢擅自稱為萬歲,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會有被殺頭的危險。因此,從宋朝到清朝這一千多年之間,“萬歲”這個詞語一直是皇帝的專用語,這也在今天人們心中形成了一種萬歲是皇帝專用語的假象。其實,“萬歲”這個詞被創立伊始,並非代表著某種神聖的權力,而是人們表示內心喜悅的歡呼語。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皇帝才被稱為“萬歲”的呢?

如果要追溯其根源的話,“萬歲”這個詞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並且是普遍使用的。如《戰國策》中《狡兔三窟》這篇文章中馮諼替孟嚐君在薛地燒掉債券,大快人心,於是“民稱萬歲”。秦漢以後,大臣進朝拜見國君,拜恩慶賀,也常常呼喊“萬歲”,並逐漸成為一種禮節。同時萬歲也是表示對皇帝的尊敬,“萬歲”便成為帝王的代稱,不過還不屬於帝王的專用詞。另外,當時皇帝除了被稱為萬歲外,還可稱之為“天子”,因為皇帝是“天之驕子”,其擁有上天所賦予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到了漢武帝時期,其曾想把“萬歲”作為自己的專用語,但是老百姓高興的時候還是歡呼“萬歲”來表示自己內心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