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俗語民諺:妙語奇言有淵源(4)(1 / 3)

“高抬貴手”和什麼事情有關?

人們常說“高抬貴手”用於求情,如“請您高抬貴手”,這與古時看戲有關。

舊時鄉下演戲,往往是鄉紳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後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一般隻開一扇門,由一個壯漢把門收票。戲已開演而無人進場時,壯漢把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擋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戲場。小孩子們都愛熱鬧,很想進去看戲,但又無錢買戲票,於是在戲場外麵遊玩,有的孩子便瞅空邊向守門壯漢哀求,邊察言觀色,掌握火候,伺機輕輕托起壯漢胳膊說:“叔叔,請您把胳膊抬高一點吧!”有的孩子便趁勢從壯漢胳肢窩下鑽進去看戲了。後來,文人便把“請抬高胳膊”雅化為“高抬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放過一馬。

趣味鏈接:為什麼前額的頭發叫“劉海”?

現實生活中,人們把女子、男子或兒童垂在前額整齊的短發稱為“劉海”,女孩子留劉海發型更是常見。劉海的來源有一個說法:相傳唐代有一位仙童名叫劉海(見《安徽鳳陽府誌》),他的前額總是覆蓋(垂下)一列整齊的短發,模樣童稚、可愛。一些畫家畫仙童肖像,便以劉海為樣,前額垂著短發,騎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錢。爾後,小孩或婦女額上留的短發,便稱為“劉海”。清朝王韜的《淞濱瑣話》:“麵同滿月,眼若明星,隻髻簪花,如世間所繪劉海狀。”清朝李伯元的《文明小史》第十九回:“眾人舉目看時,隻見一個個都是大腳皮鞋,上麵剪劉海,下麵散腿。”許多人不知道“劉海”的來曆,還經常寫成“留海”或“瀏海”。

“三七二十一”有什麼說法?

不管三七二十一,這句口頭上的利索話,意思是不顧一切,或不問是非情由。為什麼不說四六二十四呢?

因為三七二十一更順口些。加上“不管”,就含有不管好歹、吉凶為何,偏要幹一幹、試一試、碰一碰的意思。當然還有種種來曆。

這是一個戰國時期的故事,當時蘇秦主張合縱抗秦,張儀主張連橫事秦,兩人針鋒相對。蘇秦遍遊六國,一次到了齊國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進行遊說抗秦,齊宣王慨歎齊國兵力不足。蘇秦說:“都城臨淄有七萬戶,我計算了一下,每戶按三個男子服役,這就是三七二十一萬雄兵,抗秦的兵源僅臨淄一城就足夠了,若再加上別處兵源,力量就更加強大。”蘇秦的這種算法,顯然有問題,那時臨淄城不可能每戶都能達到三個男子當兵,因為有的是鰥寡孤獨,有的有女無男,有的隻是老弱病殘,所謂臨淄二十一萬雄兵僅僅是紙上談兵而已。後來三七二十一就具有一種空無的意思,表示不分青紅皂白,蠻幹、愣頭青的形象。

還有個故事是,有個叫李元的財主,雇了個小夥子當長工。起初,每天三頓幹飯,小夥子每頓得吃三碗。不久,財主就後悔起來,心想一頓吃三碗,一天就得九碗。覺得飯量太大,就對老婆說:“這小夥子幹活賣力氣,一個能頂兩個,隻是太能吃了!從明天開始,每天管他三頓稀飯吧!”小夥子即使每頓吃七碗稀飯後,幹起活來還是有氣無力。李元十分惱火,他生氣地問長工:“你一天吃我三七二十一碗飯,怎麼幹活不像個男子漢?”

小夥子敲著碗邊說:“幹幹幹,一天九碗,汗毛都有勁,噴嚏響過山!稀稀稀,三七二十一,尿像竹竿雨,手腳軟如泥。”財主聽了隻好說:“罷了,罷了,從今天起,管他三三九碗幹飯,不管他三七二十一。”這件事被慢慢傳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三七二十一”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了,應用更加廣泛了。

趣味鏈接:什麼是“愣頭青”?

愣頭青是北方話,指行為或思想很莽撞的人,常常使小問題變成了後果嚴重的大問題,好事變成了壞事。愣頭青最早指一種動物,全名叫做百響千足蟲,又名土龍,是東北地方傳說中難得一見的怪物。像蜈蚣一樣有很多腳,綠色,十分巨大,頭像人的拳頭般大。見到什麼都會在第一時間發起攻擊,因此人們稱呼為愣頭青。它滿口毒牙叢生,人一旦被咬中必死無疑。不過除了口上的毒牙以外,身體上的東西都是寶。愣頭青死後,屍體會百年不僵不朽,它的長腿可用來治療老寒腿和風濕;它的皮則是皮膚病的克星;內髒更是有用,用啥補啥,效果異常顯著。據說東北老人和參客曾經見到過實物,不過卻無法證實了。不過它因為身體顏色以及見人就咬的習性,愣頭青的俗名被廣泛地應用在了脾氣暴躁、不分是非的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