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就是東邊的夷人,這是遠古的商朝、周朝時期,對東部部族的稱呼。東夷這一個名詞出自於周代,周人為了便於記述曆史將中原以東的眾部落稱為東夷。東夷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東夷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文明,同戎羌、苗蠻一樣為中國的三大源頭文化,一同構成了整個華夏文明初始的係統體係。後來,東夷與華夏融合,東夷逐漸變成對東方外族的泛稱。
東夷的發展曆程
《後漢書·東夷傳》中對東夷有明確的記載:“東方曰:夷。……其人(粗)、大疆(強)、勇而謹厚……東夷率皆土著……”今人從中能多少猜測出東夷人的性情。追尋曆史的足跡,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段久遠的曆史。
東夷,又稱人方、夷方等,是先秦時代生活在黃、泗、淮水流域各部族總稱,並非單指某一族群。後來,在中國中心主義的天下觀中,東夷又和北狄、西戎、南蠻並稱四夷,東夷成為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有學者考證,古時的東夷地區,疆域遼闊,部族眾多,史載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又稱九夷。
在原始嚴酷洪荒的年代,東夷人與所有人一樣依賴自然而生存。對於解釋不了的自然現象,東夷人將之敬如神靈。太陽能給人以光明與溫暖,恒久綿長,原始人首先對太陽產生莊嚴的崇拜敬畏。同時,由於太陽從東邊升起,東方便被原始人視為神明之地,具有無盡的威嚴與神秘。部落眾多的東夷正是在這種對自然全心的敬畏與服帖中開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他們多以鳥、鳳、龍、蛇為圖騰,少數以蜘蛛等為圖騰。
傳說,東夷族的首領太昊和少昊,都被尊為“太陽神”,他們的名字“昊”字,就是天頂著紅日。其中都可見出東夷人對於自然的全心敬仰,與對自然所擁有的無限權威的順服。泰山位於最早看到日出的東方,並且其高不可測,於是東夷人由太陽崇拜、東方崇拜,逐步演化為泰山崇拜,我們從這裏麵看出了順理成章的民族崇拜遷移,對研究東夷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東夷人自給自足,人丁也十分興旺,大致分為以太昊伏羲氏——女媧部落(風姓)和少昊金天氏部落,以及後期的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薑姓)、蚩尤部落(薑姓)、後羿部落、誇父部落、有虞氏部落(姚姓)等,還有一些嬴姓部落等。隨著剩餘勞動產品的出現,東夷人很早就進入了階級社會,並出現了類似於現在社會的“國家”。
從嚴格意義上說,東夷文明是古代中國早期黃河下遊地區文明的主要代表,在文化方麵,東夷族創製了原始的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在科技方麵,東夷族發明了煉銅技術,學會使用弓箭等工具,燒造出了薄如紙、黑如漆、音如鏡的蛋殼陶等等。
這是與神話密切相關的年代,由於當時沒有嚴格的曆史記錄,人們將自己身邊的重大事件更多通過神話演繹進行口耳相傳。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將我們原本熟知的神話時代逐步演變成曆史故事。當時,東方的部落文明大多比較溫順,民風淳樸和善良,人民自覺地遵守傳統的禮儀習俗,崇尚自然有序,萬物各得其所。所以又號稱“君子之國”、“不死之國”。這些都表明東夷是一個休養生息蒸蒸日上的民族。當然,東夷文明也誕生出許多史詩英雄,經年累月的逐漸演變為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如射去九日的後羿,就被認為是東夷領袖。
在後羿之外,東夷的著名領袖還有以下幾人:蚩尤,薑姓,是炎帝的後裔。蚩尤英勇善戰,威震天下,曾一舉而兼國九,後又並國十二,戰功顯赫。蚩尤還命人用銅製作了大量的刀、戟、大弩等兵器,大大增強了兵器的殺傷力,此舉在古代戰爭史上有著劃時代的進步意義。在蚩尤統治時期,冶銅技術得到飛速發展,製銅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蚩尤後與黃帝的交戰,遭到慘敗。蚩尤死後葬在東平,後來逐漸被族人神化為齊地八神之一的“兵主武神”。
少昊,名質,又名金天氏,黃帝後裔,嬴姓。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少昊氏有華夏族龍的崇拜,以鳳鳥等各種鳥類為圖騰。在少昊為領袖時期,少昊氏的居住中心在曲阜,其族人的足跡遍及山東各地。在少昊的領導下,其組織非常嚴密,社會分工井然有序,社會化程度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少昊本是華夏族派駐東夷的殖民代表,後來東夷化逐漸變成東夷的代表了。
虞舜,姚姓。生於諸馮,今山東省諸城市。據傳,舜的品德高尚,深得族人的愛戴,成為部落首領後,舜親率東夷人大力發展農業、畜牧業、漁業和製陶業,為部落發展奠定很殷實的基礎。正因為舜對部落的治理有方,才使得東夷族人口激增,社會發展較快,在各個方麵都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出現了城邑,創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完善了原始的天文曆法;創造了以《大韶》為代表的音樂文化。
可以說,華夏文明的開拓,與東夷先民同其他地區文明先民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這些早期質樸的文明正是後來輝煌永恒的華夏文明的雛形。
在這些東夷部落中,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後期陸續西遷,進入山東西部,河南東部,古代黃河南部,淮河北部的中原地區,開創了中原文明的時代;而屬於東夷集團麾下的九黎的大部落聯盟,其興旺時期勢力也占據了半個中國,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
後來,東夷的舜部落繼承了華夏的堯部落對聯盟的領導,然後華夏的禹部落又奪回領導權。在大禹治水之後,禹部落愈加興盛。但是人性中的私心,使得禹終究沒有把天下之位傳給他的夥伴和搭檔東夷族長——皋陶,而是給了他的兒子啟,由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是為中國曆史“家天下”的第一腳印。夏的統治並未得到天下人心的順服,這一時期,東夷部落間的鬥爭不斷,伯益、後羿等部落陸續開始攻擊夏帝國。
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曆史上演了一幕東夷與夏、商、周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延伸。
穿梭於夏商王朝
夏人出自西係的華夏部落,又融合了東方少昊集團許多部落——這些部落已從東夷中分化出來,加入了華夏雛形形成的行列,成為華夏起源時期東係的重要來源。夏人可以說是最早建立國家的一支部落。在夏朝400餘年中,很少見到與西方部落及方國戰爭的記錄,倒是與東夷的戰爭非常激烈,而且時間長達半個世紀。
夏啟死後,其子太康即位。太康昏庸,他不問政事,沉迷於打獵玩樂。傳說有一次,太康帶著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竟百天未歸。這正被黃河下遊東夷族部落的首領後羿逮到了機會。野心勃勃的後羿早就覬覦夏王的權力,便趁機帶兵守住洛水北岸,截住了太康的歸路。太康沒辦法,隻好在洛水南麵過著流亡生活。後羿理虧,怕不能服眾,不敢自立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做傀儡夏王,而把實權抓在自己手裏。仲康死後,他便不再理會臣民的異議,排擠仲康的兒子相,使相流亡在外,自己奪了夏朝的王位。
然而後羿被眼前的榮耀衝昏了頭腦,並未吸取太康的經驗教訓,自己坐上王位以後也很少過問朝政,隻顧自己享樂,把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寒浞。不成想寒浞心懷鬼胎,背著後羿收買人心,並派人把他殺了。
風光一時的後羿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更慘的是他的肉還被寒浞做了一道菜,要後羿的親生兒子吃,其子不從,也被寒浞殺害了。寒浞隨即奪了王位,並立即追殺被後羿攆走的相,以絕後患。相最終被寒浞殺了,留下個兒子叫少康。少康從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立誌要為父報仇,在艱難的環境中長大的他練就了一身本領。成年後的少康在虞氏那裏招兵買馬,開始組建起自己的隊伍,終於在忠於夏朝的大臣、部落幫助下,反攻寒浞,奪回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