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廣東商人(3)(1 / 2)

廣東人最講意頭,數字要3、8、9。因為其與廣州方言“生”、“發”、“久”諧音,所以特別受到崇拜。電話號碼、手機號碼,是3、8、9的就搶手,有時需要競拍;店鋪門牌號碼最好也是3,8、9,圖個吉祥。而逢3、逢8、逢9的日子也顯得珍貴。據稱1988年8月8日,是20世紀第二多“發”期,廣州市青年人結婚驟增。廣州各大酒店婚筵宴席爆棚。生意好做,商家滿意,食客開心,大家都衝著這一世紀難得的四個8字相連的日子,不少商家果真“發”了。

相反,像“4”這樣的數字,則是人人惟恐躲閃不及。

某農貿市場有一位湖南老鄉支了個雜貨攤,生意老不景氣。他不明白,有些很想購買的顧客為什麼瞧了瞧他的商品後忽又揚長而去。一次,一位廣佬來到他的攤前,見了江西景德鎮產的瓷碟很是喜歡,意欲購買。哪知待他見了瓷碟上標有“5147”的標號後竟勃然大怒,一下子把瓷碟摔個粉碎。不但走了沒給錢,還大罵“殺你母,想叫我死沒門!”那湖南老鄉雖受了一肚子窩囊氣,仍不明白其故。後經人指點,總算明白了這商品號碼居然能決定人的命運,如“5147”就被廣東人讀成了“我要死去”。這樣,好的商品號碼也會決定自家生意的興隆。從此,他再到外地批購商品,再也不買那些“14”(要死),“34”(生死)、“74”(去死)等凡帶有“4”字標號的商品了。凡帶有“8”字的,隻要價錢可以隨手就購,如“18”(要發)等。產品一運回廣州,就大受顧客青睞,僅一年時間就掙5萬多元。至今那湖南老鄉還感到好笑,說他憑數字做生意發財真是邪門。

在日常交往中,尤其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糖用“大吉利”,煙用“雙喜牌”,圖個吉祥。送禮絕不敢送鍾,因為那是“送終”;梨也是不能送的,因為那是“離”。

出門之時,如打個噴嚏,眼皮跳了,這都是辦事順當與否的兆頭,應小心對待。出門遇喜事,辦事順當;反之則不吉。如此等等,廣東人有時候真神經兮兮的。

深圳應該是全國各地的人才彙聚之地,深圳人觀念的現代感強,但在廣東這個地方,封建迷信也給深圳人塗上濃濃的色彩。人們稱深圳是“傳統的神主宰著現代的城”。

走進深圳的商店飯店,你隨時都會看見貨架上、餐桌邊,都有一尊大小不等的臥佛,或如來、或觀音、或財神,其色澤鮮亮,雕塑精細,點綴上霓虹燈而常年不熄。說是求發財,圖吉利,均離不開請神的保佑。誰家要發生了什麼事,其神像前就會香煙繚繞,紙灰飄浮。

民間如此信神,工廠企業不例外。有個不到200人的小家縣廠,三層樓房的車間內就有兩處供奉神像,萬年霓虹燈在神像邊閃爍,神像牌上寫著“前後五主五帝之神位”、“財神之神位”好多人雖然不知道五主五帝是什麼神,但看他那醜陋無比的凶煞樣,想是能主宰天下人的命運,日常廠裏有些小活動,諸如老板經理過生日等,要去神像前焚香燒紙,供奉祭品,以討個吉利。而大祭祀活動是不輕易展開的。隻有廠裏的產品滯銷,錢財巨損時才會辦。到時上至老板經理,下隻組長員工,都得參加祭祀活動,可謂傾巢而出,熱鬧非凡,僅以阪田第一工廠區為例,幾乎所有的廠家都設有神像,大廠大設,小廠小設,仿佛不設神像就沒了主心骨似的。

蛇口有一家新建的電子廠,破土時挖出了一些墓,老板就感到不吉利開工不到一個禮拜,一位廠領導突然得病嗚呼哉了,緊接著又先後發生了幾起工傷事故,不少人就咋呼,說廠主犯了陰鬼煞,不把那陰些鬼的家修理整齊或搬遷出出,這個廠是不會安穩的老板大駭,在風水先生的指點下,馬上在古墓上蓋了一座“壓鬼擋煞樓“和一座“陰鬼棺材屋”又怕陰風無孔不入地騷擾,又在棺材屋旁蓋了一座小樓,設置了大大小小的菩薩,好以正壓邪,大振廠威。這一“工程”雖花去了數萬元,卻換來了老板心理上的平衡。

電子廠必建棺材屋,腐朽的幽靈要擺布先進的科技,這真是一個時代的畸形產物有時候,生意場上風雲多變,生意人拿不定主意時,就會想起求簽問卦。

針對廣東商人的迷信,與廣東人做生意時,很有講究:送禮要防“忌”,說話要注意,多用3、6、8處處圖吉利;摸準他們的迷信心態,多從唯心角度去迎合他們避凶就吉的心理:談生意,進行合作,多選擇在“良辰吉日”、“風水寶地”這樣,精明之至的廣東人才會樂意與你台作交往。

5.“王婆賣瓜”,重視廣告宣傳

秉承中國文化傳統,北方人多不喜歡標榜自己,蔑視“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以致在改革開放初期,北方大多數廠家不看重廣告這種促銷手段廣東人就不同了,廣東人喜歡冒險,自我表現意識強,因此,廣東人變得越來越敢於“毛遂自薦”,在企業經營中也較早地“王婆賣瓜”,他們利用廣告的效用,大刀闊斧地開拓市場,將其產品推向消費者。

廣東人重說產品的質量,更注重產品的營銷策略。首先,他們舍得將錢花在廣告宣傳的投入上。眾所周知,在商品經濟發達的今天。市場上同類產品數不勝數,而要在這些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優良的質量,更需要在營銷中略勝一籌。而廣告宣傳則可以幫助商家實現這一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