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可以傳遞商業信息並引導消費,它可以讓消費者知道該種產品的存在,知道這種產品與其他產品相比所具有的優越之處。廣告在塑造商品品牌,塑造企業形象方麵也起著重要的功效。
秉承中國文化傳統,北方人多不喜歡標榜自己,蔑視“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以致在改革開放初期,北方大多數廠家不看重廣告這種促銷手段廣東人就不同了,廣東人喜歡冒險,自我表現意識強,因此,廣東人變得越來越敢於“毛遂自薦”,在企業經營中也較早地“王婆賣瓜”,他們利用廣告的效用,人刀闊斧地開拓市場,將其產品推向消費者。以廣告的力量來將產品的經銷推上一個高度。
在20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廣告曾令全世界為之側日。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商人很快操起廣告這把利器,大肆開拓市場,比曆史上的上海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廣東人做廣告,敢於早投入、高投入。廣東與香港挨得近,見個明星就跟咱見親戚一般,因此,廣東人很善於請香港巨星為自己打廣告,不知吸引了多少眼球,同時,廣東人還舍得花大價錢請內地大腕拍廣告。廣東美的集團請國際紅得發紫的影星鞏俐為其做商業廣告,國際影星成龍更不遺餘力地向全中國的小朋友們推薦小霸王學習機。此後,又有汪明荃、沈殿霞等香港明星的商業廣告,向全國的消費者推銷著廣東貨。利用這些名人的“聲望”,廣東商人賺取了很大的利潤。如體操王子李寧將“健力寶”推遍全國,推向海外;影視巨星鞏俐為美的集團贏得了巨額的利潤;影屆大腕李連傑也讓步步高DVD家喻戶曉……這些都以其傑出的效果轟動一時。廣東商界也因此嚐到了廣告的甜頭。
現在,做廣告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廣東商人在廣告戰中新招迭出。
廣東人善於借助廣告來塑造一種消費環境,使人們在生活中接觸這種消費環境就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這種產品。
2000年底,廣州某家酒樓開張,在報上登了一張不大不小的廣告,說是要招聘一位公關經理。盡管企業招聘公關人員的廣告比比皆是,但這個廣告登得特別,它所謂的“公關”經理不問性別年齡,除了外貌端莊外,惟一的條件是需懂5國語言。一家酒樓的公關人員要懂5國語言?一時整個廣州為此議論紛紛,大家都要看看它招到的到底是何許人也。結果,一位徐娘半老的越南歸僑應聘就任。這家新開張的酒樓就是通過這一張奇特的招聘廣告在酒樓如林的廣州城一舉出名,不少人上這家酒樓吃飯就是為了驗證一下這位“公關”是否真懂5國語言。
廣州商人的廣告意識由此可見一斑!廣東人做廣告做出了心得體會,做出了名堂。
如今,廣東商人看準了廣告是一種投資,並且是一種投入很小而收益很大的投資,因而更敢下狠手,敢出奇招。但是,廣東商人的廣告做得讓人心服也心虛,有時也存在誇大其辭,名不符實之嫌。
但是,廣東人所承諾的服務,不隻講在宣傳裏,而是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全國各地對廣東商人的一個普遍的看法就是:商而不奸,服務良好。
廣東人非常重視產品市場的開發,根據顧客的需求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種類,銷售方式以及售後服務。他們處處為顧客著想,以顧客利益至上為標準來維護已開發的市場。他們再視產品的市場調查,以便及時發現商機。他們更注重產品的宣傳推廣以及服務質量。
他們銷售產品,可以送貨上門,售後免費維修。空調之類的商品可以免費安裝調試。質量欠佳的產品包退包換,解決了許多顧客購物的後顧之憂。此外,他們還廣泛開展郵購業務,促進業務麵的擴大;還提供免費谘詢服務、缺貨商品預訂,等等。
廣東有一家服裝公司,生產了一批春款女式西裝。按照宣傳和銷售產品的承諾,隻要有問題,一經發現,廠家便以二賠一。東莞一位女士因為急著趕一場商務會議,便到單位樓下的商場匆忙買了一套該公司的西裝。結果會議結束後才發現西裝上衣的領子有問題,她又想起會上坐在她對麵的合作公司的職員偶爾詫異的目光,便氣從中來,一個電話追到了廠家。該廠家的一個中層領導接到此投訴電話,二話沒說,親自叫來該廠的設計師,為該女士量身定做了一套新的西裝,並且設計成獨特的款式。最後,這位女士不僅得到了一套沒有質量問題的原式西裝,還得到了一套專為她設計的西裝。該服裝廠用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的商業承諾,贏得了顧客的信賴。
麵對廣東商人的“王婆買瓜”式的廣告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麵:小心提防被其虛假方麵蒙蔽;仔細學習其方法,利用廣告進行營銷創利;重視其廣告的宣傳作用,從中領會其產品的實力和質量,然後選取好的產品進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