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意場上做事,香港商人信奉的是說一句算一句,一言九鼎,答應了人家的事,絕不能反悔,不然就會叫人看不起。以後就沒辦法在行業中繼續做了。誠信是香港商界共同遵守的規則。那些在經商中不講信用,耍欺詐手段的商人往往都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香港商人很懂遊戲規則,這是商業文明和現代文明所必需的。在香港生活,無論做什麼,透明度都非常高,依法行事。所以香港商人守秩序、講禮貌、富有職業精神。在法治之下,人們服從普遍而平等的規則,尊重別人的權利,才能獲得自己的權利。權利的相互尊重,就產生了現代文明的秩序。
許多到過香港的人,對香港最明顯的感受不是它的高樓大廈和琳琅滿目的商品,因為這些東西在北京、上海和廣州都有了。香港給人最切身的體會是有秩序和省心。一切都已經是約定俗成的,隻要按規矩辦事就是了。
香港商人十分注重商業道德和信譽。尤其是在經營上以誠信為本,少欺詐行為。中國的商業文化中重信譽講道德的傳統在香港商人經商之道中占有較大地位。在香港做生意,不用操太多的冤枉心,上欺下騙、勾心鬥角這些不正當的競爭在香港不多見。
在香港,不管是商店還是攤販,在經商時,都是非常誠實、規矩的,一般都物有所值,極少假冒偽劣。他們老老實實經商,服務很周到,所以在香港買東西是比較放心的,不會上當受騙。他們在經商中,往往憑借質優貨足取勝。
香港商人也十分注意個人商業道德,他們認為生意的做成,利潤的獲得來自於商品和經營者的信譽。
香港商人不會盲目地答應對方的要求,即便是答應,也一定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而答應了則一定要做到。辦不到的事情,就不會答應別人,否則,到時讓別人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守信的人。他們知道,往往主觀上要求自己重承諾、講信用,但具體做起來,是否一定能夠做到,則不完全取決於主觀願望。
無論是對自己的合作夥伴,還是對朋友,都要講信用,除了真誠相待,信守諾言,一諾千金之外,還要將感情與生意區別開來,不能在生意上感情用事,否則,最後不僅做不好生意,也會失去朋友。
香港商人在這點上就做得很好。他們在朋友間的感情上可以說是慷慨大方,友情無懈可擊。但是一旦到了生意場上,他們就完全按照規矩辦事,很少像東北等地的商人意氣用事,隻顧朋友情麵而丟掉大筆的利潤。
因此,在生意場上做事,香港商人信奉的是說一句算一句,一言九鼎,答應了人家的事,絕不能反悔,不然就會叫人看不起,以後就沒辦法在行業中繼續做了。誠信是香港商界共同遵守的規則。那些在經商中不講信用,耍欺詐手段的商人往往都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香港商人在商場的信譽,為他們贏得了國際國內友商的一致好評,為他們打開了生意的門路。香港商人無論走到哪裏,都能贏得真誠的友誼和值得信賴的朋友。
4.少了一點書香氣,多了一點銅錢味
在商言商,言商就是掙錢,這個道理在港商看來,再自然不過、再簡單不過來。
在香港商人的生活辭典裏,掙錢是人生的第一要義,因為不掙錢,經商者的一切理想都隻能是空想。
香港有些像日本,彈丸之地,自然資源缺乏。1961年時香港的牛產總值為60.5億港元,按當時的彙率人均合410美元;1996年回歸前一年,生產總值已達12290億港元,35年內增加180多倍,人均合2.44萬美元。而英國人均產值為1.96萬美元,加拿大為1.95萬美元,澳大利亞為2.12萬美元。這與香港人自身的勤奮是分不開的,也與香港特殊的環境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