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與孩子共同活動。對於孩子的教育,嚴格的管教或一味的表揚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善於教育孩子的父母會創設與孩子共同活動的環境和機會,在共同活動中,了解孩子的行為特征,洞察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共同體驗快樂,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可以充分利用周末、節假日,與孩子一起去商場、書店、公園,還可以帶孩子去郊遊、踏青,活動中注意留心孩子感興趣的商品、書籍、景物等。此外,家長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寫字、畫畫、讀書、做手工、修理小電器、一起做家務……孩子在與家長共同活動時,他們的興趣愛好會清晰地表現出來。

⑶從孩子的勞動成果中發掘孩子的興趣。聰明的父母會從孩子的勞動成果中發現很多東西,比如孩子的手工勞動和繪畫作品,小男孩做手工時喜歡做汽車、火車、輪船,繪畫時喜歡描繪打仗的場麵;而女孩子大多數喜歡畫裝飾圖案,製作穿著各種服裝、梳著不同發式的布娃娃。父母從孩子的這些勞動成果中,不難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對這些勞動成果,家長不要用好壞來評判,對於孩子任何的成果都應該充分肯定,讓孩子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保護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加以培養和正確引導,這樣做一定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呢?

好習慣培養方法建議 ……

方法建議一:培養孩子的間接興趣

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時,父母可以首先培養孩子的間接興趣,然後再將孩子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具體來說,就是先讓孩子參加某項活動,然後通過活動結果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培養孩子對這項活動的興趣,這種方法盡管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並沒有體會到很多樂趣,但活動結果卻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從而引發了孩子對這項活動更深層的興趣。比如一個孩子對數學沒有興趣,但是他希望步人班裏成績優秀孩子的行列,結果父母發現他的數學成績也不錯。實際上,數學對於這個孩子就是一種間接興趣,麵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就要不斷思考如何把孩子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隻有將間接興趣變為直接興趣,孩子才會更堅定持久地把事情做好。應當注意的是,在這一轉化中,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很重要,孩子隻有在獲得成就後,才能激發他們的直接興趣,快速而順利地完成轉化。

方法建議二:鼓勵孩子保持持久的好奇心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提出問題時,最好的回答方式是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而不是立即告訴他們答案。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否則會傳遞給孩子一個錯誤的概念:知識的學習所需要的僅僅是超強的記憶力。如果孩子想知道蜜蜂住在什麼地方,父母可以這樣說:“讓我們一起跟著它,也許能找到它的家。”“讓我們一起發現它……”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學會的,孩子親身經曆的東西比通過任何其他途徑學到的都要深刻得多。讓孩子從顯微鏡裏看到細菌,他們就會明白為什麼需要經常洗手;讓孩子先看到水的沸騰,看到壺裏的水位因蒸發而慢慢下降,然後再給孩子講解液體的蒸發。讓孩子帶著好奇心自己去找尋答案,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想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千萬別忘了有一個可以給孩子帶來答案的地方——博物館。

方法建議三:拓展孩子的興趣

父母如果能為孩子已有的興趣增加一些新的興奮點,就能逐漸拓寬孩子的興趣。比如通過請喜歡集郵的孩子講述他們最喜歡的郵票來激發孩子對語言表達的興趣;通過帶他到書店購買與集郵相關的書籍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通過請孩子了解夥伴們對郵票的看法培養孩子的交際興趣;對喜愛收集飛機模型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了解飛機的簡單原理、發明過程、發展史、種類、型號等。總之,任何一個原有興趣都可以成為發展新興趣的起點。

方法建議四:利用“興趣遷移”培養孩子的興趣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令人捉摸不定。其實孩子的興趣是會隨著時間的不同、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遷移的,這是一種自然而正常的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家長反而可以利用這一點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